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該幫大家複習一下歷史了。
1938年11月9日伊始的「水晶之夜」。起因是在1938年11月3日,遠在法國的猶太裔德國青年赫舍.格林斯潘接到一封他父母寄來的明信片,敘述他們在德國反猶太行動中被驅逐的可怕經歷;1938年11月7日(星期一),格林斯潘買了一把左輪手槍和一盒子彈,前往德國使館求見負責官員。接待員把格林斯潘領到秘書恩斯特.馮.拉特的辦公室。
格林斯潘拔槍射出五發子彈,其中兩發擊中馮拉特胃部。格林斯潘犯案後,在現場等候法國警察到來,交給他們一張事先寫好的明信片:「我必須讓世界知道我的抗議。」諷刺的是,格林斯潘刺殺的馮拉特是一位外交官,當時因為同情猶太人的遭遇被認為政治上不可靠,正在接受蓋世太保的調查。
馮拉特不幸於1938年11月9日不治身亡,死訊傳到柏林,這名德國外交官之死反而成為納粹德國對猶太人採取暴力行動的藉口。德國納粹以馮拉特之死為藉口,煽動反猶太主義。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發表講話,將襲擊歸咎於猶太人,並表示政府不會採取任何措施阻止對德國猶太人的報復。
從1938年11月9日開始,針對猶太人的暴力攻擊行為在德國及其各領土上爆發。這次攻擊看起來像是德國民間自動發起,事實上卻是由德國納粹政府策劃。許多猶太商店的窗戶在1938年11月9日當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的發光,這就是「水晶之夜」事件名稱的由來。
在「水晶之夜」事件中,有約1574間猶太教堂(大約是全德國所有的猶太教堂)、超過7000間猶太商店、29間百貨公司等遭到縱火或損毀;在奧地利也有類似的事件,94間位於維也納的猶太教堂遭到破壞。暴徒們當街襲擊猶太人,在街上毆打、羞辱他們,並且當場殺害了至少96人。儘管這些襲擊看起來都像是隨機發生的,但大多數都是由德國納粹黨的追隨者下手;他們被指示要發起暴動,而警方則裝作視而不見。
「水晶之夜」事件後,德國政府指責猶太人襲擊了他們,對德國猶太人處以巨額罰款,並迫使他們交出因襲擊而獲得的保險賠償;一系列嚴格的反猶太法律隨之而來。
超過3萬名猶太男性遭到逮捕並被關入集中營,主要是在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裏的囚犯得不到人道的對待,估計死於集中營的,大約有2000~2500人。雖然倖存的多數人在三個月內就獲得釋放,但他們被迫離開德國;另外,大約有10000個孩子被迫離開父母和家庭,多數去了英國;後來只有1000人能再與父母重聚。
「水晶之夜」事件之後,納粹德國持續加深對猶太人的迫害。這個事件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反猶太主義」。雖然在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不過「水晶之夜」是後來對全歐洲猶太人有組織迫害和集體屠殺的第一步。三年之後,從1941年開始,阿道夫.希特勒開始一步一步實施他的「最終解決方案」——「猶太人大屠殺」。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