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即時

羽球天后戴資穎宣布退休 「精神陪著你們一起前進」

台灣羽球天后戴資穎7日晚間在社群平台正式宣布退休,結束她長達14年的國際頂尖職業生涯。這位曾登上世界球后寶座148周、也是台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羽球選手之一,以一篇誠摯長文向球迷道別,透露去年因膝傷被迫提前結束賽季後,經過一年的復健與評估,最終仍決定邁向職涯下一階段。 戴資穎表示,2024年底的最後幾場賽事,膝蓋傷勢嚴重到「被迫離開球場」,沒能替職業生涯畫下理想中的句點。過去一年,她投入密集治療與復健,原盼能再度站上國際賽場,但傷勢恢復不如預期,「復健過程比想像中更漫長,也讓我思考很久」。 她在貼文中寫道:「希望戴資穎的精神,能繼續陪伴大家前進。」並感謝多年來支持她的球迷、教練團隊、醫療與防護人員、家人和朋友。貼文一出,大批球迷湧入留言表示不捨與祝福。 戴資穎2011年登上國際舞台後迅速竄起,以靈活步伐、精準判斷與富創造力的球風聞名。2016年於香港公開賽奪冠後首度登頂世界第一,並以148周的最長在位紀錄成為世界羽壇的傳奇。 她代表台灣參加三屆奧運,2021年東京奧運女單金牌戰雖以銀牌作收,但那場對中國名將陳雨菲的巔峰對決仍被視為羽球史上經典之一。生涯累計拿下超過30座國際冠軍,包括亞錦賽、世巡賽年終總決賽等大賽。 據了解,戴資穎過去兩年長期受到雙腳傷勢困擾,尤其膝蓋反覆疼痛影響訓練節奏。她曾透露在某些日子裡甚至「無法走路」,需要靠拐杖支撐。雖然她多次帶傷上陣,仍努力完成代表隊任務,但醫療團隊評估長期下去恐提高不可逆傷害,因此建議重新思考職涯規劃。 戴資穎的退休消息一出,國際羽球總會(BWF)與多位世界頂尖選手紛紛留言致敬。印尼、馬來西亞、日本球迷也在社群上表示不捨,稱她是「最具天分的女單球員之一」「永遠的創意天后」。 體育署表示,感謝戴資穎多年來在國際賽場替台灣爭光,未來將全力支持她在退役後的生涯發展。 戴資穎最後寫道:「雖然離開球場讓我很捨不得,但我知道是時候讓受傷的身體休息了。謝謝一直陪我走過高低起伏的每一位,未來的路我會繼續努力,也希望戴資穎的精神能陪著你們一起前進」。

颱風鳳凰持續增強估下周一海警 下周二、三嚴防豪雨

今天(8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只有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雨,午後中南部山區也有零星降雨機率。 溫度方面,西半部高溫可達攝氏30至33度,溫暖微熱,東半部則是28至30度,但各地早晚仍涼,低溫普遍為21至24度,日夜溫差較大,早出晚歸請添加衣物以免著涼。離島天氣部分,澎湖多雲時晴、溫度24至27度;金門晴時多雲、22至30度;馬祖晴時多雲、21至23度。 東北風偏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爆,今天蘭嶼、綠島、屏東縣、澎湖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沿海活動請多加留意安全。 第26號輕度颱風「鳳凰」(國際命名FUNG-WONG)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海面,向西北西前進,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秒30公尺,相當於11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38公尺,相當於13級風,7級風暴風半徑150公里。 氣象署指出,鳳凰很快將轉為中度颱風,在接近菲律賓過程增強成強烈颱風,暴風半徑將再擴大,但在通過菲律賓、往台灣靠近過程,颱風強度將逐漸減弱,暴風半徑也會縮小。目前觀測鳳凰颱風到東沙島附近時仍維持中度颱風強度,但在通過台灣後,將快速減弱,變性成溫帶氣旋。 氣象署表示,下周一、二(10、11日)將是鳳凰颱風北轉時間點,但目前各國模式模擬對其北轉角度仍有一定分歧度,登陸與否仍存在不確定性,也有可能朝西偏、往台灣海峽通過,甚至直接到廣東、福建。至於發布颱風警報的時間點,預計下周一發布海上警報,陸上警報會再晚一點,可能在下周二,而下周二、三(12日)是受颱風影響最強時期,雨勢最大。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環境風場為東北東風,中南部位於下風處,污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宜蘭、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雲嘉南、高屏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普通」等級,中南部零星地區短時間達「橘色提醒」等級;中部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

