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美國對中國打金融戰?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面對中國崛起的事實,美國從貿易戰、科技戰到現在眾說紛紜的金融戰,金融市場的優勢是美國的強項,白宮是否會採取行動阻擋美國資本流入中國企業,根本上會有多少可行性?

    中國小型公司在美國IPO後,大多數的資金和投資者來源仍然是中國,由於缺乏流動性,無法吸引大型機構投資者,因而帶動不了股價表現。    

    強迫中資概念股退市和川普「美國優先」的利益牴觸,之前白宮也曾傳出想要驅逐中國留學生的念頭,但在立法程序或行政命令上,不僅違背美國的開放精神,也會遭遇大眾反對。

    如果美國政府開始找碴,以審計合規迫使中國退市,這將對美國股東不利且難以收回其投資。  況且美國的法令通常並不具有回溯作用,除非有明確違法的行為,否則可以享有「祖父條款」待遇,即新法規不適用於之前的舊例。

    由於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金融力量,與中國公司聯繫在一起的資產,其在全球指數中的佔比越來越大,如果美國投資者無法將中國股票和債卷納入投資組合,他們的投資表現可能會輸給一般國際基準指數。

     美國素來以其金融系統的深度和廣度自豪,其資本市場的優勢正是在於其開放性。 如果紐約不再歡迎中資在此上市,那麼投資者會湧向其他可以交易中國股的地方,此舉將削弱美國股市的競爭力,無法維持其在資本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紐約和那斯達克證卷交易所屬於「自我監管」的非政府營利性機構,他們有強大的財務動機來擴大其在全球投資者和企業中的影響力,「脫鉤」對華爾街與美國股市並沒有好處。

    儘管中國公司的退市風險不是當下中美貿易談判的當務之急,中美雙方都應該有動力解決對審計記錄和跨境投資的監管分歧,這將是未來中美金融市場互相開放無法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