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英聽列門檻 台灣學生吃得消嗎?

台灣會念英文的學生,讀寫很厲害,考試作答也很有訣竅,但是卻對於聽力與說較為陌生。102學年度大學甄選入學招生簡章公布,明年有118個校系的個人申請,把大考中心的英聽測驗或其他英檢成績列備審參考資料。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副總幹事游素碧表示,多數校系把英聽或英檢當成備審參考資料,而非檢定門檻,也就是英聽或英檢成績有加分作用,104學年英聽才列為入學門檻。

但有學者及家長質疑將英聽測驗及英檢成績納入參考資料,只是增加城鄉孩子們的差距。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102學年度第一次高中英聽測驗成績統計,以北區獲得最優的A級最多,中、南區其次,而東區的A級考生比率甚至只有北區的一半,而離島區A級考生比率又是東區的一半。從各區成績分布可發現城鄉差距的確存在。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黃文龍表示東區報名人數遠低於西部,但東區沒報名的考生不代表沒需要,可能因費用等問題無法參加,敢報名的考生應有一定程度,但和其他各區仍有明顯差距;既然英聽將對考生升學產生密切的影饗,教育部應負起責任,補強偏鄉設備和師資,讓弱勢學生不會損失升學機會。


朝國際化發展,英語能力是關鍵所在。透過教育升學政策的改變確實能有效激發台灣學生學習英文,練習英聽英說的動機,但可能因此擴大城鄉差距的問題,是必須設法去弭平的,讓所有學生站在同樣的立足點上競爭,才不會折損現今教育發展規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