勇鷹高教機煞車失效衝出草坪 飛官平安、軍方啟動調查

空軍飛訓部所屬T-BE-5A「勇鷹」高級教練機(機號1139)今(7日)下午於台東志航基地例行訓練返場時,發生 液壓系統異常導致煞車失效,飛機在落地滾行階段無法有效制動,最終滑出跑道末端進入草坪。機上飛行員平安,飛機僅受輕微損傷。 軍方人士透露,事件發生於下午4時許,飛行員在落地後即察覺 液壓系統失效,導致煞車功能喪失。儘管機組採取滑跑減速與方向控制措施,仍於跑道尾段無法煞停,衝出跑道外緩衝區,最終停入草地。 消息人士特別強調,此次狀況 與煞車總成「熱熔栓」啟動無關,屬於飛行中後段才出現的液壓異常。 目前志航基地主跑道正進行翻修工程,作為未來 F-16C/D 新戰機接機準備。期間所有機隊均改以04L/22R 戰備跑道起降,跑道長度及停止距離雖符合勇鷹操作規範,但容錯空間較主跑道為小。 軍事專家指出,高教機液壓失效雖屬罕見狀況,但訓練基地使用戰備跑道時,飛行員在落地後的煞停距離與冗餘空間相對有限,更需仰賴煞車與液壓系統正常運作。 空軍司令部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本屬台東基地一架勇鷹號高教機於例行訓練後,停機階段發生煞車失效,致飛機滑出停機區進入草地,經實施緊急關車後人員平安,飛機輕損;本部已責派專案小組前往釐清肇因,以維飛行安全。」調查將朝以下方向釐清,液壓油量與壓力是否異常、液壓泵、管路或控制閥是否故障、地面滑行前後系統警示紀錄、跑道長度與當時氣象條件是否影響煞停距離。 勇鷹高教機於2021年正式交機,為台灣自主研發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已逐步替換老舊AT-3與F-5F教練機。 此次事件為勇鷹服役後少見的落地後機械異常,軍方強調已依程序完成封存與檢查,將待調查結果確認後再行修復。

長庚醫院舉辦羅大佑音樂分享會 千張黑膠捐贈挹注公益 

長庚醫院將於明年迎來創院 50 周年,今(7日)中午舉辦「羅大佑音樂分享會」,邀請知名音樂人羅大佑老師親臨現場,以音樂獻上對醫療團隊的祝福。羅大佑除慷慨捐贈1000張最新黑膠專輯《季春四望夜雨愁》支持長庚醫療公益外,也親自分享創作理念與生命視野,場面溫馨。活動吸引逾600名同仁聆賞,會場座無虛席。 此次分享會由長庚醫療體系多位主管出席,包括董事長王瑞慧、決策委員會陳昱瑞名譽主委、程文俊主委、陳建宗副主委、行政中心潘延健總執行長、許智超副總執行長,以及台北長庚院長黃集仁等,共同見證醫療、藝術與公益跨界結合的特別時刻。 長庚醫院表示,為迎接2026年50周年院慶,特別邀請同樣具醫師背景、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羅大佑創作全新院歌。羅大佑以細膩旋律與人文書寫,刻劃長庚五十年來以「守護生命」為核心的創院精神,詮釋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 這首院歌將於2026年12月的長庚50周年院慶活動中,由羅大佑本人親自獻唱,象徵長庚新里程碑的起點。 分享會中,羅大佑將親筆簽名的黑膠專輯贈予長庚醫院,由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代表受贈。程文俊表示,羅大佑身為醫師出身,他對醫療工作的理解與敬意深切,以音樂作為橋樑,讓醫護人員在旋律中再次找回使命與初心,「這份祝福對長庚具有非凡意義」。 長庚醫院進一步指出,羅大佑捐贈的千張黑膠未來將作為公益用途,所得將投入長庚持續推動的偏鄉兒童早療及弱勢關懷計畫,讓音樂的力量延伸到更多需要幫助的角落。 今日分享會現場湧入超過 600名長庚醫療人員,羅大佑除介紹專輯創作背景,也播放《雨夜落花》、《望青春風》、《月夜愁眠》、《四季戀紅》等曲目,帶領聽眾進入充滿情感層次的音樂世界。 羅大佑出道近50年,以《鹿港小鎮》等作品深刻影響華語音樂發展,他的人文視角與社會關懷,也與長庚長期重視的「以人為本」理念相互呼應。 長庚醫院表示,五十年來全體同仁秉持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在醫療、研究與教學領域持續創新精進。此次羅大佑以音樂獻上祝福,象徵長庚醫療體系持續前行的力量,也將陪伴長庚醫院邁向下一個充滿希望、關懷與榮耀的五十年。

