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黃文博》有警察在旁邊陪你看電視新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語出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晉國的故事,剛被大夫里克擁立上位的國君夷吾逼迫里克自殺,夷吾搞了一套說詞,合理化誅殺功臣的行為。里克在自裁前喟嘆: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兩千多年前里克的死前喟嘆,套用在台灣現況,毫不違合。果然,滄海桑田,任世事重演。時移境遷,唯人心不變。
    中天新聞頻道換照審查案,截至目前的發展,的確嗅出「欲加之罪」的味道。更精確的說,審查案倒比較像審查秀,從5月總統府疑似會議紀錄外流,府方聲稱乃是偽變造資料的:「可以配合處理中天⋯⋯」,到黨政大老掌握的後段頻道覬覦52台位址的耳語。
    當然,單憑種種蛛絲馬跡,斷言背後必有圖謀,固然有捕風捉影之嫌。但考量台灣一向有政治介入商業、政商交纏共生、立場凌駕專業等傳統,輿論針對未審先判的批評,似非空穴來風。
    至少10月26日NCC破天荒舉辦的聽證會,部分有權發言者,不像客觀提證,倒像發表心證,秀味難掩。
    後續發展,是在諸多質疑聲中讓審查回到正軌,就事論事?或是繼續上演一場編排好劇本、鋪陳好角色、預設好結局的戲?審查秀選擇懸崖勒馬或硬幹到底,不在執政者一念之間,而在有識之士有多少人挺身嗆聲,並且有多敢直言不諱。
    願意為維護新聞自由出聲的有識之士,跟期望的差不多,就是那些人,也都出聲了。其他有能力出聲的學者、傳播人、新聞人,顧忌也好,權衡也好,觀望也好,現在噤聲,以後也很難寄望。
    至於理應體認唇亡齒寒道理,跳出來為新聞自由發聲的50台到55台新聞同業,忌憚也好,膽怯也好,盤算也好,現在沒發聲,未來也別指望會出頭。
    換言之,中天換照案,註定是場少數人勇敢站出來為大多數人捍衛新聞自由的孤獨之戰。
    這場少數人對抗大政府的不對稱戰役本質,絕對不是幫中天保住執照,絕對不是幫中天留在52,絕絕對對不是幫蔡家守住頻道。透過這場戰役,台灣人要決定是否同意在新聞自由之上設立新聞警察!
    中天新聞台偏袒哪個政治人物?偏向何種政治立場?做了多少以新聞之名行宣傳之實的「類新聞」?我心中自有一把尺,看不看是我的自由。
    有人甘願收視並相信,是他們的自由,有人幹譙罵翻並唾棄,同樣是他們的自由。
    就像親綠的新聞台吹捧特定政黨、修理特定政黨、做了許多只有時間一樣長的假平衡報導,我心中還是自有一把尺,一樣可決定看或不看,有死忠支持者天天鎖定,是他們的自由,有人討厭到乾脆將遙控器某個數字挖掉,同樣是他們的自由。
    新聞自由,配套了新聞媒體的自律以及社會公意的壓力,加上最低限度的政府消極性管理,而非積極性管制。希望給予新聞媒體最大的報導空間,有效扮演社會警鈴、民眾代言人、政府照妖鏡的多重角色。
    任何逾越消極管理分寸的作為,都可能企圖以打擊假新聞為藉口,想關掉警鈴,想扼殺代言人,想打碎照妖鏡。
    民主政體相對於極權政體,幾乎無條件保護新聞自由,因為新聞是用來制衡政府專斷腐敗的第四權,是在樹中挑出蛀蟲的啄木鳥,是在斷軌前揮舞警告旗幟的勇者。
    請政治人物摸著良心回答,最討厭的是不是新聞媒體?最懼怕的是不是新聞媒體?如果新聞媒體都遭到收編,成為政府的隊友,從扮演烏鴉變成扮演友軍,第四權崩解,啄木鳥被槍殺,勇者被輾過,政府只有蠻幹、沒有懼怕,不再有討厭鬼制衡,台灣離獨裁型民主又近了一大步。
    新聞自由的內涵,包括人民有權選擇收視與否的自由,也包括媒體有權選擇報導內容的自由。至於媒體的報導內容會做假、會偏頗、會誤導、會置入、會如何如何,則由人民的自由選擇權加以制約或懲罰。
    人民的自由選擇權具體表現在收視率上,自認報導內容再怎麼公允、客觀、正面的新聞頻道,收視率差,表示人民選擇不認同,用不收看懲罰。自我感覺再良好的新聞台,一旦收視率長期不振,在頻道表上待不了多久。
    反過來說,政府機關指控頻道報導內容有錯假、有虛偽、有惡意、有國安疑慮、有什麼什麼,如果收視率好,表示人民選擇接受,那麼政府憑什麼當人民的父母,閹割人民的自由選擇權,假借行政權決定哪個新聞頻道應該下架!
