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這版上的父母好像特少,每次貼親子書的訊息,就很少人要理我。(難道我沒小孩,就沒說服力嗎?可惡。我也是一個很關心小孩的阿姨好嗎)
早上王意中心理師與飛碟廣播與主持人岑永康的對談,講得太好了。把選擇性緘默症這種不說話的焦慮疾病解說得非常清楚。我忍不住要為父母整理一下。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
在節目中,意中心理師分析:
選擇性緘默症和自閉症不同。
「自閉症」兒童在語言非語言溝通上都出現問題,孩子在家裡就不說話,且學習上有困難;「選擇性緘默症」在家裡對社交、解讀環境線索沒有問題,只有進到幼兒園就完全不開口,但學習上沒有困難。
選擇性緘默症和 亞斯兒不同。
同樣有社交障礙,但「亞斯伯格」的孩子對某些事物有固著性,比如這裡有AB兩個電梯,他只搭A電梯,A若在維修,他就會卡住;「選擇性緘默症」因為不開口而有社交障礙,但沒有固著的問題。
選擇性緘默症和對立反抗兒的消極反抗 不同。
「對立反抗」是一種態度問題,他不和老師說話,就是不喜歡這個老師,所以不說話來消極反抗;「選擇性緘默症」只要進入校園,就完全不開口。就算老師問問題,明明他會,也不回答。
選擇性緘默症和分離焦慮 不同。
「分離焦慮」在進入幼稚園,媽媽離開就開始哭了,而且會不斷問老師:我媽媽呢?她甚麼時候接我?「選擇性緘默症」在媽媽轉身那一刻就全身僵硬了,他心裡很害怕,他也很想大哭,但發不出聲音⋯⋯
還是要在強調,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症。在學校,過動兒、亞斯兒、反抗對立兒,很容易被老師發現,因為他們都會影響教學。
可是安靜的選擇緘默兒,很容易被漠視。
這種疾病如果不處理,長大後很可能併發共病,包含社交恐懼症、憂鬱症。
不要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錯過了孩子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啊。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