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黃文博專欄】台灣正要開始承受嚴峻的旱象水荒,2月23日,經濟部長說,旱災應變中心已經做最壞的打算。
當發生了最壞的事情之後,才開始打算,無論怎麼算,根本只是亡羊補牢。事前沒有最好的準備,事後再怎樣打算,人算不如天算。
台灣本來就被列為缺水地區,而且在全世界缺水地區排名第18,每人可分配的水量僅有全球平均雨量的七分之一。
從中央山脈到西海岸,縱深過淺,河流短而湍急,適合建水庫的集水區極為有限,僅有的水庫規劃如高雄美濃越域引水計畫,在上世紀歷經慘澹對待,在多方勢力串連抵制下,一再延宕,終於胎死腹中。水資源供給面,其實始終是台灣的死穴。
長年以來,本島靠著夏季颱風來送水,灌滿水庫。對台灣人而言,颱風既是肇禍釀災的恐怖力量,又是島內用水的唯一保障。每逢颱風季,翹首盼望風神擦身而過,路過不進門,送雨不來風。
儲水與發電,是台灣基礎建設的重中之重。有責任感的統治者,為開發水利與儲備電力籌謀,常需背負罵名,卻奠立往後二三十年的民生樂利與經濟榮景。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政壇便找不到苦心籌謀水電良策的統治者,自此以降的有權者,邊吃著前人留下的老本,邊過著謗不及身、榮華全攬的好日子。
能源政策,跟政黨意識形態糾纏在一起,核電丟得太快,綠電吹得太大。綠能,用想像的,似乎一路綠燈暢行,實際上窒礙難行,天然氣趕緊補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的珍貴藻礁成為避免2025非核家園跳票的祭品。
但補上的豈止天然氣,還有燃煤,於是民眾的肺又成為避免2025非核家園跳票的祭品。這種東補一塊、西補一塊的補釘式能源對策,距離真正的能源政策何止十萬八千里?
一旦夏天供電緊張,政府高官索性教導民眾攜家帶眷到大賣場吹冷氣,這什麼跟什麼?電力不足的問題,非要等到半導體業先進製程沒電可吃的罩門出現,統治者才被逼著面對。
到時候,是犧牲半導體產業的產能以維持民生用電?或是請民眾犧牲小我以力挺護國產業?還是必須透過公投決定?
電力起碼還有能源政策可以吵吵,然而水呢?我們有水源政策的長遠規劃嗎?政府曾經正經的充分辯論水力開發問題嗎?
當台灣的水源政策仍停留在祈禱颱風過門送水的農業時代思維,仍慣用農地休耕以節水的套路,仍獨沽幾階段限水的消極招數,三十幾年來,歷朝歷代卻拿不出整合成套的水源開發、回收再生、降雨儲存、水費分級、用水管制、分配調度政策,算是現代化國家、大有為政府嗎?
水情的嚴重,跟缺電一模一樣,還是必須等到半導體產業啟動水車載水,才讓政府大官緊張,再次讓人民見識到政府有多被動,官員有多無能。
有格局的政務官,早該在上任之初,總合推演重點產業發展所需基建設施、水電用度,是否有供需失衡可能?並未雨綢繆,提出工業用水用電的百年大計。
而部長所謂「最壞的打算」是什麼意思?除了犧牲民生用水或犧牲工業用水之外,還會有什麼意思!
沒有做過最好的準備,就沒有資格說出最壞的打算這種不負責任的話。
事實上,經濟部長在去年10月13日旱災應變小組第二次工作會議的確曾說:「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然而,時隔四個月,最好的準備在哪裡?還不又是農地休耕套路和階段限水招數。
即便今年有幸低空掠過,或老天保佑,派遣颱風送水,那明年呢?是否仍老戲重演一遍?後年呢?十年後呢?身為部長,如果最好的準備只是空口白話,卻並未大破大立的預作籌謀,憑什麼說要做最壞的打算!
部長耶!又不是在廟口抬槓開講的老百姓。部長們該做的「最好準備」是開始少用心眼,多用腦袋,放眼二三十年後,甚至更久,廓然大公且豁然大肚地規劃水源政策、能源政策。
當然,現下的規劃,難有速效,今年遲了,明年也趕不上,後年同樣來不及,連十年後大概也看不到成績,看得到的極有可能盡是四射的詆毀謗損,排山倒海的關說壓力,牛鬼蛇神的八方角力。
但既然身為政務官,就要有政務官的樣子,升斗小民不敢奢望大官人們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官人們起碼別尸位素餐,放棄眼前的私利黨意,力爭二三十年後的眾利公益。
做不到,就別佔著部長的位子幹科長的事,不管水庫卻管水車。拿不出最好的準備,沒資格講最壞的打算。
典型在夙昔,還真的只在夙昔。上自總統,下至部長,哪個堪當十年後的表率?二十年後的模範?三十年後的標竿?看來,李國鼎的眼光、孫運璿的肩膀、蔣經國的精神,已成絕響。數十年後,我輩子孫知道的好官典型,恐怕還是這幾位。
近二十年的台灣,頗有啃老族的無賴樣,啃掉很久以前辛勤社會累積下來的資產,吃掉過往年代典型人物籌謀掙得的老本。
犖犖大者如經濟新引擎、產業新方向、數位轉型、效率政府,暫且不論,連國家基本競爭力所繫的水電穩定供應都搖搖欲墜,一批批經由操弄選舉掌權當政的藍綠政客,不慚愧嗎?
一個個爽領民脂民膏且官威浩大的所謂高階公僕,懂羞恥嗎?你們已經在做最壞的打算。什麼打算?打發過去就算了嗎?
作者為資深品牌專家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摘錄自品牌原來如此,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