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書櫃,發現一本「遇見少林」的精裝本畫冊。這本重逾三公斤的畫冊,輯錄了當年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率少林武僧團,暨中原七大寺院的住持方丈,來台行腳弘法的上千張珍貴圖片。我因緣殊勝獲贈一本,珍藏迄今。
嵩山少林寺興建於北魏,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是佛家重鎮,也是禪宗的祖庭。「禪武合一」,少林寺的武功,自古就名聞天下。
十多年前,我和基隆建德國小的退休老師,到洛陽賞牡丹花,並特地空出一天,專程前往嵩山參訪久慕其名的少林寺,只見門庭到處都是商家,夾雜許多武術館,人馬雜沓,凌亂不堪。直感到遠不如高雄佛光山和北投農禪寺的莊嚴肅穆。見面不如聞名,心中難掩失望。
十多年過去了,據參觀過少林寺的朋友說,自釋永信接掌少林寺後,大力整頓寺外周遭環境,並抽樑換柱,大肆整修大殿門面,修葺有些已傾𡉏的塔林。
如今的少林寺,早已不是我當年所見的景象。名山古剎更顯氣派堂皇,暮鼓晨鐘聲中,參觀的信眾絡繹於途。
釋永信方丈,在佛教界中絕對算是傳奇人物。他俗姓劉名應成,文革前一年,出生在安徽貧農人家。十六歲離家出走,跋山涉水來到嵩山少林寺,住持方丈行正收留了他,幫他剃度出家,賜法號永信,並留在身邊使喚。
當時的少林寺,經過十年文革的摧殘,只剩一座破廟和幾個和尚。他隨方丈在大殿,青燈古佛,敲木魚唸黃卷,挑水劈柴之餘,和寺裡的和尚學習棍棒拳腳工夫。
小沙彌長鬍鬚了,念佛號喉頭已經變音,成了青年有為的年輕和尚。老方丈要苦磨其心志,囑他到江西雲居山、安徽九華山、和北京廣濟寺等地行腳掛單。
千重山萬重水,八千里路雲和月,他一去三年,飽經風霜,又回到魂縈夢牽的少林寺,行正方丈已老邁,視力全盲,將雜務全交給他處理,他也不負所望,寺裡大小的事物,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三十四歲那年,老方丈圓寂了,將衣缽放心的傳給他,他成了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方丈。
時代考驗著和尚,和尚創造了時代。少林寺終於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文革後,鄧小平復出了,改革開放,啟用了廖承志。
這個中國國民黨元勳廖仲愷之子,來到了香江,當時武打片正盛行,他全神貫注看了幾部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叫好不迭,讚賞不已,於是靈機一動,邀請香港的導演和李連杰等功夫演員,到嵩山少林寺,實景拍攝「十八棍僧救秦王」,片子殺青後,改名「少林寺」,在日本首映造成轟動,在全球各地上演,也屢創票房紀錄。
港台的影業公司,鼻子嗅到商機,紛紛以少林寺為主題,拍攝不下百餘部的武俠片。沉寂已久的少林寺,因之再度揚名於世。
精明的釋永信,看出苗頭,良機不可失,立刻打蛇隨棍上,出版了一部又一部少林武功秘笈,和專治跌打損傷的秘方,並率少林武僧團到世界各地公演,所到之處大受歡迎。
俄國總統普丁訪問大陸時,指名要到嵩山少林寺參觀,武僧團在英國公演時,伊莉莎白泰勒女王還特別接見。釋永信把少林寺經營得風風火火,有人稱他是佛門的CEO,在德國柏林有規模宏大的少林武術館,在澳洲雪梨近郊有少林分院。
天下武功出少林,在全球各地,都可看到打著少林旗號的武術館,自稱少林子弟的遍布五大洲,膚色有白、有黑、有黃,還有淺淺的咖啡色。
2004年猶是陳水扁執政,中華文化產業集團,絞盡腦汁,排除萬難,邀請釋永信訪台,這是兩岸佛教界史無前例的一大盛會。
那年的十二月,釋永信率少林武僧團,暨白馬寺、大相國寺、慈雲寺、空相寺、定國寺,水濂寺等中原七大寺院的住持方丈來寶島交流。
他們從東北角的金山到南台灣的墾丁,一路馬不停蹄,披星戴月拜訪了海明寺、東和禪寺、靈鷲山、法鼓山、中台禪寺、佛光山、和花蓮慈濟精舍等全台大小寺廟,行腳弘法半個月,這次的「東遊記」,法雨遍灑全寶島。
釋永信方丈在林口主持法會時,我曾見他一面,年近四十,身材胖大,面團團似彌勒佛。
記得有人建議他在寶島台灣,覓地興建少林寺別院,他也怦然心動,後來不知何故不了了之。翻閱這本「遇見少林」畫冊,不禁悠悠想起這段前塵往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