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謝維倩編譯】德國雖然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人數高(初期篩檢規模相對比其他國家高),但死亡率卻是全球最低。自武漢封城開始,德國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進行檢測試劑盒的製造以及縮短取得測試結果的時間以提高人均檢測率(更多人獲得檢測,可以儘早對輕症患者進行隔離)。並且將部份醫院改裝成重症病床以備不時之需,堪稱歐洲典範。
德國將開展歐洲首波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大規模檢測,以幫助研究人員評估感染率,並且可以更有效地監測病毒傳播。德國已經成為新冠病毒檢測的領導者,每天進行10萬次檢測。但迄今還沒有一個國家成功實施了全國範圍的抗體檢測。
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所長洛威勒(Lothar Wieler)宣布了三項血清學檢測的細節:一項針對獻血,一項涉及德國四個疫情重災區,以及一項針對更廣泛人群的代表性研究。
就確定感染率而言,專家們目前賴以建模的數據可能很快變得過時或不完整,他們一直以來主張抽查和隨機檢測會是更好的方法。
威勒博士表示SARS-CoV-2抗體檢測計劃,旨在確定有多少德國人對該病毒具有免疫力,以及無症狀感染病例(那些被病毒感染卻一無所知的人士)的比例有多大?這些檢測還將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德國已有多少人死亡,從而知道死亡率有多高。
第一項研究:每14天將從獻血中採集1.5萬個樣本。第二項研究:受新冠病毒肺炎影響最嚴重的四個災區,從約2000人中採集代表性血樣。這兩個項目將於下周開始工作,第一項研究的結果預計5月發布。第三項研究:下個月開始,針對德國全境150個地區的1.5萬人進行抗體檢測。
威勒表示,這些檢測可以幫助衛生機構更好地描述這場流行病的發展過程,並且更深入地了解它。檢測也讓研究人員評估為減緩疫情蔓延而採取的措施,並提供尚未反映在官方統計數據中未記錄病例的更多訊息。
德國政府期待藉由確定病毒的傳播範圍以及有多少感染者死亡,有助於決定何時人們可以恢復正常生活,重新啟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