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左化鵬/「心廬」遺事 永遠在悅公心中

    長久以來,「心廬」一直被視為神秘的單位,外人很難窺其堂奧。而今,我正和心廬的總會長張悅雄將軍,比鄰而坐。我們在平溪的山中野店,大啖午餐,午後,淺啜店家特調的咖啡,在濃濃的柚花香中,閒話一段「心廬遺事」。

    張悅雄將軍是位儒將,從未帶過兵打過仗,卻憑著一管健筆,橫掃千軍。悅公,出生在日據時代南部恆春的一戶農家,當時臺灣尚未光復,男孩取名大多帶有濃濃的東洋味,如X雄、X郎,如同其後幾年眷村的許多娃兒取名為台生。

    當他小時候,他的阿爸阿母怎會料到,那個掛著兩行鼻涕撒嬌索糖吃,一天到晚在爛泥巴中打滾,在小溪裡捕魚、摸蝦、釣青蛙的小阿雄,有朝一日,會練就一身本事,成為中華民國的大將軍,成為心廬的掌門人。

    外人看心廬,總覺得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其實,心廬一點也不神秘,只不過是國防部的一個心戰單位」。悅公如是說。他讀完南部的高中後,就決志投筆從戎,來到了北投復興崗就讀新聞系第十期。學生時代,就因才思敏捷,文筆雄健,深受師長器重,畢業後,才剛分發到部隊當輔導長,席不暇暖,就又被國家召喚參加心廬研習班。

    這是一個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學術單位,位在台北市信義路現今青年日報、漢聲電台的大樓上。學員每期二十人,都挑自各軍種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學程兩年,班主任是曹敏先生。學習宗旨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國家為這些俊彥軍官,延聘了國內第一流的師資,如魯實先教文字學,王靜芝教詩經,黎東方教中國近代史,楊家駱教文字學,方東美教哲學、形上學,鄔昆如教哲學、國父思想等。

    悅公成了第一期的學員,他的導師,操濃濃湖北口音的文壇巨擘胡秋原,視這名來自恆春半島的小子,為不世出的奇才,鞭策他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諸子百家,兩年時間,孜孜矻矻,紥下了他深厚的國學基礎。

    可惜心廬只辦了六期,就戛然而止。學員一百二十人,有的居廟堂之高,有的處江湖之遠,他們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才。時移事遷,心廬,就像後來的「劉少康辦公室」一樣,船過水無痕。但心廬仍在,永遠都在悅公他們的心中。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