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Lin Bay好油/補貼有沒有讓農民生活更好?

    朋友貼了個連結給我,內容在說今年中國水果豐收,果農賣不掉,市民也吃不起的窘境。超市水果一斤要10幾元,產地一斤只有兩三毛錢,但生產成本一斤要2元,一年下來果農都賠死了。

    這種內容感覺是很熟悉,在台灣也可以常常看到這種類似的說法,我這幾年有經營出口到大陸的部分,更心有戚戚焉。

    一箱6~10公斤的水果,在整櫃的模式下,從台灣運到中國的廣州去銷售一項的運銷成本在台幣220~270之間。

    有時候運銷費用比貨品本身還貴。

    從小三通過了廈門之後,要轉發到其他地方又是一個品質差、費用高的運輸成本,進入批發市場又有入場費、賣手費等各種費用。

    這些費用不是只有台灣貨要這樣收,本土貨也一樣,這幾年大陸很流行蓋批發市場,因為經營批發市場的暴利引來了許多投資者的關注。

    民眾買的價格高,在產地端的收購價卻連成本都不到,簡單來講就是兩個因素:

一、農產品的運管銷成本過高,由落後的運銷、分銷體系所影響。

二、過量的供應,導致供過於求,為了使生鮮農產品迅速走貨,而使零售價偏低,擠壓收購價。

    這兩個問題,在每一個國家都會遇到,但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面對跟改善。  以中國大陸的狀況,這兩個問題還要折騰很久,哪以台灣呢?

    台灣當然也是一樣,台灣根本就不關心農產運管銷的改善,效率與成本的下降等方面的問題,台灣主管機關注重的只有福利政策,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都沒有長遠的產業政策,只有買票式的福利政策。

    八年前藍營執政,執政黨立委就喊要增加老農津貼,八年後綠營執政,綠營立委就喊要增加老農津貼,今年選舉年更是加碼到未來整合年金要領到15000,藍營甚至還有胎死腹中的整合年金未來領到20000的方案,垃圾不分藍綠,政策性買票也是。

    老農津貼已經是最畸形的暫行制度,一個月繳78元,繳15年才繳了1.4萬,之後可以月領7256,一個月繳78元,15年就可以退休然後領月繳的93倍,這個制度不夠畸形嗎?

    真的不夠畸形,所以還要加碼,執政黨高喊年金改革,怎麼不敢面對這一年五百多億的錢坑?還說要加碼,當錢都拿去做福利,怎麼會有產業的提升?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脫離不了政府的關注與補貼,但補貼下去是過的又老又窮,還是農業工作者收入高,生活好?

    日本也是農業補貼大國,但日本的農業工作者平均年薪高過平均年收兩百多萬日幣,人家的農業工作者是真的老,但可是很有錢。

    現在已經不是戰後那種農產品供應量不足的年代,但還是有許多農經學者用生產的觀點在看產銷,現在是供給過剩、供給多元、替代多元的年代,是需求來決定價格。

    是由末端賣不賣的動、有多少的需求量,再扣掉營銷、運銷等成本,來決定產品在產地的收購價。

    執政者沒辦法改善前面兩個關鍵問題,增加生產者的收益,只能廣發補貼、津貼等買票性政策,這點在多年的政黨輪替後,證明兩邊一樣的無能。

    不對,民進黨厲害一點,誰敢批評政府,就是假消息,甚至會派1450圍剿你,然後ptt製作假消息,網路蟑螂大量分享引用。

    Ptt最近掃了快3000個蟑螂帳號,一定是剛好,剛好這些都支持執政黨,這些帳號一定是中國網軍入侵的反串。

 

 

作者為知名評論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