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自然科學的真諦 文雄老師:凡現象必追尋成因

老師,為什麼我們要學自然科學?

首先,自然科學要求「探究到底」的精神,科學的探究要求的深度,而深入探究還需鍛鍊耐心,這與「做事」的態度有相當的關聯。若及早激發好奇心,養成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度,將影響未來求學及有助將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此外,日常生活與自然科學太有關聯了!食衣住行的使用過程中,都可能造成對生態與身體的破壞,像前陣子的塑化劑風波不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嗎?只要我們對各種產品、食品的製造過程多一點認識,都能讓我們避免接觸到不必要的汙染源。

不做實驗,怎麼學自然?

實驗為自然科學之母,更是探究成因的不二法門。台灣國小自然課程就必須接觸到實驗,但對文雄老師來說,學校的實驗課程太稀少了,學生拼了命考試,玩不出自然科的趣味與精神,學生甚至死背課程,不探詢公式的脈絡與由來,升高中遇上更艱澀複雜的內容,就再也無法銜接上進度了。長期致力「自然科學潛能開發」、曾任國高中、小學自然科老師、現任教於「How-How Math」的文雄老師說:「物理,是事物之間的原理;化學,是物質之間的微妙變化。」能成其為道理,都有基礎;凡是變化,都有跡可循。若能透過實驗打好基礎,自然科學的道理和變化就有一定的邏輯藉此推敲。

理解勝過記憶

文雄老師說:「科學原理的理解,遠優於專有名詞的記憶。」他表示,國小和國中自然課程內容較少、課程分類單純,若無法理解時還可以勉強用背的,但專有名詞的記憶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學習。唯有探究原理應用並學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才能達到真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