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左化鵬/手足情深!古代親情動人!

  當小王維還在母親懷中索奶時,隔年,弟弟王縉就呱呱墜地了。兄弟兩人感情彌篤,皆少年早慧,年輕時,都中過大唐科考的進士,一起站在人生起跑線上。鳴槍後,弟弟一馬當先,一路跑到終點,當上了宰輔。哥哥的仕途,卻氣喘吁吁,腳步踉蹌。後來,變成了口中碎碎唸的詩人。兄弟兩人,弟弟王縉,青雲得志,掦名一世。哥哥王維,獨步詩壇,流芳百世。

  大唐的詩人中少了王維,就少了一份精彩。當今,海峽兩岸的小朋友們,大概都唸過「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首詩,就是王老爺爺寫的,現在成了教科書上的童詩。每年重陽節,人們也常會搖頭播腦,吟誦幾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也是王維留下的千古名篇。

  兄弟兩人同樣負才名,王縉卻沒有詩作流傳。兩人比鄰而居,王縉擅長為人寫嗚呼哀哉的墓誌銘,常有人誤把潤筆費送給王維,哥哥王維總是努努嘴,指指隔壁說,「大作家在隔鄰」。兄弟兩人,手足情深,最為後人傳誦的是:大唐天寶年間,安史之亂,賊人已兵臨城下,王維還在搜索枯腸,吟詩作詞,反應慢了半拍,未能及時隨唐玄宗出逃,因而被叛軍所俘,安祿山惜其才,不忍殺之,授以偽職,平亂後,附賊者依唐律當斬,王縉當時任刑部侍郎,請求削職為兄贖罪,唐肅宗李亨感念他們兄弟情誼,就免於追究,況且王維在叛營中,曾寫一首救命詩,這首詩,也成了他的保命符。

  「萬物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絃」。這就是著名的「聞逆賊凝碧池作樂」詩。王維詩中,表明了他身在安營心在唐。弟弟平亂,立了大功,哥哥被脅迫從賊,只是小過。王維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在弟弟力保下,保住了項上人頭。但自古伴君如伴虎,後來王縉被外放蜀卅刺史,時任尚書右丞的王維,也請求盡削自己的官職,放歸故里,換取王縉留在朝廷効力,壬縉才得以當上宰相。王維六十歲那年,自知病重不起,索了紙筆,給弟弟王縉寫了一封訣別信後,才咽下最後一口氣。二十年後,王縉也撒手人寰。兄弟兩人,留給後人這段手足情深的故事。

  王維的詩作,最為人琅琅上口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園。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山路元無路,空翠濕人衣」。「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被後人稱為「詩佛」,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平起平坐。他的字摩詰,名和字都源自佛教的「維摩詰經」,他不但會寫詩,還工音律,擅繪畫。蘇東坡說,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和弟弟王縉,受母親的影響,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一生茹素,不穿彩衣。王縉後來將府邸改為「寶應寺」,供僧人齋飯,並力諫代宗李豫篤信佛教,李豫曾下令僧尼不輸課稅,免除徭役,並廣建許多寺廟。使代宗一朝,佛教昌盛一時。

  千年一瞬間,每讀到他們兄弟的故事,我總會想起後人的一首詩篇:「王維詩名播海內,王縉拜相足風流。千年過後分高下,千首詩壓萬戸侯」。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