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非洲遇上中國的結果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當我們從新聞裡捕捉到消息或災難時,它們來去迅速瞬間而逝,其實兩者背後緩慢推進的成功或者危機,卻被我們忽略了(例如:中國崛起以及極端氣候)。

     大眾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認識往往落後於現狀,21世紀初多數人認為中國既貧窮又落後,自2012年起才慢慢改觀。  今天的非洲在人們眼裡來說也是如此。

     非洲這塊廣袤大陸分佈著54個國家,索馬利亞、中非共和國和布隆迪內亂頻仍。  尼日利亞、南非和安哥拉陷入了經濟放緩,雖然非洲存在貧困和社會問題,但總體情況卻比大眾想像的要好。

     非洲在世紀之交時獲得兩個機遇,推動了一段時期的快速增長和開發。  首先是重債窮國倡議(HIPC),使得30個非洲國家1000億美元的多邊、雙邊和商業債務被免除,使其擺脫無休無止的償債負擔。

     第二是中國進入非洲。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2000年時中非貿易額約為100億美元,到2017年已攀升至1480億美元。

     這十七年當中,中國政府、開發銀行和承包商向非洲各國政府和國有企業提供了1430億美元的貸款。為急需基礎設施的非洲大陸掀起一波建設公路、港口和機場的熱潮。 

     儘管外界擔心某些國家可能醞釀新的債務危機,也懷疑中國扮演新殖民強國的角色,但多數非洲人認為中國的到來對非洲有好處。  南非財政部長表示:中非關係有許多好的地方,他認為一些消極看法是被西方的宣傳誤導,西方不希望非洲與中國做生意,西方人認為非洲某種程度上是他們的後院。

     土耳其、印度、巴西和海灣國家緊隨中國的腳步進入非洲,他們期待抓住西方國家未能夠發現的商業和戰略機遇。未來幾十年非洲將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陸,到本世紀末地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非洲人,意味著非洲可能持續增長數十年。

     2008年之後更多投資者的目光投注在非洲,助長了「非洲崛起」故事的短暫熱潮,讓一些人看到了非洲大陸的潛力,伴隨著增長而來的是政府治理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切實改善。

     非洲不再是政變和內亂頻傳的大陸,到2016年有45位領導人通過多黨選舉上台,誠然有些民主程序不過是虛晃一招,極少政府是直接通過政變上台。  從醫療到進步擴張的經濟,非洲都在逐步改善。  去年全球增長最快的六個經濟體都是非洲國家,預期壽命也有所提高,從之前的50歲以下到現在的65歲。

     非洲國家需要面對的問題還很多,從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和教育不足等挑戰。  在幾乎所有發展指標上,多數非洲國家都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雖然他們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但多數城市都非常混亂,很少國家可以逃脫向富裕國家出售低附加價值大宗商品的模式。  

     其中衣索匹亞的改變是驚人的,雖然國內政治局勢動盪,走過80年代的饑荒,這個擁有1.05億人口的國家過去30年間發生了巨大變化。  如今人們談起這個國家,想到的是摩天大樓和追求中等收入國家地位的努力,而非上世紀飢荒的印象。 衣索匹亞實現了十年平均8%左右的增長。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UNECA)前執行長洛佩斯表示,非洲各國領導人的雄心更大了。  他認為雖然存在各種問題,但非洲充滿了活力,非洲擁有世界最年輕的人口,將帶來更好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