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金蘭/教會在地紮根 牽繫破碎的原生家庭

    課輔結束,離開台東。

    「她憑什麼管我⋯⋯」綽號「鈴鐺」的六年級漂亮女生,擦乾眼淚,直挺悍然的回嘴頂撞牧師娘,牧師娘循循善誘開導協調到晚上9:30才離開。

    當晚課輔時間隱隱約約知道前面桌有狀況,接著聽到綽號「洋蔥」和「烏魚子」的小孩兒竊竊私語「鈴鐺怎麼在哭?在流眼淚?」我看著前桌角落的「鈴鐺」起身走出去。

    後來聽牧師娘說起「她因不服來幫忙的姊姊管教,引發衝突。」牧師娘指鈴鐺的父母離婚,她有個姊姊深受媽媽疼愛,有個妹妹則是外婆喜愛,她則是沒有人疼。牧師娘私下關心鈴鐺「我就告訴她牧師娘很疼妳啊!」

    牧師娘繼續說「鈴鐺」的故事,指她搞丟錢,在家裡常被她媽破口大罵「妳為什麼不去死一死!」她在家受氣被罵後到學校則會去霸凌別人,學校老師很頭痛,就來教會尋求幫忙,我們聯繫相互支援關懷「鈴鐺」,那位老師後來也信教成為教友,並且陸續把學校裡有問題有困難的小朋友帶來這裡課輔。

    每個不是自願歪掉的小孩兒,都有說不出口的苦楚,原生家庭內缺愛少關懷的身心有很多隱藏的撕裂傷口。

    2020年開年第一次走進台東陌生的小小教會去住宿、去整理物資,去協助課後輔導小孩兒做功課,去初探台東底層的日常生活故事。

    人生半百,從沒有這麼接近教會、進駐教會,也從沒有接觸過這麼多人生從小缺角的不幸底層和原住民的小朋友,這是一種很特別「莫忘世上苦人多」的學習同理經驗。

    我從不尋找,我只是發現。—畢卡索

    這幾天近距離觀察,小小教會的經營像似一個中小企業,人少事多,牧師和牧師娘要左手要籌募經費和申請補助,連結其他社服機構、網路行銷、右手要物資發放和社群經營以及更細緻的做家庭個案輔導,還要辦各類聯誼活動在在都是學問。

    「每年的人事費用都超過100多萬元!」牧師娘和牧師要想辦法打平開銷。他們雇用失婚的原住民婦女做管理、網拍、煮飯,另又雇用2男3女的台東大學學生,以時薪160元,還補貼車馬費的方式,協助50多個國中國小做課後輔導,因為台東大學寒假放得早,12月26日學期結束,而國小和國中則1月20日放假放的晚,中間有大約3週以上的缺工,我們進駐恰巧彌補大學生放假回家後人手不足的課輔空缺。

    短暫的課輔接觸,很難估量能夠對小孩兒有多少幫助,但是可以陪伴聽著童言童語給予一些加油打氣,我聽著綽號「烏魚子」說她是體育班的田徑隊,很會長跑。看著「洋蔥」眼神堅定的對著大家說要把英文唸好去美國唸書。聽「菱角」四年級了還要求爸媽讓她和二年級的妹妹一起去學芭蕾舞。看著「茄子」拿筆畫畫,說他想要和妹妹跟爸媽坐飛機出國去玩。

    教會有50幾個課輔孩子,其中85%以上是原住民的孩子,除少數排灣族比較黑壯外,大多是皮膚較白的、不太容易辨識的阿美族小朋友。大多是父母離婚再婚或單親,大多都是高中職學歷都在打零工,無法全心全力照應小孩兒的功課。

    教會的課輔教室採混齡同處,晚上短短3~4個小時,分別坐在5個長桌寫功課、禱告吃飯,人際互動緊密,但是如果不是牧師娘特別點明指認有些兄弟檔、有些姐妹檔,因為體型相貌不太相似以及年歲差距大,外人很難看得出來。據說還有許多彼此是有親戚關係。

    這小小教會在地紮根,牽繫一雙雙小手,看似微弱卻很重要,牧師娘說每個孩子背後有一個個的原生破碎家庭的拉扯,有學校功課吃力和人際的掙扎,我聽著牧師娘憂心的訴說他們能力有限,希望小小的教會能夠陪伴、關懷、守護著小孩在國小到國中青少年順利成長!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