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蔡詩萍/花甲美魔男之「爸話西遊」之八

 

  <女兒總是愛問:爸爸是真的嗎,你講的故事?寶貝,虛實穿插,真假相連,才讓《西遊記》如是燦爛而動聽啊!我愛你我才編了那麼多故事!>《西遊記》很夯。夯到至今,電影電視不時還給它重拍一下。連電玩遊戲,也透過通關打怪等形式,發展出不少玩法。雖然有學者一再強調,《西遊記》裡,很多觸及歷史的部分,都與史實不符!但,看來,誰care!

  不要說《西遊記》本身,與史實出入極大,就算後來依據《西遊記》大玩改編戲碼的民間戲曲,電視電影,又有多少,是與《西遊記》本文,吻合貼近的呢?想想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吧,完全另闢蹊徑,「怎麼大話」是重點,「西遊如何」根本不重要!

  我在跟女兒講西遊故事時,由於女兒不免要問:爸爸這是真的嗎?真的有孫悟空?他會騰雲駕霧?豬八戒長得像豬?蜘蛛會變身蜘蛛精?那蟑螂呢?總之,你講得越天花亂墜,她就會越當一回事,越發相信,故事都是真的。但,你又不能因為擔心她真信了,夜裡會做惡夢,或影響她日後的認知,因而就把故事講得枯燥乏味,讓她連聽都不想聽下去,那豈不失去了「爸爸每晚講故事」的用意嗎?

  我在對女兒說西遊的過程裡,相當程度的理解了,何以「故事」會越講越豐富,越講越神奇的原因。不這樣,故事怎麼會「好聽」呢?如果你說,唐朝有個和尚叫玄奘,俗名陳禕。家世不錯,但他從小出家,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每每得到一些佛家的經典,覺得其中的教義,不無相互矛盾時,四處找高僧請教,得到的答案,又都解讀不一,因而他決定「出國深造」。當時佛教是舶來品,跟現在美國主導學術霸權一樣,你要留學,首選當然是美國,當時的玄奘,若要尋得一個佛學佛教最終極的知識,他考慮的首選,無疑是佛教的發源地,古印度!這很自然。

  於是,他「申請」出國。但,抱歉,唐朝政府不准。怎麼辦?他決心偷渡。他往西,慢慢走,在玉門關滯留一陣,找到機會,偷渡成功。既然是偷渡,那更沒回頭路了。回去不僅沒面子,還有法律責任要負。他只能一路向前,「我一定要成功!」他的歷程絕對是辛苦的,這不用多費唇舌。想想看,現在你搭飛機,從西安穿越喜馬拉雅山,直落印度,都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飛行了,何況是當年大唐王朝的年代?陸路,步行,根本是天方夜譚!

  玄奘於是採取繞道對策,進新疆,穿中亞,往南走,進印度。大約走了五萬里路(約莫兩萬公里)!有沒有被嚇到!中間有沙漠(戈壁),有高山,有深谷,有不同語言文化的各個小國家,當然必定有山賊強盜地痞流氓等等的侵擾。但,玄奘就這樣,一步一腳印的,走到古印度喔!紮紮實實的,走。完全沒有虛招,你說你不佩服嗎?

  好,問題來了。你就這樣講,關於玄奘取經,有多辛苦,路程有多艱難,太陽多曬,風雪多厲,寒冷多凍,野獸多猛,歹徒多壞,你覺得,聽眾會想聽多久?我女兒,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會感興趣的聽下去嗎?於是,關鍵來了。關於玄奘何以去古印度取經,他為何講經之時,被菩薩化身指點「小乘教法」不足以度亡者超生,唯有「大乘教法」可以?這大乘小乘之別,你真要去追究嗎?除了佛教徒,廣大聽故事的人,恐怕要一個一個點頭,睡著。

  但,《西遊記》確實也碰觸到一個佛教發展的大問題。其實,所有的「偉大人物」,如果就他一人,獨善其身,他一旦從人生舞台畢業,一切嘎然而止,那自然沒啥問題。但,如果,他是一派學說的創始大師,是一門教派的開山祖師,是一個幫派的創幫元老,甚至,可能是一個革命政黨的「國父」,噢,那問題可大了!君不見,多少風風雨雨,腥風血雨,不是在「大師」「宗師」「國父」,一旦掛點後,便陷入弟子內鬨,派系鬥爭,學說紛爭的尷尬?孫中山過世,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的長期爭鬥!列寧掛點後,史達林與托洛斯基的惡鬥!毛澤東去見馬克思後,四人幫與鄧小平的對幹!

