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秀琴藝也秀肌肉 小提琴家齊聚舞台

    疫情,讓台灣音樂界,秀琴藝、也秀肌肉!
    因為疫情,國際知名男中音湯瑪斯.漢普森(Thomas Hampson)取消來台,胡乃元、陳銳、魏靖儀等3位不同年齡世代的小提琴家,及時補位,以《世紀交會》的名家系列,讓樂迷重返18世紀經典,留下動人夜晚。
    這3位不同年紀輩份的小提琴家,都出生台灣,赴海外發展,都不約而同獲得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奬項。同時,在疫情之下,台灣土地的聲聲呼喚,他們當仁不讓地挺立舞台,展現國際水平的琴藝,撫慰人心,倍讓人感佩。
    深受音樂界敬重的指揮呂紹嘉,在結束長達10年的音樂總監,這個樂季以藝術顧問身份,從歐洲返台,他對台灣音樂界的情感依舊,多了份卸重擔、旁觀人的豁達自在,重返國家音樂廳,指揮起他十分熟悉的NSO樂團,濃濃情誼,盡在不言中。指揮棒起落,無招之招,更見功力。
    9月25日晚音樂會上半場聚焦在17、18世紀,從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巴赫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雙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終身留下500首協奏曲的多產小提琴協奏曲作曲家韋瓦第,他生前唯一寫給3把小提琴的《F大調恊奏曲》,果然驚喜連連。
    出生台南,現年59歲的胡乃元,有段悲愴的成長過程。父親胡鑫麟,原是台大醫院醫科主任,因直言,引來10年的牢獄之災。胡乃元在這樣的驚恐年少度日。而他年少使用的第一把小提琴,正是胡爸爸委託綠島難友,以手工打造的。
    胡乃元的舅舅李鎭源,是中研院院士,投注許多心力在台灣廢除刑法等社會議題上,建樹良多。而胡乃元在TC(Taiwan Connection)的音樂生根,也竭誠盡忠,對台灣土地的感情深厚。
    25日晚由他帶領陳鋭、魏靖儀,合作演出,更有台灣世代的傳承深意。
    音樂會一開始,NSO弦樂聲部,加上大鍵琴,營造出巴洛克時期氛圍。胡乃元穿著寬版傳統西裝,手握奇美博物館所典藏的名琴:義大利「約瑟夫 瓜內利 / 1733年製」(Joseph Guarneri del Gesu 1698-1744),這是瓜內利製琴家族第三代的傑作。胡乃元充份展現熟齡大叔風範,肢體語言與醇厚音色,互為表裡。
    一身潮味的陳瑞,1989年在台北出生,後隨父母移民澳洲。四歲開始學小提琴,八歲時在澳洲昆士蘭完成鈴木教學法全部十級的課程。
    雖然擁有台灣與澳大利亞雙國籍。自幼被視為音樂神童,早在2008年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冠軍,以及2009年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音樂比賽小提琴冠軍等殊榮,在台灣擁有不少粉絲。
    25日晚他使用的是由日本音樂基金會出借,1715年「姚阿幸」史特拉第瓦里小提琴。這把樂器,曾由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1831-1907)所擁有。
    潮裝配名琴,一臉帥氣的陳鋭,拉起巴洛克風格音樂,更有舊瓶新裝的感覺,撫古追新,詮釋得生動貼切。
    巴赫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及《雙小提琴協奏曲》,是巴赫眾多作品中知名且深受喜愛,有別於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平易與清新,雙小提琴協奏曲則是兩把份量均等的小提琴,以豐富的層次,堆疊出屬於巴洛克時期的精緻。
    自古以來,《給三把小提琴的協奏曲 》,一向稀缺,昨晚對許多樂友來說,是極珍貴經驗。
    除了曲目上列出的韋瓦第《給三把小提琴的協奏曲》外,又加了伊格纳茲・拉赫纳(Ignaz Lachner)給三把小提琴的小奏鳴曲》的第一首,第一樂章,作為安可曲。
    1994年出生台南的魏靖儀,在2015年也摘下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的奬項,距離胡乃元1985年、陳鋭2009年獲得該桂冠,相距多年,聞道有先後,參賽得獎亦然,反而串接出同門情誼,殊為難得。
    3位不同世代的小提琴家,偶聚於音樂舞台,將在韋瓦第《給三把小提琴協奏曲》,展現三人獨樹的風格,尤在NSO的弦樂手烘托下,優美琴韻,層層交疊,餘音繞樑,令人陶醉不已。
    疫情,打亂了全球的作息,但對防疫周全的台灣,反而有不同的收穫。國際音樂名家進不來,台灣本土音樂家,及時補位有成。秀才藝,也秀肌肉,一點都不遜色,帶給台灣樂迷,滿滿的感動與幸福。
    全球疫情持續紛擾,台灣音樂家腳步沒有停下來,他們千里迢迢從海外回來,都得忍受14天隔離檢疫,但沒有撲滅他們返台為國人獻藝的熱情,前仆後繼,令人鼓舞。
    是到了為台灣音樂界加油打氣的時候了,《世紀交會》音樂會,26日晚上,移師到高雄衞武營,喜歡古典巴洛克風格、或支持台灣當代弦樂的朋友,不要錯失千載難逢的賞藝、愛台機會啊!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