黃仁勳專機抵台南 直奔台積電3奈米廠 明赴新竹與張忠謀同台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7日)下午搭乘私人專機飛抵台南,短暫休息後隨即啟程前往台積電台南 3 奈米晶圓廠,為合作夥伴打氣。黃仁勳此行僅1.5天,行程緊湊,在台南快閃停留5小時,預計明(8日)前往新竹參加台積電年度運動會,並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同台,展現輝達與台積電在AI供應鏈合作關係的深化與緊密程度。 約下午14時30分,黃仁勳抵達台南機場,一出境便被大量民眾包圍。他用英文與粉絲及媒體寒暄,展現一貫親和力,球衣、棒球等周邊湧至眼前,他來者不拒、一一簽名,更不忘向民眾喊出:「Nice to see you!」「I will be back!」 黃仁勳專車自機場直赴台積電南科3奈米廠房,僅短暫停留,但具有象徵意義。他此行再度強調輝達AI晶片離不開台積電先進製程,並感謝台灣供應鏈對AI時代「火箭般成長」的重要支撐。黃仁勳表示:「我們非常感謝台積電與台灣夥伴在 AI 創新上的支持」。 台積電年度運動會將於8日在新竹舉行,黃仁勳將親自出席,象徵輝達與台積電關係緊密至「企業文化層面」。 在機場時,媒體問到是否會重返台南夜市吃小吃,黃仁勳笑稱:「這次沒有時間,但我會很快回來!」 針對輝達台灣總部選址,黃仁勳在機場受訪時說,公司在台北已有大量員工,但現有空間不足,「我們需要更大的辦公室。我希望土地議題能順利解決,讓我們能在台北蓋一座漂亮的新總部。」他也表示,這趟行程太短,沒有時間與台北市長蔣萬安會面。 這次訪台被業界視為「AI 產業鏈關鍵行程」。隨著輝達在全球AI 晶片市占率持續攀升,台積電、台灣 IC 設計、伺服器代工(鴻海、廣達、緯創)、網通、PCB、散熱等供應鏈都深度與輝達綁定。黃仁勳此行等同向全球再度宣示:「AI 的未來,就在台灣」。

