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捲餅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李復甸/袁枚偏愛吃甜?捲餅各有口味

我愛吃麵食,捲餅是其中之一。尤其是用薄餅包豆腐乾與九頭芥鹹菜。老妻北方人,吃餅更是考究,非弄個幾道菜來包餅,才能算數。 我家愛吃的那種餡料,必須用厚嫩的五香豆腐乾切細條,用九頭芥菜醃的鹹菜細切,肉絲可有可無。放水略多稍煮一會兒,勾縴而成。鹹菜好壞事關成敗,必須要用九頭芥菜醃,假如材料不對或醃製方法不同,氣味不對,那就大壞口味了。在南門市場專賣醃漬鹹菜的菜攤有售。九頭芥據說就是雪裡紅,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變種,葉子深裂,葉緣皺縮,花色鮮黃,在北地下雪時葉會變紅,故名。我曾在福壽山農場田中見到,但台灣市場中的雪裡紅不知與大陸的品種是否相同。總之,在台灣未見以九頭芥菜醃曬的梅乾菜。 我說勾縴(俗作勾芡) ,是為了包進薄餅中多有湯汁,若是包餡乾澀即不美矣。再則,勾縴可保持溫度,若是餅咬在口中溫吞吞的,那也大煞風景了。春餅裹小條,油炸就是春捲。訣竅同在勾縴。時下一般餐館忽略的這一步驟,就差多了。曾在竹家莊吃到春捲,外皮酥脆,滾燙多汁,已得個中三昧矣。 甚麼是餅?現代的餅是容易意會的,但是「餅」這個字在古代去與現代人理解的不同。依《說文解字》,麪,麥屑末也。末者、屑之尤細者。所以麥子磨細了叫做麵。甚麼是粉?《釋名》粉,分也。硏米使分散也。《說文》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後以細末就稱粉。所以麵,就是麵粉。當麵加上了水分,和起來就叫餅。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麪餈也。麪餈也就是麵糰、麵疙瘩。麪,是麥末也。麪餈者、餠之本義也。所以餅原先沒有現在餅的形象,麵和成一團團的就是餅。 以前「餅」的意思多半指麵條,所以小孩滿月宴客叫湯餅宴,吃湯餅就是吃麵條。武大郎賣炊餅,炊就是蒸,炊餅就是現今之饅頭。麵和成一團團的,不管是蒸、是烤、是細切了煮,都是餅。將麵攤在盤中,或烤或蒸都是薄餅。 歷史上,立春才是過年,有吃春盤或是春餅的習俗。據說早在東晉時期,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做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裹著吃,叫做「春盤」。另一說法,唐代,立春要有春盤,又叫五辛盤。明代李時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後來春盤、五辛盤又演變為春餅。唐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宋陸遊,「春日春盤節物新」都在描寫這一風俗。 餅,在《隨園食單》中,多記載一些甜食,大概袁枚偏愛吃甜吧?只有一條記載「山東孔藩台家制薄餅,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家人如其法為之,卒不能及,不知何故。秦人制小錫罐,裝餅三十張。每客一罐。餅小如柑。罐有蓋,可以貯。餡用炒肉絲,其細如髮。蔥亦如之。豬、羊並用,號曰西餅。」 現在吃薄餅就太容易了,市場中都有用高筋麵粉糊在大鐵板上,一燙而就,可以論斤來買。台員吃潤餅就是這種薄餅。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