照片來源 Eric Chan on flickr
歲月偷走舌尖的健康 高齡飲食考驗掌杓者智慧
台灣美食可說是源自於小吃與夜市文化,簡單、便利的各種美食更讓台灣曾被冠上最愛吃的國家。此外根據2014年Google公布台灣地區不分類APP前30名,除了常見的通訊、音樂、遊戲類,其中有3款都和「吃」有關,並也是鎖定台灣客群開發的本土APP。
你是否曾發現家中長輩飲食也越來越偏重口味,因台灣眾多美味小吃重鹹甜的調味,不論是店家獨門醬料或常見的香料,總是成為吸引饕客的重要腳色。在餐點為求多樣化,清淡飲食已經不起重口味的挑戰,消失在老人的舌尖,人們不僅喪失品嘗原味的感觸,就如同許多人常說的「喜歡吃辣,會越吃越辣」,跟隨著的健康也受到侵蝕。
2014年國發會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275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2%,預估到2060年將超過40%,高齡化儼然已成為了國際各國即將面臨或已面臨的問題,不論是安養機制或醫療系統的規劃,最重要的莫過於飲食健康課題。台北仁濟院每天為大同區、萬華區的老人提供200多個便當,其淡水安老所也居住多達110位的長輩,而廚師總為銀髮族的健康營養絞盡腦汁,但早已習慣重口味的長輩們總對輕油少鹽料理興致缺缺。
對廚師而言最難以應付得恐怕就是高齡飲食,在味覺嗅覺靈敏度降低下,銀髮長輩偏好味道重一點的食物,但礙及許多慢性疾病與口腔咀嚼功能的退化,如何料理出軟爛好入口卻不用過度調味,保留食材原有的美味度,在在考驗著掌杓者的智慧。依兒福聯盟調查中,「國中生最想做的工作」前三名,不論男女都將廚師、麵包師納為其中,且不論是否受阿基師或吳寶春等知名師傅影響,在面對廣大「食」場,老人飲食課題也將是年輕學徒們該學習的重點。
日前台北仁濟院與德霖技術學院聯手,首辦全國高中職銀髮創意飯包競賽,結合年長者健康及外食族首選的便當,不只考驗飯包中每道料理的營養搭配,同時讓新生代料理王更了解高齡世代的生理需求與用餐習慣。而當老人品嘗到青年學子的手藝時,就感同孫子女為自己準備的餐點,不僅吃到健康也吃進幸福溫情。除了運用競賽讓世人重視老人飲食問題,在這高齡化的社會,每戶人家必有一、兩位年老長輩,或許不一定要請到五星級料理長,親人多花心思去改善,來應對年老後口味的變化,甚至是維持均衡營養的攝取,「呷百二」也可以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