    新聞頻道再怎麼墮落,請尊重人民的選擇權。他愛綠媒,他的權利,別人沒資格說他腦袋進水,他也沒資格說別人被藍媒或所謂紅媒毒害。
    別人愛藍媒或所謂紅媒,別人的權利,他沒資格說別人頭殼壞去,別人也沒資格說他被綠媒矇騙。容許多元聲音存在,豈僅是黨外時代突破新聞管制時的口號訴求,根本是民主國家基本民權。
    政府再怎麼厭惡特定媒體,也千萬不該以新聞警察的姿態出面重整媒體「秩序」,濫用執政權力剝奪人民的選擇權利。
    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這是自由經濟大師Friedman傅利曼的著作。他強調,大眾在尋求自身利益的行為中,會形成一種意想不到的經濟秩序。
在人民替自己謀求福利的過程,政府不必自以為是或自命不凡地為人民籌謀,甚至替人民做主。
    政府應該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讓企業自由競逐市場,讓媒體自由搶奪機會,讓新聞自由爭取收視,讓人民自由轉台,讓新聞供給與收視需求,形成動態調整的傳播秩序——從動態傳播秩序的角度看,根據收視率調查資料,在不少人心中去之而後快的中天新聞台,2019年平均收視率為0.76,表現亮眼。
    2020年截至10月平均收視率0.55,滑落不少,無論原因為何,這正是基於市場機制與供需關係的動態調整結果,傳播秩序也正是透過一連串的動態調整而自然形成,不勞政府介入,更不准政府介入。
    任何使用政治手段干涉上述傳播秩序的企圖,不管居心如何,出自為人民籌謀的善意也罷,出自為自身私利的惡意也罷,就是新聞警察行為!
    跟納粹德國戈培爾的全民洗腦沒兩樣,跟北韓金式王朝的愚民宣傳沒兩樣,跟中國大陸的信息檢查沒兩樣,統統都是新聞警察行為!
    想用欲加之罪幹掉中天新聞台的人,不必裝模作樣,你們就是新聞警察。配合演出這場審查秀的機關,不要故作清高,你們也是新聞警察。
    傳播秩序跟商業秩序、工業秩序、金融秩序、網路秩序相同,都建立在尊重市場機制與供需關係的基礎上。借用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 在國富論中說的: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這隻看不見的手,可以叫做市場機制,也可以叫做供需關係。在新聞頻道,以收視率具體反映觀眾喜好,由這隻看不見的手自然進行動態調整,達成傳播秩序,政府豈可擴大解釋職權,把手伸到負有監督政府使命的新聞媒體,插手嚴管,動手教訓,出手清理。
    看不見的手在運作時,不需要看得見的手來攪和。看不見的手又稱作IHG - Invisible Hand of God,剛巧,看得見的手也簡稱IHG - Invisible Hand of Government 。
    God vs. government,差一個字,天差地遠。當屬於上帝的這隻看不見的手,遭到屬於政府的那隻看得見的手騷擾,就是迫害,用公權力迫害私權利,也是用政府權力迫害人民權利。
    內閣銳氣正盛,殺氣騰騰,磨刀霍霍向中天。在看得見的手操控之下,隱然成形中的新聞警察,會不會變身成警總2.0?藉由新聞台執照核發權,達成思想檢查與新聞戒嚴的實質復辟?誰說不可能。
    當有識之士怯於出聲,當新聞同業隔岸觀火,新聞警察的身影就會越來越清晰,越長越龐大。終有一天,50台到55台會同質化到足以進行跨台新聞聯播。
    新聞警察們,把新聞台的存廢還給看不見的手,拿開你們看得見的髒手。

 


作者為資深品牌專家
●摘錄自品牌原來如此,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