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方旭/成為小書僮?!郝柏村百年回憶錄

    應該沒有太多朋友知道,去年一年,我當了一陣子的小書童,就是在幫郝院長百年回憶錄,以及第二本重返抗日戰場紀實與戰史評析做些文書整理或溝通他語句原意的瑣事。說來好笑,他百歲高齡前,我訪東訪西就是沒採訪過郝院長,沒想到還跟他有這段緣分。

    過程中還真談不上什麼幫忙,因為老人家雖過百歲,耳朵也沒以前清楚,可是腦子與邏輯異常清晰,每件事、每個人錯綜複雜的關係歷歷在目;不客氣的說,整本回憶錄都是他一字一字花了20年寫出來的,所以別說操刀代筆,連改他一個字都難。

    就算另有高人指點,把一些字句與談法改了,老先生還會想方設法把這些刪述的東西改回來,把編輯作業搞到活像個鬥勇鬥智的過程。那個時候就想,別說活到一百歲,人到七、八十還能腦筋這麼犀利,真是天賦異稟了。

    作為這本書草創期間讀者之一,客觀地說,老先生是以春秋之筆寫他的回憶錄。蔣公保台、反共、反獨的歷史地位,八年抗戰歷史定位,是他力爭重心。

    說來灰心,當時國民黨重返執政,但已不願就歷史定位問題與中共再爭下去,所以郝柏村從公職退下來這二十多年努力,也就是單槍匹馬,為中華民國、為國民黨正統史觀留下一些紀錄,和對岸喊話,並留與未來軍史與歷史研究者參考。

    尤其這兩本書不同於一般人刻板印象,他其實對蔣公的軍事領導、佈局與判斷力提出很多質疑與批判。

    事實上,蔣公過世後,郝將軍被交付任務之一就是整理蔣公的軍事思想。但他也說,這幾十年過去,國民黨到底怎麼丟的大陸?從來也沒人敢真的「檢討」國軍抗戰得失,現在曾參與抗戰的人幾乎都故去了,他必須要為蔣公乃至於國軍將領的成敗得失留一個客觀評析,填補這段論述上的空白。

    軍史部分可能關心的人少,舉幾個人物臧否的例子,例如郝將軍書中就直言黃埔一期將領戰術素養、指揮能力普遍不足,僅受訓6個月就出師,但不出十年就從排長升到師長,一旦握有萬人以上兵權,就自認戰場經驗豐富,以致國共內戰第一線的指揮都是失敗的。

    又如他歸納蔣公領導弱板,「以國共內戰為例,是蔣公以最高統帥身分直接決策與指揮,參謀總長只是奉命執行而已,陳誠與顧祝同均係如此」。但大軍由最高統帥直接指揮至第一線軍並不恰當。尤其蔣公在日記常痛責將領無能,但如固守變成死守,死守成為守死,戰例一再發生,有骨氣的將領自戕負責誠可佩,但被俘變節則士氣必如潰堤而不可收拾。

    甚至他也挑明了說,蔣公在戰略上經常犯錯,對不利戰場不能當機立斷割捨,最後全軍覆沒;對文告字斟句酌,但往往不能貫徹政策,命令往往淪為虛應故事;個性過於陽剛;在權力鬥爭中經常妥協,不像毛澤東徹底把反側剷除。因此果然在國共內戰鬥不過毛澤東。相較之下,共軍從游擊發展壯大,有其一貫軍事思想與策略,「歷史證明是成功的」。

    又像張學良,郝院長承認少帥真是號「了不起的人物」,更佩服他無視中共禮遇而絕了歸鄉念頭。但他回憶錄中未加隻字臧否。反倒在談抗戰新書中為老友辯白,稱張學良背了不抵抗的罵名,實情卻是真打也無濟於事,只是被日軍清盤而已;他甚至搬出毛澤東,稱張學良的作法根本上符合毛澤東持久戰戰略的提法。

    這些評論,應該都不是從偏執、曲意維護者口中所能講出來的。我還是說,一個人到了百歲,還能有這麼旺盛的鬥志、企圖心,這麼清楚的邏輯、史觀與大局觀,神智清明,捍衛中華民國與尊嚴的核心價值毫不馬虎,真是難以想像。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