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中西合併 教師節完美演繹

【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一位是臺灣在地叱吒歌仔戲逾30年、同時也是行政院第38屆文化獎得主、「以戲曲文化推廣為使命」的歌仔戲國寶的唐美雲老師;一位是留美博士、「堅定建立百年樹人基業」的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博士,兩位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的專業老師,在28日教師節這天,用歌聲與法器引領眾人入齋堂,完美演繹佛教過堂儀式。

敲響「引磬」、「木魚」唱誦梵唄,唐美雲與劉怡均兩人起腔引領大眾唱誦,樂音響徹天際;「維那」與「悅眾」乃佛門中頗為重要的職務,此次由具臺灣特色的唐美雲老師以及美國留學回國任職校長的劉怡均老師擔綱,中西合併的組合,格外亮眼。

今年初獲得文化部文化獎的唐美雲在得知要擔任「悅眾」一職時,內心充滿法喜,她表示,藉此多學一種法器是很棒的機會,在生活當中每個人結緣的方式不同,有人是為他人服務,她能用這種方式與大眾結緣,真得很開心。

唐美雲礙於工作忙碌,僅有2個星期的時間練習,於是每天睡前與清晨醒來後就是她加緊練習的時段,對唐老師來說,這也是背劇本的時間,清晨醒來頭腦特別清楚、記憶力特別好,有助於學習;剛開始練習時因為要打拍子還要看筆記,沒辦法專心,之後就決定先背下來再進行內化,自然而然就上手了。

劉怡均校長表示,去年已見習過「維那」一職,當時靜思精舍法師給予的指導幫助很大,今年與唐美雲老師搭配,兩人一拍即合,用最短的時間即可互相配搭、默契十足。她覺得學習的不二法門就是專心,領眾入齋堂的歌曲她都會唱,因此搭配法器捉緊節拍,只要專注學習,成功並非難事。

「法」烙印在心中自然就會展現在行為上,劉怡均說,把「法」銘刻在腦中就是在心中,完整的帶入身口意中,行為與口語自然而然就會展現「法」。

靜思精舍法師德宣師父表示,在佛教中期許「維那」與「悅眾」就是希望以莊嚴氛圍來領眾進行感受,擔任此職者必需用虔誠的心引領大眾,兩位於不同領域作育英才的老師在教師節當天以此佛教儀式與大眾結緣,也為自己留下意義非凡的教師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