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至今草木憶英雄。唱著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
「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妃竹上淚痕濃,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辛棄疾 浪淘沙
到台北「城市舞台」觀看《項羽和兩個女人》京劇大戲,這齣戲脫胎換骨自傳統老戲《霸王別姬》,除了主角項羽和虞姬,又增加了一名女子呂雉。新劇碼由老戲骨李寶春飾項羽,兩名梨園後起之秀孔玥慈飾虞姫,陳雨萱飾呂稚。三人同台飆戲,演活了末路英雄項羽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
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有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她寫下這首千古名篇,距楚漢相爭的年代,已有千餘年,她和項羽算是千古知音吧!而又時隔千餘年,台北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又將項羽的故事,搬上了「城市舞台」,由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執導,他本人扛下了飾項羽的大樑。全劇融合了現代作曲,大型舞蹈,和多媒體等當代劇場手法,全新演繹了項羽、虞姬及呂雉三人間的愛恨情仇。而隨著劇情的發展,劇場裡響起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夜深沉等重新編曲的音樂,聲聲催人淚下。
項羽和虞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何以又多出一個小三呂稚?她不就是漢朝的呂太后嗎?不錯,她就是心狠手辣,把對手戚夫人挖眼熏耳,斬斷手腳,做成「人彘」的呂太后。民間傳說,楚漢相爭時,劉邦曾敗於項羽之手,呂雉被楚軍幽禁兩年,劉邦因懼怕項羽,不肯援救。自此,呂稚成了怨婦,對她的夫君劉邦心生恨意。
自古美人愛英雄,呂稚對項羽這位蓋世英雄,十分仰慕,曾主動投懷送抱,並願助項羽打敗劉邦,統一天下。她唱道:「休把呂雉來看小,蟄伏潛藏在明朝,世間梟雄俱看到,遜我心機與晦韜,項郎英武天下少,呂雉謀略智更高」。她唱的眉飛色舞,可惜!卻表錯了情,俠骨柔腸的項羽,早就心有所屬,並毫不留情,將她逐出帳外,萬般無奈,她只好再投入劉邦的懷抱。
李寶春飾演項羽,把西楚霸王的個性,表現得活靈活現。「霸王從無帝王慾,難似奸詐小劉邦,丈夫有志各所向,我行我素未徬徨」。可憐,征戰以來所向披靡,一代豪雄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兵敗,被困垓下,兵少糧盡,四面楚歌,兵圍數重,他喟然嘆曰:天亡我也,有何面目,再見江東父老。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昔日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皆成枯骨,陪伴他突圍到烏江畔的只剩虞姫一人。
他痛飲三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虞姬又能奈何,不負君恩是楚腰,虞姬含淚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唱罷,拔劍自刎,一死報君王。項羽撫屍痛哭,他也不願苟且偷生,不久也在烏江畔自刎,了卻殘生。他一生轟轟烈烈,二十二歲起兵,八年間橫掃群雄,可惜天不假年,死時才三十歲。唐朝杜牧曾慨嘆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可是歷史從來不會重演。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烏江的水日夜不停的嗚咽,訴說著這一段英雄和美人的故事。清朝有位詩人來到烏江,一時感慨,賦詩一首「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江畔的花草,是否至今憶英雄?
作者左化鵬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