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楊秉儒/古寧頭戰役 曾被遺忘的戰史

    古寧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華民國國軍在內戰後期的敗退過程中的首場勝仗;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

    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迅速奪取了閩北、閩南,在1949年9月至10月之際,第十兵團在福建當面有第25、27、28、29、30、31、32等7個軍;但缺乏海戰經驗,且無海軍、空軍掩護作戰。在占領平潭島、廈門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依然準備進一步佔領金門島與台灣島。

    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中華民國國軍注意力,造成中華民國國軍判斷失誤。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駐守國軍,10月17日,中華民國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司令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

    1949年10月24日晚,第十兵團司令葉飛終於決定下令渡海,待10月24日晚上漲潮後,派出第一梯隊三個加強團,在金門西北沙灘搶灘,並於鞏固灘頭陣地後掩護後續部隊登島,一舉攻克大、小金門。

    在中華民國國軍方面,1949年10月24日早上,金門守軍高層召開作戰會議,由湯恩伯親自主持,依據氣候與情報,判斷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對金門發起進攻,湯恩伯雖在內戰中屢遭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挫,但此時仍以堅定語氣指出:『解放軍不攻金門則已,若攻金門,必定會在金門西部的壟口至西一點紅之間海岸搶灘登陸。』湯恩伯要求國軍坦克部隊於該處加強步兵青年軍201師步兵、坦克部隊協同演練。

    湯恩伯所指出的區域,正是坦克1營第3連(欠第3排)的守備地區,接到命令後,第3連連長帶著第1排3輛美制M5A1輕型坦克由連部出發至金門西部的燠熱海岸參加演習,第1排的排長是楊展中尉,同時也是66號坦克的車長,該坦克的駕駛員是班長唐再坤上士,炮手是熊震球上士,副駕駛員則是曾紹林上等兵。

    演習至黃昏時,排長楊展的66號坦克卻因履帶陷入沙溝而拋錨於壟口附近,一時搶修無效,天色又已逐漸暗下,連長便命令第一排留在原地,由64、65坦克保護66號拋錨坦克的夜間安全,並於夜間繼續搶救,其他車輛人員則隨連長返回連部用餐。但楊展的66號坦克當晚卻故障不斷,眼看晚餐時間已過,這群演習了一天後,還在修車又沒吃晚飯的國軍官兵,越發對66號坦克無力沒輒,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其實正是命運的安排!

    到了晚上8、9點,金門對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在陸續登船。而在金門的坦克3連連長在連部見前方第一排始終未歸,便帶了隨從親自開車摸黑前雲壟口查看,不料,連長乘坐的車輛竟也在途中拋錨,連長等人只好返回連部找人先去修理自己的車;於是,仍是只有由楊展指揮的第1排3輛坦克擺在壟口海灘。

    深夜降臨,楊展在11點後,曾返回連部找人手幫忙並捎回些飯菜,準備上全排士兵用餐完畢後再修車,這時除了22兵團太武山觀測所外,全金門島守軍皆已和島民一同進入夢鄉。

    1949年10月24日夜間11點4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3個加強團船隊,正向金門西北方向的東一點紅至古寧頭之間行來,而在壟口陪著那輛拋錨坦克的坦克3連第1排,卻在準備享用那頓排長帶來的冷飯菜。

    至12點多,處於第一線的青年軍201師士兵發現海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先鋒突擊隊正在泅渡上岸,準備刺殺摸哨,掩護後續大部隊搶灘,立即鳴槍數響示警,這一槍開啟了古寧頭戰役的序幕!

    在聽到青年軍開槍示警後,66號坦克車長楊展與其他士兵在對岸炮火轟擊下,趕緊登上停在海灘上的3輛坦克,但乘員李禮仁登上65號車時,已被炮彈破片擊傷。由於拋錨的66號坦克沒能修復,於是楊展先在車中用無線電呼叫連部請求支援,然後命令另外兩輛無故障的坦克,以66號坦克為中心,移動至其左右排成橫隊,以確保66號坦克的安全。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尖兵部隊登島之後,緊接著便是登陸部隊,登陸部隊涉水搶灘後立即向201師海岸防線與陣地發起衝鋒,青年軍201師的灘岸火力網隨即猛烈開火,但由於防線太長且兵力不足,加之後方增援不及,半小時後,解放軍登陸部隊已突入青年軍第一線陣地內,雙方展開了白刃格鬥,並在近距離上互擲手榴彈,壟口灘頭陷入慘烈的喊殺混戰中。

    就在此時,第1排66號楊展的坦克接到了連部同意開火的命令,由於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接近至坦克前方,楊展遂即命令炮手熊震球上士開炮射擊,企圖以炮火用作觀測照明,查看黑夜中前方的情況。

    結果熊震球上士摸黑發射的《金門之熊》第一炮,竟打中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彈藥指揮船,炮彈的高熱引燃了塗著桐油防水的船帆,並因海風助長火勢而燒到其它帆船,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66號坦克車長楊展在看清這一情況後,隨後要求全排3輛坦克立刻全面開火,僅在一小時內,面對以3輛坦克形成的扇形壓制火力網,解放軍登陸部隊傷亡不斷增加,只得利用灘頭地形隱蔽,並繞到該坦克排的兩側黑暗處再向內陸突進,壟口正面海灘逐漸沉寂下來。但在壟口坦克火力網以外的其它地方,戰況仍十分激烈。

