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台灣之美 「濕」情畫意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與水資源經營」(Wetlands & Water Management),全世界各國都以不同的形式,喚起人們對濕地保護的重視。而我國內政部也舉行102「濕地.心故事」微電影甄選大賽,希望能透過影像的方式,向國人推廣濕地保育之觀念。
地球之腎 生命之溫床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在防旱蓄洪、調節氣候、降低環境污染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調查發現,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是最有生產力的環境之一。
台灣沒有熱帶雨林,濕地更承擔起維護台灣豐富生態的重要功能,但一般民眾對濕地的印象僅在於「爛泥巴」地,將濕地視為不重要,且沒有經濟開發價值的荒地。就如萬巒五溝濕地,原是罕見鰕虎科魚類棲地,但近來因上游永久屋工程排水施工,導致泥水流入濕地,開挖護岸也造成河床嚴重破壞,使原本秋冬季繁殖鰕虎消失蹤影,生態面臨衝擊。
濕地美學 喚起濕地保育觀念
營建署今年度濕地展覽活動就以「濕-詩.創意生活」為主題,透過濕地美學使民眾暸解濕地多元的重要性,並將各項濕地元素融入生活空間,展出居家空間、濕地農產、絲巾及相關創意商品等濕地特色物品,充分顯示濕地除了保育外也能創造出不同經濟價值,進而珍惜尊重各種在溼地休養生息的生命。
此外,高雄市共有19處濕地,面積超過900公頃。為此,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和高市府養護工程處等單位在中都濕地合辦濕地生態廊道嘉年華會「2013濕地趴趴走—樂活高雄,宜居城市」活動,並回顧這一年來濕地復育的成果。
濕地保育始於1971年的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簽署,全世界已有176國參與,這都是看重濕地對於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維護濕地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別讓一時的利益,毀壞濕地的永續價值。

濕地生態是台灣的瑰寶,在其中可以得到學校裡得不到的知識,親子同遊濕地生態之旅,是假日休閒最知性的選擇。(圖片來源:觀光局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