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七十歲那年,冬天,走了。我父親,母親,強撐著身體,想送他一程,但兩家子女,都勸阻了。我父親九十一了,母親八十了,都比岳父年長。
父親母親,請了我大舅,我岳父身前,因為我的婚姻,而結識的姻親好友,代表我們家族長輩,上山送最後一程。那天,山上寒冷。往金山墓園的陽金公路,過了小油坑之後,山嵐起伏,一陣陣。時而霧濛濛,時而陽光初露。
妻子捧著岳父的骨灰罈。眼神憂戚。我透過後視鏡,望著她。她某些側面,非常像岳父。女兒依在她身旁,很懂事的,默默坐著。她知道,她母親失去了父親。我失去了我岳父。
岳父在上海過逝。料理完喪事。我們把骨灰帶回台灣。讓他魂歸故里。上海是他台商生涯的高峰,也是人生奮進,最後的里程。
我在他上海的追悼會上,代表家屬,寫下兩句哀悼並追思的感念:「宜蘭男兒,草地精神。上海台商,創業維艱。」
我童年時,跟著父親,在宜蘭羅東待過。這是我們父子共同的記憶,沒料到,多年後,竟成我認識妻子的敲門磚。我父親母親一塊去提親時,父親與岳父,聊的話題,就是羅東的往事,以及上海的往昔與現在。
誰能預料未來呢?我父親在上海倉皇上船,從此揮別大陸,在台灣渡過了他的大半生。我岳父家族兩百多年前渡海來台,遷居蘭陽平原。他也沒料到他的東南亞台商身份,後來竟轉進到上海!
父親與岳父,你一句我一句的,道盡了人世的難測。唯一可以確信的是,他們的兒女,相遇相戀了。
我看著父親皺褶的臉龐,笑出了光芒。他真心喜歡兒子遇見的未來媳婦。於是,話也多了,酒也破戒,喝了幾杯。坨紅的臉龐,映照出少見的歡愉。
誰能預料未來呢?
我岳父當年為了家庭,放棄文青夢,做了商人。他的么女卻毅然選擇了一個老文青。於是,他又與他的未來女婿,聊起昔日的,那個宜蘭文青,在文字陶藝美術裡的青春記憶。
幾年後,他會要他的女婿,替他跑幾趟苗栗,新竹,去探望幾個知名的柴燒陶藝家。
他人在上海,卻對台灣山裡一些陶藝名家,瞭若指掌。他女婿我,也因而對品茗,對陶藝,對一千兩百度以上,釉燒的自由與流變,有了接近人生領悟的新體會。
一位老陶藝家,在柴燒的紅光中,對我說:你岳父是識貨的。他懂陶藝的自由流變。所以要你在台灣到處看看。我點點頭。想起岳父在上海的廠房裡,他的辦公室中,幾隻壺,來自台灣的名家,是他向大陸友人示範台灣陶藝的驕傲。
岳父只長我十歲。完全是可以當大哥的。我第一次喊他林伯伯時,就很尷尬。但他明明是我女友的父親,我怎可能喊他大哥!?
我尷尬,我的幾個死黨,更尷尬,他們有的只比我岳父小幾歲而已。難怪聰明的死黨,很快便改口稱林叔。
我跟妻子決定結婚後,第一次稱岳父為爸爸,也是語氣尷尬。惹得丈母娘在一旁呵呵的笑。岳父拍拍我,笑著,沒關係,沒關係。
岳父長年在上海。一年回來幾趟,每次回,都可以見證他眼中的家族變化。
他女兒懷孕。他的外孫女,誕生。他的親家公,年齡體力,一年比一年差了。他的外孫女,唸幼稚園,唸小學。他的妻子,我丈母娘,意外的,早期失智症。
漸漸的,他自己也病了。我們張羅安排他返台就醫。住院的前兩天,年輕的看護,手忙腳亂,我自己替昏迷的他換了幾次大小便尿片。那一瞬間,我也驚訝於我自己的那麼理所當然。畢竟,他是我的岳父。我妻子生命裡,最初的摯愛的男人。
岳父骨灰罈安葬的那天,大舅自己開車上山。他肅穆的在墓碑前,靜思。
他對我說,幾次去上海,岳父都熱誠的接待他。不止是朋友,尤其是親人的對待。他對我說,你岳父是誠懇的人。我點點頭。
我大弟弟替我們拍了幾張照片。他代表父親母親上山致意。骨灰安葬的地點,是妻子選的。背山面海。一條龍脈迤邐蜿蜒。這是一座基督徒的墓園。安靜,肅穆。
安葬岳父骨灰時,突然飄了一陣細細的雨。細得如霧,但滴在身上,很快便感覺濕涼。
母親在我們上山前,打電話給我。要我們向她的媳婦致意。她很想來,但父親身體怕撐不住上山下山的奔波,不能來,她很過意不去。
父親儘管健康不佳,時時陷入打盹狀態。但他很清楚我岳父走了。
九十幾歲的老人家,雖說行動緩慢,思慮不像很敏捷,然而,他們的心思仍是清楚的。他們知道這世間,又少了一位親人,好友。他們變得越來越孤獨了!
大舅在安葬儀式結束後,過來安慰我妻子。他也年紀大了。不復昔日,我在台下,看他意氣風發,縱論天下大勢的風采了。
老,因而是一種無奈。我們的身軀,與意志,漸漸在風裡,在霧裡,消散。岳父比大舅年輕,岳父更比父親年幼,但竟然是他先走了!
我牽著妻子的手。冰冰涼涼的手。她失去了父親,我失去了岳父。我們的女兒靠近身,我們牽著她,一起向岳父的墓碑,再次鞠躬。
這是一個家族的故事。串聯出另一個家族的故事。有了岳父岳母,有了她母親,有了她父親我。有了我,有了她的爺爺奶奶。有了她的客家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有了她的宜蘭阿祖。
這一路上的家族故事,會讓年幼的她,感覺複雜,混淆。但,就跟她父親我一樣,會在日後的成長的路上,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白。
愛情是自由聯想的冒險,但家族卻是支撐這冒險的一座座島嶼。
她的血脈裡,注定了這些。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