批台獨走向武統結局 張榮恭:備戰前提是要謀和

國民黨副主席張榮恭7日在紀念馬習會十週年的研討會上直言,台灣不可能沒有一個中國政策而又能有效處理兩岸關係的方法,急獨會導致急統,台獨招來武統,台灣只備戰不謀和,兩岸關係可能走向戰,「備戰又謀和,兩岸關係就會和」。 馬英九基金會與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舉辦「馬習會十周年研討會」,第二場次由林祖嘉主持,與談人包括張榮恭、政治大學教授趙建民、前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桂宏誠等人。 張榮恭開場直言,台灣不可能沒有一個中國政策而又能有效處理兩岸關係;他以「急獨導致急統,台獨招來武統」闡明台灣面臨的風險,強調在兩岸尚未有「終局」前,在台澎金馬堅持中華民國是理所當然;他批評,「新兩國論」正在把中華民國台獨化,對於總統賴清德主張「中華民國國民決定中華民國、與大陸無關」,張榮恭以「釋憲台獨」直接形容其危險性。 張榮恭並回顧三十年來兩岸關係六個里程碑:1993年辜汪會談告別「三不」;其後,辜汪上海會晤首度就敏感政治議題對話;2005年江陳會為1949年決裂後兩黨重啟溝通;連戰「和平之旅」與胡錦濤會談,處理當代最重要的政黨關係、化解統獨攤牌;最終到達2015年馬習會。他強調,這些關鍵節點多由國民黨推進,若把推動兩岸和平誣指為親中或紅統,那就是台灣人民之禍,「未來只備戰不謀和,兩岸關係可能走向戰;備戰又謀和,兩岸關係就會和」。 在法理層面,張榮恭指出,九二共識是依《中華民國憲法》向前推進的「三步」:其一,成立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其二,國統會〈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其三,1992年香港兩會會談及後續函電往來,形成「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同是『一個中國原則』,異是『一個中國的涵義』」,藉擱置爭議推動後續協商。 對於「九二共識當年不存在」的說法,張榮恭直言,李登輝當年談「國家統一」的表述其實更強,「既然九二共識較為溫和,何不接受?」 張榮恭還依《憲法》提出三項判準:其一,疆域依固有領土,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不應成問題;其二,國家統一前就是現狀,除非有人主張改成台灣獨立前;其三,身分認同依第158條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方能據此要求對岸兌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最後呼籲,期待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兩岸和平」議題上進行良性競爭。 趙建民則以「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為題指出,近期國際政治與經濟出現嶄新格局,美國政策更趨本土利益優先、經貿高於政治;區域多國與北京加速修復或深化經貿合作,中國在區域經貿中補位的態勢明顯。他直言,台灣不能再一廂情願,只押單邊路線,否則將再度錯失變局窗口。 趙建民示警,與川普第一任及拜登時期相比,台灣議題如今在多個高峰場合已顯邊緣化,美中可能就台海形成「既有默契」。對岸方面,他認為北京「全面推進統一」的節奏與法律的政策布局同步加快,軍事態勢由「嚇阻轉戰訓」,對台壓力空前決會。 趙建民歸納三點政策要務:一是務必掌握國際變局,勿做「全球唯一抗中的第一名」;二是拒絕「打右燈、向左轉」(口頭談和平、實際走兩國論);三是以經貿為先的實務重建對外與兩岸的可持續路徑。 桂宏誠從《國家統一綱領》視角回看馬政府八年,他認為,近程、中程目標多已達標,高層互訪與制度化對接在馬習會達到高峰,之後急遽下滑。他特別指出,北京近年首度在對台公開文本使用「推進國家統一」一語,象徵其步調加快、釋出「我們已在做」的訊號;相較馬政府時期,對台場合極少使用「一國兩制」等語彙,足證近年緊張升高。 桂宏誠還直言,若國民黨只跟著綠營造就的「主流民調」走、只會被民進黨的敘事牽著走,便會永遠「沒有票」。他肯定現任黨主席鄭麗文企圖把兩岸關係「拉回來」的方向,「雖然困難,但仍是曙光」。 桂宏誠最後提醒,當北京在對台論述中使用「推進」時,代表其節奏與自信;台灣必須在此節奏中主動提出可驗證的和平方案,才不致被動挨打。

