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來台灣,怎麼了解台灣文化?故宮博物院長吳秘察提出一條鞭旅遊清單。
第一站,台北外雙溪台北「故宮博物院」,接著,從故宮博物院過馬路,直接到「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看完原住民美術館,搭捷運到台大醫院站,走出捷運站,再步行2分鐘,到「台灣博物館」,欣賞日本在台殖民歷史,然後,再走三分鐘,到「228紀念館」,就鞭辟入裡,深入理解台灣。
吳密察院長12月11日上午在典藏咖啡店,透露了以上的捷徑。一日台北文化之旅,果然可以掌握台灣從原住民、日本殖民、228事件、到國寶萬里大遷移,最後落腳台灣的文化源由、發展與影響,果然,言簡意賅,一氣呵成。
這也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一出桃園機場,就直奔台北,願意在台北落腳,探尋台北文化血脈。
究竟多少外國人,對台灣文化產生興趣?
根據統計,2019年到台北故宮博物館參觀人數約在380萬到390萬人之間,其中,外國籍人士近300萬人,本國籍人士不到100萬元。
反觀故宮南院,今年入院參人數可能上探120萬人次,但外國人只佔1%,另99%都是本國人。意思是,來台觀光的遊客,還不習慣到嘉義尋寶,大都停留北部。
吳密察院長指出,故宮博物院台北院區還是外國觀光客的最愛,人數非常穏定,扣除過去大陸觀光客的熱潮,數字降低,但品質反而更高,滿意度明顯增加。
至於國人到故宮博物院欣賞展覽比率偏低,吳秘察認為,是件可惜的事。過去陸客蜂湧時代,觀光客太多,看展覽品質不佳,有如逛菜市場,現在人少了,到故宮博物院欣賞藝術品是享受,每天看到許多內行人,樂在其中。
究竟故宮應該維持怎麼的狀態,才是合理?!
吳密察院長分析,法國羅浮宮展場比台北故宮博物院大10倍,但每天入館人數,只有台北故宮博物館的2倍半。巴黎是觀光旅遊城市,觀光客很多,都要控制這樣的比例看展覽,台灣實在可以不必那麼堅持高「人次」,更不必拿陸客時代,作為常態,因為專業博物館,質比量,來得重要。
吳密察院長同時指出,日前他出席立法院,有人問他故宮博物院該不該把館藏品還給中國,他豪不猶豫地回答:「故宮博物院有69萬件收藏品,不可能,也不應該歸還中國」。
他又被問到,是否去中國化,他同樣回答:「不可能,也不應該,因為全世界都知道,台灣的故宮博物院,擁有中國古典藝術精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都沒有去中國化問題,為什麼獨獨要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去中國化。」
吳密察院長以非常欣慰而驕傲的口氣說,台灣同時擁有「中國古典藝術精品」,又有「原住民文物」,豐富多元,琳琅滿目,藝術文化血脈,峯峯相連,這是非常值得台灣人珍惜,並感到驕傲的事。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