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尾的通緝犯,滿清政府曾懸賞捉拿他,中華民國政府曾下令通緝他。可是,誰都對他莫可奈何,他曾為國父孫中山先生寫了一篇「總理遺囑」,今天,不管誰當總統,交接典禮上,都要畢恭畢敬,立正站好,或正經八百,或裝模作樣,背誦幾句由他代筆的國父遺囑。這名通緝犯,就是汪兆銘,號精衞。
汪精衛寫遺囑的經驗豐富,他年輕時,行刺清朝攝政王戴灃不成,被拘繫獄,自知難逃生天,就曾以詩立下遺囑:「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首訣別詩,膾炙人口,是他被逮時,口占四絶中的第三首,慷慨激昂,令人讀之熱血沸騰。他在獄中還曾咬破手指,以指沾血,寫下「金縷曲」: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離愁萬斗,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讀,一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
愧戴卻,頭顱依舊,跋涉關河知不易,願孤魂,繚護車前後。
腸已斷,歌難又」。
汪精衛少年時,即熟讀王陽明的「傳習錄」,和陶淵明及陸放翁的詩集,是前清秀才,並公費留學日本「法政大學」。留學期間,參加了「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
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想學荊軻刺秦王,行刺攝政王戴灃,卻一擊不成,鋃鐺入獄。戴灃惜才,並未株連九族,反而多次入獄探視。可是孫中山先生,心焦如焚,加速了推翻滿清,拯救汪精衛的步伐。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汪精衛一心求死,想成為革命先烈,名垂千古,可惜塵緣未了,命不該絕。
第二年,辛亥革命成功了,汪精衛在同志們,敲鑼打鼓,熱烈迎接下,風風光光的走出了牢門。雖然民國肇造,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繼續追隨國父,為打造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而宵旰憂勤,夙夜匪懈。
汪精衛是孫中山先生最仰賴的助手,他們兩人一搭一唱,海內海外,四處鼓吹革命,汪精衛口若懸河,極具煽動力,他在台上吹得天花亂墜,台下聽眾聽得是如癡如醉。他不但口才好,文筆更是一流,陳寅恪、錢鐘書等人,都推崇他是「民國第一詩人」。
非僅此也,他還是民初四大美男子之首,等而下之,才是梅蘭芳、張學良和周恩來。大詩人徐志摩曾透露一個小八卦:「他(汪精衞)真是個美男子。可愛!適之(胡適)說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愛他」。
美男子的前半生,轟轟烈烈,曾擔任過中華民國的行政院長,中國國民黨的副總裁。抗日戰爭前,他的言行舉止,一切正常,可是抗戰軍興後,他卻一反常態,先出走越南,在河內發表「艷電」,公開響應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聲明,此舉引起全國人民的公憤,他也因此被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和一切公職,國民政府並依據「懲治漢奸條例」,將其定位漢奸,予以全面通緝。
卿本才子奈何作賊,他後來更變本加厲,和日本鬼子合作,在南京建立了「汪偽政權」,編了一套「曲線救國」的歪理,說穿了,就是利欲熏心,賣國求榮。國父孫中山先生如果地下有知,必定氣得吐血。
汪精衛在二戰日本投降前,病逝日本名古屋,得年六十一歲。隔年,遷葬南京中山陵附近,不久,陵墓被毀,屍骨無存。現在人們踏在那一片如茵的草地上,有誰知道這裡曾是漢奸汪精衛的埋骨之所。
據說,他在臨終前,又寫下一首絕命詩:
「心宇將滅萬事休,天下無人不怨尤。
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這首詩哀惋淒涼,自憐自傷,讓人讀了鼻酸,但有人說是後人偽作。
我想起了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如果當年汪精衛慷慨就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今天,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是不是將全面改寫?唉!一個汪精衞已往矣,眼前,前仆後繼,猶有一個又一個汪精衛。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