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東長濱,「藝術實驗平台」,是值得一去的藝術地標,那是由拉飛.邵馬與葉海地共同打造的。
最近去了兩趟台東,在池上看到拉飛・邵馬作品,一件是座落在池上曠野的《拾火Kalo’orip》,另一件是池上榖倉藝術館的斑駁木門,兩件都意涵深遠,非常吸睛。
拉飛・邵馬的雕刻作品,都是取自在地的原木或漂流木,創意巧思外,拙趣盎然。
原來拉飛・邵馬與他的藝術家太太葉海地(Heidi Yip),在台東縣長濱打造「藝術實驗平台(Laboratory)」,他們以三間屋水泥預拌廠轉變為工作室兼展示空間,偶爾對外開放,分享創作理念。
拉飛.邵馬作品如他的外型,粗獷豪邁,老祖宗留下來的巨大木頭,讓他創思泉湧,隨手可發揮創意。生於香港,後赴北美求學、工作的葉海地,以平面油畫創作,薄塗透明的風格,訴說著異鄉客在東台灣的生命感悟。
夫妻倆在創意實驗平台上,各自發揮他們的創作長才,相互尊重與扶持,目前育有一子,平淡踏實中,累積能量。今(2020)年底,雙雙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將作聯展,備受期待。
印度詩哲泰戈爾曾以生命詠歌,而長濱長光部落阿美族新銳藝術家拉飛・邵馬(Lafin Sawmah)則穿越時光長河,以木雕作品承載永恆不滅的喜悲哀愁讀漂鳥(Stray Birds)來展現他的美麗與哀愁。
拉飛・邵馬最為外界所熟知的作品是《拾火Kalo’orip》。Kalo’orip是阿美族語,意指生活的依靠。以「火」為主題,拉飛・邵馬創作出火意象的巨大木頭雕塑,來呼應生命的起源,也向「火」學習智慧。
在原住民的傳統祭典裡,常見大家牽起彼此的手圍繞著「火」一起吟唱、一起舞蹈,也一起感謝大自然,感謝祖靈,拉飛・邵馬回應了原住民這項文化傳統,當作品矗立在池上曠原,展現昂揚不屈的生命力。
另一件讓外界印象深刻的作品《讀漂鳥Stray Birds》,欣賞該件作品,猶如讀一首泰戈爾《漂鳥集》美麗的詩句:「燃燒的火焰,以她的炙熱警告我別靠近她。但是,燃燒我吧!使我不再只作那炭灰裡的餘燼!」
傾聽泰戈爾吟詩嘆息,化身一隻隻飛鳥劃過天穹,以天地為家,看盡人間風景,嘗盡百般滋味,拉飛・邵馬汲取詩聖精髓,讓他創作出的木雕作品,成為匆匆飛越天際的漂鳥,乘風追逐著遠處白雲,令人神往。
同樣的,參與池上「穀倉藝術館」的打造,拉飛・邵馬足足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巨火木頭上,一刀一刀地雕出穀粒狀的圖飾,凸顯池上米鄉老農們,經年苦耕,粒粒皆血汗的意涵,賭物思情,滿滿感動。
至於敏銳多情的葉海地,在油畫創作上,咀嚼著「萬物有靈」的宇宙觀,她作了豐富而細緻的呈現。
葉海地曾經遊牧世界各原始部落,學習遠古的薩滿智慧,最終落腳台灣東海岸。她對於海邊生活,感念最深,外表看似平靜,卻是千變萬化,自然中俯拾皆是泛靈智慧的提示。
透過繪畫,葉海地為海邊變幻莫測的風物民情,進行紀錄,同時反繁為簡,靈性地詮釋傾注其中,再以富想像力的擬人手法,傳遞廣袤無垠的生命體悟。
光亮遍灑海平面的滿月、捲曲著歲月秘密的蕨類、寄住著少年靈魂的螺貝⋯,都是葉海地凝望與再現的對象。這些自然的物象,在迷幻的用色、不分物種並存的想像力轉化下,超脫了原本客觀的存有,使大家在近觀其作品時,
感受到宇宙自然本身的靈性、溫度、與哲思。當捫心思忖,好像在暗示,宇宙特意揀選了東海岸,將其遠古的能量,訴諸其中的生態與景緻,以及寄居其間的萬靈。
遠離了都市的喧嘩,葉海地在東海岸相夫教子之餘,透過每日與自然的互動,理解石頭、生物、海、與日月的變化,呼應著意識的流轉,啟動藝術發生的運轉核心,為自己與觀者開啓了一個更為開闊、深邃的精神領域。
是的,無論是故鄉抑或他鄉,自然與自由,始終是心靈的歸依。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