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春,爸爸媽媽把經營了34年的光本醫院收了,遷居到日本福岡。因此我家有個存放了至少四十年的舊病歷檔案。
病歷是標準的英文格式,與我五十年前在台大醫院當醫學生時一樣:
DIAGNOSIS
CHIEF COMPLAINT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PHYSICAL EXAMINATION
我一直以為,在那個時代,爸爸應該是先學德文。但是病歷卻是英文格式。第一張照片的病歴,病人是三個月大男嬰,發燒38.6度。第三張我看懂的是for 3 days。依我所知,1930年代,樂生園的病歷猶是日文為主。
在TREATMENTS 治療那一欄,我卻看不出是開什麼藥了,除了一個Biofemin是表飛鳴。真遺憾。(補:弟弟看出照片2有Alupent及Bisolvon)那些藥名應該都是英文。
我小時候常在我家藥局穿梭(媽媽是藥劑師)所以我小學時就知道許多現在仍在使用的老藥名稱。例如ILO 就是Ilosone,Diastase爸爸媽媽倒是德文發音。我也會幫忙包藥,爸爸的習慣是開5天份。
爸爸的收費用英文密碼。例如這位病患bf是26元之意。我記憶中,幾乎半數以上的病人都是這個收費。媽媽不止一次告訴我,爸爸窮苦出身,所以將心比心,收費低廉。
又:這個光本醫院的匾額,是賈景德的字。爸爸重金求來的。賈景德的書法如今已不再有名。爸爸如果當年去求監察院長于右任而不是考試院長賈景德,哈哈!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