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的詩作與叮嚀。對照當代知名藝術家江賢二,選在金樽作畫,展現他遲暮之齡的彩色新境界。
屈指一算,落腳台東12年了,江賢二不只找到適恰的創作勝地,更在叫金樽的海邊村落,迎曦送月,舞彩弄色,打造出足以盡歡對月的創作能量與藝術成果。
雖然渡情未歇,3月27日下午,江賢二邀請老朋友們,一起到北美館,分享了他創作55年藝術集大成,尤其落腳台東金樽後的脫胎換的創作奇譚。
「江賢二:回顧展」是江賢二在北美館的首度個展,由王嘉驥擔綱策展,梳理藝術家從1960年代中期迄今,長達55年的藝術創作歷程,超過200幅作品,其中一大半借自藏家。
展覽會場在北美館一樓1B和二樓2A、2B。其中,北美館最大的103展間,就呈現江賢二定居台東後,繽紛多彩的「金樽」系列,讓大家作品面前,感受藝術與東台灣,帶給江賢二的莫大滋養與神奇力量。
今年78歲的江賢二,於1965年自師大美術系畢業後,便旅居海外,遠遊在巴黎紐約間,其中,光在紐約居住、創作逾30年。1996年後,班師回台,從1997年至2005年,落腳台北近郊。2007年因為旅行東海岸,愛上台東環境,便在台東金樽自建工作室,定居創作,享受生命中快逸的第二春。
這個展覧,除了呈現一位資深藝術家,歷年豐沛的創作成果,也發表江賢二定居台東金樽後,全新的繪畫與立體作品。
如眾所皆知,早年,江賢二的作品,非常嚴肅,只有黑白藍灰的晦暗色調,他有過漫長「封窗」創作的習性,慣有的沈鬱、極簡,甚至單色為主的構圖。
這幾年,台東的海潮與陽光,讓江賢二眉開眼笑,他把紅黃綠等顏色,帶入創作,一吐他愜然快活的心境,以繽紛色彩和筆觸,展現對自然與生命經驗的沈思與觀照。
江賢二在抽象畫作中,尋找精神空間。其實,他是在乎基本功的,習慣以線條及色彩作為創作語彙,在抽象世界裡忠實描繪他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
住在台東金樽12年,東海岸的陽光和大自然,一點一滴改變他的心境,色彩成了他近些年創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包含多件結合繪畫與立體結構的複合媒材作品。
果然,一項回顧展,把江賢二從巴黎、紐約旅外生活,而後返回台北,到定居台東的藝術總結,孜矻大半生,腳步不斷,可喜可賀!
江賢二早期作品,例如大家熟悉的「淨化之夜」、「巴黎聖母院系列」,返台後,則為「百年廟」與「銀湖」系列,直到居住台東後開始創作「比西里岸之夢」、「乘著歌聲的翅膀」以及「德布西—鍵盤」。
常久以來,我們一直以爲「外國月亮比台灣圓」,以江賢二的生命歷程來看,旅居海外的創作歲月,愁思罩頂、色彩晦暗。然而,人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以「金樽系列」的近作,告訴大家,台灣東海岸的春夏秋冬,浪漫多姿、美侖美奐。
走一趟北美館吧,體驗一下江賢二,越活越斑燦的藝術人生,值得為他擊節喝采,大聲叫好!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