    青年軍201師防線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突破,坦克連長受命率第2排坦克與一部分步兵前往前線增援201師,行至途中便不斷與向內陸突進的解放軍部隊遭遇,並在觀音亭山地區發生激戰,連長見增援受阻,遂通過無線電要求前方第1排還能動的兩輛坦克,變更保護拋錨的66號坦克與乘員的前次命令,立刻朝西,向西一點紅方向攻擊前進,對201師防線正面的解放軍衝鋒部隊進行火力壓制。

    楊展雖不情願,但也深知坦克火力大,此時是協助青年軍進行反擊的最佳武器,便按照連長命令,換排長指揮座車,率第1排兩輛坦克摸黑西進,沿途借助黑夜阻擊解放軍部隊,而將拋錨的66號坦克交由班長唐再坤上士指揮。

    楊展帶領坦克出發後不久,壟口方面的青年軍步兵營這時卻因正面傷亡過大,準備放棄陣地,向後方退卻,並要求留守在66號坦克上的裝甲兵棄車一同撤退,但該坦克乘員、都向步兵營表示要繼續留守66號坦克;步兵營長聞訊後同意,並決定盡力守位壟口方面陣地,即命令該步兵營各連只能向66號坦克兩側退卻,與66號坦克互相掩護,而不再向內陸作大縱深的撤退。

    在前來增援的坦克連長與步兵,在觀音亭山地區頂了攻向該處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使中國人民解放軍擔任左翼主攻部隊244加強團,其大部至拂曉前仍在灘頭難以展開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左翼登陸部隊因此不能迅速突進至金門中部蜂腰地區要衝瓊林鎮,切斷金門東西間聯繫,更無法進而佔據太武山。

    對於坦克在此戰役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坦克1連排副沐巨梁,曾以客觀角度,針對坦克3連,作公允的評價:坦克第1排演習時因履帶故障的坦克停在那裏,位置正好處於蜂腰地帶,死死擋住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如果沒有那幾部坦克擋在那裏,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登陸後6個多鐘頭早已突進至太武山,如是那樣,戰役結果也將隨之重寫。

    被戰爭女神選中的坦克第1排的3輛坦克,整夜作為《金門之熊》前鋒所付出的代價是,2名上士受傷,1名上等兵陣亡,在戰役期間各坦克排中死傷人數最高。陣亡者是的66號坦克的副駕駛員:曾紹林上等兵,其在出車射擊準備貼近爆破66號坦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時,由於位置曝露,身中11發子彈,當場身亡殉國。

    在隨後的幾天裏,坦克1營的兩個坦克連隊輪番出動,加上駐金門的中華民國國軍在數量的優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破釜沉舟、後繼無船」的戰術失誤,最終使中華民國國軍贏得這場「古寧頭大捷」。1949年10月27日,古寧頭戰役獲勝消息傳到臺北,蔣中正流淚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台灣安全了。」坦克1營也因為在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被12兵團封稱為《金門之熊》。

    順帶一提的是,近年來很多人想將「古寧頭大捷」與「台籍日本兵」扯在一起,想要扭曲歷史卻又不願多讀書。為了貶低蔣介石與國民黨軍隊在「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對保衛臺灣所做出的貢獻,硬是要生出個「台籍日本兵組成的日本皇軍119師團」?

    最好是當時的大日本帝國敢組織一個全部都是台灣籍日本兵的師團兵力啦!這個大日本皇軍119師團還可以穿越時空回到1937年去幫蔣介石打「八一三松滬會戰(上海保衛戰)」(日本人幫中國人打日本人?),這是在演哪一齣啊?就算要掰這個119師是蔣介石的部隊,那也不可能。

    打「古寧頭戰役」的是中華民國陸軍第十八軍,陸軍第十八軍建制5個師:第11師,第14師,第43師,第52師,第59師,1950年9月才於金門改編轄11師、118師。

    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前,國民革命軍只有第六十八軍與第五十三軍曾經編轄119師,但是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第119師,在1949年9月於福建省漳州、廈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第119師則是早於1937年6月就因整編而撤銷番號。「古寧頭戰役」的時候,中華民國陸軍哪裡有第119師?

    接下來提到根本博與岡村寧次的「白團」,根本博是先用中文化名「林保源」,以中將位階擔任湯恩伯的第5軍管區司令官顧問,並在金門協助指揮古寧頭戰役,使中國人民解放軍陷入布袋戰術,同時利用灘頭坦克射擊解放軍的船隻,切斷解放軍的退路,殲滅了登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本博於1952年離開台灣返回日本。

    而所謂的「白團」,是於1949年9月1日,由岡村寧次與澄田睞四郎、十川次郎(前第六軍司令官)等高階將領在東京組團,其中由富田直亮化名為「白鴻亮」,1949年11月1日抵達台北,其他成員隨後也陸續抵達。

    也因領袖為「白鴻亮」,故稱「白鴻亮軍事顧問團」,簡稱白團。所以,古寧頭戰役與「白團」無關。而根本博與「白團」岡村寧次等人理念有所出入,故最後未加入「白團」。

    另外再提到「古寧頭戰役」中的「台籍日本兵」或「台籍充員兵」,「古寧頭戰役」是1949年10月24日開打,10月27日號結束,國民黨軍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金門島上戰鬥三晝夜,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覆沒。

    但是,台灣實施「徵兵制度」是同年12月8日才正式頒定,開始實施。所以「古寧頭戰役」裡沒有什麼「台籍日本兵」或「台籍充員兵」,不要因為「古寧頭戰役」是一場由蔣介石帶領的國民黨軍隊為台灣打贏的勝仗,就想方設法地去污衊抹黑。這樣只會讓人更瞧不起你們這群人而已。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