  別以為,只有革命政黨這樣搞,你難道忘了,電影《武狀元蘇乞兒》裡,丐幫幫主走了以後,丐幫不也因為大老搶幫主之位,搶出火氣,彼此廝殺,最後反而讓外來的蘇乞兒,夢中學到了「降龍十八掌」,搶到了幫主寶座!「領袖」不安排接班順位,或安排得令人不滿,都會導致搶位子的風雨飄搖。宗教難道不會嗎?尤其在「charisma」(超凡魅力型)領袖,身亡之後,教派的分歧,也會因為眾弟子之間的搶位子,或爭正統,而陷入分歧。伊斯蘭教在先知穆罕默德過世後,因為繼承之爭,連帶引發《古蘭經》詮釋權之爭,造成的什葉派、遜尼派等爭議,至今,還在伊斯蘭世界紛擾不已,誰說,宗教能免於世俗權力的困擾呢?

  了解這,你也就明白,玄奘在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指引下,提醒他「小乘教法」不如「大乘教法」的背景了。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同樣,佛教也陷入教義如何解,誰解最具正當性的爭執!大乘、小乘之爭,衍生出,北傳佛教(從中國一直到韓國日本),以大乘為主;南傳佛教(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國),以小乘為主;還有一支則因為傳進西藏,發展出獨特的藏傳佛教系統。如果你不是佛教徒,也不必那麼深究大乘小乘的區隔,不過,至今,小乘佛教對一直被「大小」相比較,是深深在意的。所以,1950年代,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決意要以「上座部佛教」來統稱南傳佛教。

  有沒有注意到,「上座部」的名稱!有趣吧,以前,你叫我「小乘」,對照「大」乘,我不爽。現在,我乾脆改名「上座部」,怎樣?!你大乘,我就上座部!誰怕誰啊!故事講到這,有沒有一種感覺,我,講《西遊記》的我,還真的蠻有點學問的,不是嗎?《西遊記》作者,穿鑿附會。但基本上,還是在歷史的框架內發展的「故事」。因而,你不必把這書,當成史料來看,正如,你不可以把《三國演義》等同於《三國誌》一樣。既曰「演義」,當然是衍生出的故事。

  要真研究玄奘西行取經的狀況,你當然得看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記》。但,真的,不是我說,你多半不會有興趣了。一開始,可以想見,大家一定好奇,尤其在那個資訊不足,交通不便的時代,玄奘如何一路走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遇到什麼人,看到怎樣的奇觀異俗,碰到什麼樣的危險,大家一定很好奇。當然,大和尚是不會想危言聳聽,誇張經歷的,然而,他一定也不免有自己的一些困惑,或感覺冥冥中。似乎有什麼力量在默默的保護他。當他有這些疑惑時,他自然就會留下後人做文章的餘地。比方說,《大唐西域記》裡,玄奘述說了一些在西行途中,關於龍的不少傳說,這些傳說後來就被話本附會於中國原本的龍文化之中。《西遊記》裡,龍王就很活躍。

  再例如,玄奘自己也說,曾在遭遇婆羅門教徒的圍攻中(可見宗教之間的矛盾,早有紀錄),正當被捆綁,要被殺害時,突然林間起大風,飛沙走石,嚇得婆羅門教徒一陣驚慌,以為有天助玄奘!類似這些出自玄奘大師之口的遭遇,在後人的詮釋下,當然可以充作添油加醋的材料。果然,在玄奘圓寂之後,隔了二十四年,他的門人編撰了一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面開始出現了一些超自然的情節描述。

  這很合理,一則顯示弟子對大師的景仰,再則要偉大就非有神奇的事蹟不可!我們後世讀《西遊記》的人,也不應該忽略,在《西遊記》未成書之前,民間已經有不少關於玄奘西行取經的「話本」,話本者,民間說書人用的腳本是也!從歷史的脈絡還追蹤,可以發現,自唐代以降,「玄奘取經」就是熱門的說書題材。他一個人,西行,多無聊啊,當然要給他添一些同伴。

  孫悟空的出現,是西遊團隊中最早的。然後,西夏、南宋時期,沙悟淨的角色慢慢形成。差不多在元朝,豬八戒也逐漸出現。也許,我用個幾個武俠小說,現代電影當例子,你會更懂。黃飛鴻,真有其人,但被故事化之後,他開始「越來越厲害」。葉問,真有其人。同樣,被故事化之後,他也打遍天下無敵手!然後,黃飛鴻的徒弟,他與十三姨的愛情,被做文章了。葉問的元配,被放大角色了。葉問年輕時,因切磋武藝而生情愫的宮若梅,被拿出來當成亂世鴛鴦,棒打分飛的題材,等等。何嘗不是,很典型的,因為要說故事,因而文本不斷衍生,變異,複雜化的,範例呢?!

  這樣,故事才好聽啊,不是嗎?請問吳承恩(《西遊記》作者),請問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請問施乃庵(《水滸傳》作者),不是嗎?女兒,我知道你會問,我講的故事都是真的嗎?小寶貝,有真有假,虛實穿插,為了要吸引你,睜大眼睛,望著我,愛你無限大的老爸,我卯足全力,講故事!唯有,愛你這件事,天下無雙,是真的。

 

延伸閱讀-

爸話西遊之一

爸話西遊之二

爸話西遊之三

爸話西遊之四

爸話西遊之五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