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世界最貴的蠟燭藏匿最永恒的滋味

  在天災人禍頻仍,吵嚷噪音充斥的世界,想要圖個「和平、安祥」,是件奢侈的事!
德國藝術家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劃出現代人夢想中的寧靜與希望——《蠟燭》(Candle)。
  1933年德國希特勒當權,葛哈·李希特在早了一年的1932年出生,從此在戰爭中成長。
  1961年8月13日德國柏林圍牆,徹夜興建,葛哈·李希特及時從東德逃到西德,輾轉進杜塞朶夫學院就讀,從此甩脫東德的噩夢,走上藝術創作之路。
  回望歷史,對葛哈·李希特來說,戰爭的陰影,還是如影隨形,於是,葛哈.李希特把捶手獲得的家族親人照片,以及世面上的出版刊物上的圖片,當成創作靈感的來源。
  葛哈·李希特開始探討圖片的描述性與其來源關係,同時,他更把照片加以模糊化,除了塑造自己創作上標制性特徵外,更深一層意義在於:讓所有的顛沛流離、滄桑苦難,等同重要,也等同微不足道。
  饒富哲學味的反思,刻劃了回憶最美的事實,但愛到最深處,反為淡,反為薄,反為微不足道,灰飛煙滅。
  燭光搖曳中,像是對逝去人事物的追緬,也像是對綺麗未來的無限期許,應照了世人幽微沈默的每一顆良心。
  葛哈·李希特在1982年代前後,陸續創作了8幅以蠟燭(Candle)為主題的經典油畫,畫面飽滿、靜謐、溫暖,讓人百看不膩,愛不釋手。
  幾十年後,一幅經典蠟燭作品,流進拍賣市場,結果,單單一幅20號左右的小作品,以1千400萬美元起跳,折合新台幣超過4億元。
  據了解,這件作品,是他1982年完成的,自從1986年後,這件作品就再也沒有公開亮相佳士得透過各種管道搶得,立刻成為當時當代主題拍賣作品中,最吸晴的一幅,讓人不訝異的是,當時葛哈·李希特蠟燭(Candle),成為落棰最高的拍品。
  如果問,葛哈·李希特的蠟燭作品,多達8幅,又非孤件,為什麼還這麽昂貴,是不是在炒作?!
  我的推測,可能答案有三:
  一、葛哈·李希特在德國及世界藝術發展史,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藝術史家不能跳過他。 
  二、葛哈·李希特是典型的國際盤,國際知名度高,全世界藝術愛好者都注意到他,而且,有8千家以上公私立博物館或美術館,都希望收藏到這8幅蠟燭的作品之一,僧多粥少,所以不貴都難。
  三、畫作主題純粹,意境深邃,作品在琳瑯滿目、五花八門與眼花潦亂中,鶴立雞群,高貴典雅,成為眾人景仰、寵愛標的。
  然而,葛哈·李希特本人是不碰市場的,他對他自己作品在市場的亮麗表現表現,完全不能理解。
  「藝術市場是一個愚蠢的遊戲」。
  「藝術市場是完全沒辦法去理解的,它愚不可及,和銀行業的危機一樣荒謬。」葛哈·李希特有感而發。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