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蔡詩萍》疼惜父母,也是疼惜我們無可避免的未來!

    【愛傳媒蔡詩萍專欄】在台北讀大馬友人的《陪伴媽媽到老是一種幸福》有感。這幾年,由於積極寫作,倒也連結出不少人生的新機緣。
    結識我的臉書友,人在大馬,擔任《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的曾毓林,便是其中最美好的意外。由於他,我這幾年,去了兩趟大馬,參加當地的書展,評審等等活動。
    也由於他,我感受了華人在大馬的諸多心路歷程,特別不是那種我們在新聞媒體上,知道的華人富豪的心路歷程,而是一般跟你我相近的,在職場討生活的華人上班族的。
    2020因為新冠疫情,我去不了大馬(參加當地的書展與我的新書票選活動),同樣,毓林也來不了台灣(參加國際書展),但無遠弗屆的網路,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彼此的近況,以及書寫。
    疫情當中,他寄了一本書給我,是他與母親的互動心得。《陪伴媽媽到老是一種幸福》。書名多好。
    毓林比我年輕很多,但他母親也七十好幾了,而且一直有三高的狀況,所以,照顧起來,兒女必須要更加的貼心,與費心。
    曾媽媽顯然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在重男輕女的傳統大家庭長大。非但無法受教育,而且,還要自幼便在橡膠園裡打工,在毓林的書中,叫「割膠」,那是非常吃力的粗工,大早出門,回來不僅疲憊,且渾身酸臭味。更艱苦的是,往往回到家裡,還沒有飯吃!
    這種重男輕女的歧視,現代的女性,恐怕連想像都難以想像得了。但我看了,則非常有感。
    我自己的母親,儘管還沒有像曾媽媽這樣的際遇,但她也曾被送去當養女,寄人籬下,所以我是邊讀邊感慨的。
    曾媽媽卻是一個舊時代了不起的母親!他嫁了一個不太負責任的老公,任憑夫家親人的欺負,父親卻始終不出面扛責任。
    曾媽媽就一個人,大字不識,仍舊以做割膠粗工,來養活四個兒女。直到,這四個小孩,一個個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才稍稍有著自己的生活。
    曾毓林的書,便是以他身為長子,是如何與這位剛毅的母親,一塊過日子,為觀察出發的。我也是讀了這本書,才知道毓林自己的苦學有成。原來身為長子的他,為了扛起家計,減輕母親負擔,供養弟妹讀書,他自己只唸到中五。
    這樣稍稍推測,他能一路從基層,做到堂堂一份南洋華文大報的副執行總編輯,這歷程必然是倍極艱辛的。但,我很驚訝,幾次的相處,吃飯聊天,毓林顯現出的從容,大度,以及知識面向上的廣闊,在在難以讓人連結到他早年的輟學經歷。
    然而同時也益發讓人明白,知識與氣度,原來更多的,是在人世的滄桑,在生活的歷練中,累積的會更為紮實。
    我總感覺,毓林有一種淡淡的幽默感。不管是他跟我閒聊時事,還是論及我們與父母的互動,他總能以一股恬淡安適的修辭,讓我會心一笑。
    讀這本《陪伴媽媽到老是一種幸福》,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把母親的堅毅不拔,母親的老來撒嬌,母親的善良貼心,母親的不願拖累兒女,母親的凡事喜歡自己動手,母親喜歡下廚為子女做飯,等等,我們一般人印象裡的母親形象,描述得極為平淡卻真實。
    我讀著,讀著,腦海裡竟常浮起我母親的畫面。但我顯然少了毓林的「溫柔」,少了毓林的「幽默」,少了毓林的「逆來順受」之自我調侃的功力。
    所以,讀這本書,我是一邊笑,一邊慚愧的。在毓林的眼裡,曾媽媽是越來越老了。
    從當年兒女都小,她大早出門割膠,一去大半天,回家還要煮飯洗衣,到如今,連出門去一趟傳統市場(巴剎),都未必走得完全程!看在毓林眼中,滿滿都是疼惜,都是不捨。
    每個母親,都是愛她的子女的。除非她力有未逮。
    我跟毓林一樣,都有一個沒有什麼學歷,卻一肩扛起養家活口的重擔,卻從來不抱怨,不逃避的母親。
    我也看著我的母親,日漸老去。我也看著我的母親,跟曾媽媽一樣,幾個兒女都有自己的一片天了,卻還是提醒這,提醒那的,始終放不下做母親的那個角色。
    人在馬來西亞的媒體人曾毓林,寫了一本好看的,從兒子的視角,愛憐母親的散文集,他同時,把他主編過醫療保健版面的專業,運用到這本新書裡,於是在每一篇文章後面,再附上專業的提點,告訴我們怎麼去因應父母親的老去。這不僅是人生的必經的歷程,也是我們必要的一種智慧與知識。
    我們都要老去的。但我們要先經歷生我們,育我們,伴我們的長輩的老去。我們疼惜他們,也是在疼惜我們無可避免的未來。
    毓林兄,這本書好看而感人。我在台北讀完了。

 


作者為知名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