九二共識造就馬習會 趙春山:制度化互信才能重建台海和平

馬習會滿十周年之際,馬英九基金會今天(7日)日舉辦研討會,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馬習會,馬習會的誕生更是馬英九執政八年推動「制度化和解」的累積成果;他呼籲,當前政府應與對岸重啟理性對話,「制度化互信始終是建立和平的唯一道路」。 馬英九基金會、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海貿會)一同舉辦馬習會十周年研討會,第一場次由國民黨副主席蕭旭岑主持,主講人為海貿會理事長夏立言;與談人包括趙春山、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也親自到場;不過,前總統馬英九因感冒臨時缺席。 趙春山從制度面解析馬習會成因,他認為,這是馬政府上台後兩岸和解「制度化」的產物,從兩會協商到部會對口、國台辦與台灣相關機構互動,逐步累積互信,終為高層會晤鋪路;關鍵在於「領導人主觀意志與排除萬難的決心」。 趙春山重申,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馬習會;他強調,1992年會談真正要解決的是「各表」帶來的實務延滯與主權爭議,「一中從來不是重點、統一也不是當時要處理的問題」;他也否認外界指「馬政府只談經濟不談政治」,表示兩岸智庫當年與王毅主導的對口單位密切互動,討論範圍涵蓋和平協議、軍事關係、ECFA,乃至領導人互動安排,多有成果。 對於兩岸未來發展,趙春山直言,影響台灣安全的首要因素是「內部團結」,若能改弦更張,並在2028年重啟藍營執政,都會成為建立兩岸穩定的關鍵因素;他也呼籲國民黨「千萬別為九二共識而內鬥」。 夏立言也談到馬習會背後的故事,他稱「這場會面能成功,馬英九最愛講的四個字是水到渠成,但我總覺得他講得太輕巧了,沒有馬英九8年的努力,讓兩岸得以和解互動,根本不可能水到渠成」;他回顧,馬英九當年希望藉由建立高層會晤的慣例,讓後任總統能持續推進,惟2016年國民黨失去政權,蔡英文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失去對話基礎,「連海基會、海協會都不再互相回應」。 對於九二共識,夏立言稱,如今已被完全污名化,被誤認為「中共強加於我的意識」;他強調,九二共識其實是我方主動提出的方案,是依據1992年8月1日國統會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文,「一中各表」的精神完整陳述,對岸也尊重接受。 至於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化作等號的看法,夏立言批評是蔡英文先前錯誤詮釋習近平談話所致;他解釋,一國兩制是陸方對於統一後的安排想像,九二共識則是兩岸目前對話溝通的基礎,性質完全不同,惟大陸雖多次說明,仍難獲台灣社會理解。 他直言,迄今,尚未找到可替代九二共識的表述,呼籲國民黨未來在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原則下求同存異,方能延續馬習會的可能,讓兩岸重返和平繁榮。 邱坤玄則從國際格局切入,他指出,全球與區域政治目前均陷入高度不確定,台灣歷來被視為最具風險的地緣板塊之一,「爭取和平」成為各方共同目標,而馬習會帶來的國際政治意義,在於提供一個「以功能性交流擴散到高層對話」的和平研究典範。 邱坤玄續指,具體而言,兩岸關係改善能外溢到外交與經貿,台灣如今在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協定,迄今未再增加,原因何在,正是兩岸關係未能持續改善;他反駁國民黨「親中賣台」之說,指稱馬政府時期諸多外交與民生受惠的成果,「最平等互惠的兩岸交流時期,就是在馬總統執政時期」。 與會的郭崇倫表示,「歷史不在乎個人決定」,但馬習會是馬英九超乎黨派的決定,其用意在於留下可延續的歷史遺產,馬英九當時返台時即表明,希望為兩岸領袖會面建立新模式,讓後續領導人「遵照延續兩岸和平交流、互利雙贏的現狀」。 郭崇倫直言,馬習會開啟了台灣地緣政治的新選擇,相較之下,民進黨的極端偏美使選擇面更窄,「是馬習會才造就游移的可能性」;他分析,從樂觀面看,當時的路線增加了國民黨的自主性,但從悲觀面看,中美對抗與本土意識上升,共同推動藍營如今的尷尬局面;然而,他強調,馬習會對大陸採取正面相看的態度是未來領導人需要學習的。 主持人蕭旭岑最後補充,大陸方面今年未大張旗鼓紀念馬習會,與其說是不重視,不如說是「兩岸關係充斥負面訊號」,氛圍不佳所致。

關稅戰急單效應退去 大陸10月出口創2月份以來新低 

大陸海關總署今(7日)公布最新貿易數據,數據顯示10月出口表現明顯下滑,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值創下今年2月以來最差表現。外媒解讀,這主要歸因於前期「搶出口」效應的消退,以及海外市場需求放緩。 若以美元計價來看,大陸10月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下降1.1%,與9月8.3%的增幅相比大幅逆轉,且低於市場預期;進口則上升1.0%,但增速較9月的7.4%明顯放緩。當月貿易順差為900億7,420萬美元。 路透報導,出口下降的主因在於前期出口效應的消退。此前,海外買家為應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曾提前數月交付訂單,此效應在10月逐漸減少。同時,買家對中美貿易關係的動盪保持密切關注,也影響了訂單的持續性。原先市場預測10月出口增速應為3.0%,但實際數據遠低於預期。分析人士認為,原因是去年第四季「搶出口」形成的高基數,以及當月工作日天數減少等因素。 雖然單月出口下滑,但今年前10個月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仍保持平穩增長,以人民幣計價達37.31兆元,同比增長3.6%。值得注意的是,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5.9%,佔外貿總值的51.7%;民營企業進出口則增長7.2%。 10月大陸主要貿易夥伴依序仍為東協、歐盟、美國;而在兩岸貿易方面,10月大陸自台灣進出口總值為1,887.3億元人民幣,累計1至10月則較去年同期增長8.2%。 儘管10月底中美新一輪經貿磋商達成多項成果,隨後的川習會也釋放積極信號,分析人士預計,中美的雙邊關係將進入一段時間的穩定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兩國關係會根本性重置,雙方仍存在重大分歧,緊張局勢很容易再次爆發,「升級—降溫—再升級」已經成為中美貿易關係的一種新常態。

大陸出口禁令效果顯現 荷蘭政府放棄接管安世半導體

為反制荷蘭政府接管陸資的安世半導體,大陸商務部禁止安世大陸廠出口,這一禁令的效果已經顯現,據彭博報導,如果中國恢復安世的晶片出口,荷蘭政府最快下週就會撤銷對安世的接管。 安世半導體是本田、福斯、博世、BMW、賓士、日產等國際車廠及汽車零件廠的主要晶片供應商,而安世的7成晶片封裝測試都是大陸廠提供,因此,大陸的出口禁令對各車廠造成嚴重衝擊。 中荷的這場科技戰其實是由川普政府引起的,因為,美方於9月29日公布「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將實施一年,新規將美國貿易黑名單的實體擴大到持有超過50%股份的子公司;由於陸企「聞泰科技」也在美國貿易黑名單內,其所收購的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因此也被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 新規公布的隔天,荷蘭政府即安世及旗下所有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等全球30個主體,一年內不得調整資產、智慧財產權、業務及人員,等於接管安世一年。荷蘭政府還將安世執行長張學政免職,理由是擔心他準備拆解歐洲業務,並將生產轉移至中國。 為反制荷蘭政府接管陸企,大陸商務部10月4日禁止安世半導體產品自中國出口,並指責荷蘭接管安世是美國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例證,呼籲荷方堅持獨立自主,糾正錯誤做法。 解鈴還需美國人,在川習會後,為交換中方暫停稀土產品出口禁令一年,美方宣布,暫停上述新規。 如此一來,荷蘭經濟事務部6日發聲明稱,安世半導體的中國子公司將在未來幾天內恢復晶片供應。現在又透過美媒放話稱,如果安世中國廠的晶片供應在未來幾天恢復,荷蘭政府可能最快於下週周(10日當周)暫停對安世半導體的接管,但安世半導體與中國廠之間的財務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

通背拳傳人趙鴻扇耳光比賽被KO 想完成剩下5場比賽

通背拳第九代傳人趙鴻剛10月31日,剛參加世界職業「扇耳光」大賽,第三回合被對手KO倒地,比賽中眉角受傷,眼睛淤青。趙鴻剛透露顴骨有點骨裂,眼眶縫了5針。賽後,趙鴻剛在接受採訪時戴著墨鏡,他稱,現在看人還是「重影」第一回合就流血挺疼的。教練捂著傷口問我還打不打,我肯定要打啊! 趙鴻剛表示,已經簽了6場扇耳光比賽,如果醫生允許,想完成剩下5場比賽而其眉骨處傷口已縫5針,摘墨鏡眼睛腫得睜不開。 趙鴻剛說自己目前已經簽了6場扇耳光比賽,如果醫生允許,想完成剩下5場比賽。 10月31日,趙鴻剛賽後透露顴骨有點骨裂,眼眶縫了5針,拍片顯示沒有腦震蕩。11月5日,趙鴻剛在接受採訪時戴著墨鏡,他說,現在看人還是「重影」。 據趙鴻剛個人簡介,他是「祁家通背拳第九代傳人」,多次在武術交流賽中奪冠。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被網友稱為「白大拿」的UFC(終極格鬥冠軍賽)總裁兼CEO Dana White(達納·懷特),在2023年成立耳光力量聯盟(PowerSlap),並把該項賽事納入UFC旗下。2年後,在「白大拿」的主持下,耳光力量大賽舉辦地已經遍布全球,參賽選手可以通過參加比賽獲得成績拿到45000至80000美元的獎金,這也讓耳光力量聯盟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賽事規則很簡單,兩名選手通過猜硬幣決定先手,依次出手。出手前,選手必須告訴裁判要用哪隻手,每位選手有30秒時間出手,被掌摑後有30秒時間起身回到比賽位置,倒地後有10秒時間起身。 比賽雙方只能用張開的手掌擊打對手臉部,用掌底錘擊、打到對手眼睛、耳後等動作為犯規,選手在接受掌摑時,必須保證身體直立,下巴抬起,手放在背後,不能以移動頭部、縮脖子等方式躲避、格擋,每場對決最多打三回合,或者五回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比賽基本往往能在1分鐘左右便分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