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日)受到颱風外圍雲系影響,台東及恆春半島會轉為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天氣,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花蓮及屏東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仍為多雲到晴,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溫度方面,各地高溫普遍攝氏32至35度,其中大台北、桃園及中部內陸地區局部高溫可達36度左右或以上,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戶外活動請注意防曬並多補充水分。離島天氣部分,澎湖為晴時多雲、氣溫27至31度;金門為晴時多雲、26至32度;馬祖為晴時多雲、27至31度。 各地天氣高溫炎熱,氣象署發布高溫資訊,今天白天台北市、新北市、臺中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攝氏36度高溫的機率;桃園市、雲林縣、嘉義縣為「黃色燈號」,有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 風力增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蘭嶼、新北市、屏東縣、宜蘭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東半部(含蘭嶼、綠島)及恆春半島有長浪發生的機率,海邊活動請注意安全。 第21號颱風麥德姆(國際命名MATMO)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方海面,未來向西北西方向朝菲律賓呂宋島及南海一帶前進,雖然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不過今明2天受到其外圍雲系影響,花東及屏東地區降雨機率提高,沿海地區也要留意長浪發生。 氣象署提醒,現在菲律賓東方海面仍是一片大低壓帶,雖有部分模式模擬台灣東方會有熱帶系統發展,但分歧仍大。美國模擬熱帶系統會在琉球東方海面發展,並往台灣靠近;最新一報歐洲模擬則沒有熱帶系統發展跡象;而歐洲的AI模式則模擬熱帶系統會往日本方向移動;氣象署會持續觀察。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受到颱風外圍雲系影響,環境風場為偏東風,西半部風速弱,污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稍易上升;宜蘭、花東空品區及馬祖、澎湖為「良好」等級;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空品區及金門為「普通」等級,西半部近山區零星地區短時間可能達橘色提醒等級;北部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
即時
矗立於大陸貴州「地球裂縫」花江峽谷之上的花江峽谷大橋9月28日正式通車,成為全球橋梁史上的新里程碑。大橋橋面距江面625公尺,相當於200層樓的高度,刷新「世界第一高橋」紀錄,並以1420公尺的主跨奪下「世界山區橋梁第一跨」,讓這座工程奇蹟備受矚目。 據央視新聞報導,花江峽谷地勢險峻素有「地球裂縫」之稱。以往兩岸居民往返需耗時兩小時,通橋後僅需兩分鐘,真正把「天堑」變成「通途」。建設過程中,工程團隊須克服14級強風、深達數百公尺的峽谷落差,以及極端山路運輸瓶頸。最終透過新型抗風設計與高精度吊裝技術,大橋成功「生根」於峽谷之上,被國際工程界譽為「挑戰不可能的典範」。 除了交通價值,大橋最受遊客關注的亮點,莫過於壯觀的水幕瀑布。瀑布從橋面傾瀉而下,高達625公尺、寬度300公尺。白天,水流如銀緞飄落,陽光折射出巨型彩虹,宛若天然IMAX巨幕;夜間,瀑布結合激光投影、音樂與燈光,呈現「銀河落九天」般的沉浸式體驗,成為大陸基建美學的最新象徵。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源並非額外消耗江水,而是來自施工中發現的岩溶泉水。透過4,000立方公尺的蓄水池收集,水體先供應農田灌溉與周邊設施,再用於水幕表演,演出後廢水回收澆灌綠植,實現「一水多用」,兼顧美景與生態。 花江峽谷大橋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一座「空中景區」。橋上設有多元遊樂設施,包括:全球最高蹦極台(高度625公尺):讓勇者挑戰「躍入深淵」的極限體驗。塔頂高空咖啡廳(高度800公尺):乘透明電梯60秒直達頂端,在雲端喝著咖啡俯瞰群山。還有試膽的玻璃觀景走廊,腳下即是谷底奔流,挑戰心理極限。這些設計使花江峽谷大橋成為全球首個「超5A級橋旅景區」,將交通、觀光與體驗緊密結合。 在此之前,法國米約大橋以343公尺的橋塔高度被譽為世界橋梁工程巔峰;而大陸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則以高空觀景著稱。如今,花江峽谷大橋以橋面高度625公尺的紀錄,遠超國際同類工程,並在結構跨度與景觀設計上實現「雙料世界第一」。
9月1日為世界長者日,台灣也於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高齡帶來的相關疾病,也成為醫界的重要課題,尤其神經退化相關疾病,更是嚴峻的挑戰。日本住友製藥(Sumitomo Pharma)已正式向官方提交全球首款iPSC衍生細胞療法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帕金森氏症,為年長病患帶來佳音,更凸顯iPSC對於退化性疾病的巨大潛能。台灣iPSC儲存領導品牌三顧(3224)公司(以下簡稱三顧)表示,iPSC新藥的上市,不僅是再生醫療的勝利,更預告未來將有更多疾病的新解方,若能「預先儲存個人專屬iPSC」,形同掌握更多健康自主權與治療的可能性。 住友製藥此次申請上市的細胞療法,其技術源自京都大學的開創性臨床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這個創新療法已被納入日本「SAKIGAKE審查體系」,享有優先審評資格,可望加速上市。此外,住友製藥更成功將在日本製造的細胞產品送往美國完成患者移植,展現了iPSC療法全球化供應的實力。 從臨床突破到工業化生產 產業鏈已然成形 iPSC療法的成功,不僅仰賴前端的臨床研究,更需要強大的後端「工業化製造」能力作為支撐。再生醫療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高品質的細胞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的量產。為此,日本大廠日立(Hitachi)已開發出符合GCTP(再生醫療等製品之製造管理及品質管理)標準的iPSC自動化培養設備,並已交付住友製藥使用。此舉被視為iPSC細胞治療產業化的「第一槍」,象徵全球iPSC細胞治療產業鏈已趨於完整,商業化浪潮蓄勢待發。 全球產業鏈成形 台灣生技廠卡位戰已悄然開打 這股國際趨勢,也牽動台灣生技產業的布局。三顧集團不僅是台灣取得iPSC技術發源地——日本京都大學iPSC Academia Japan, Inc.合法商業授權的企業,更領先同業推動「iPSC家族儲存」的商業模式,在健康台灣的政策方向下,提供一個由市場機制帶動,較有彈性,且得以永續營運的幹細胞儲存解決方案。 精通中醫與西醫的抗老醫學專科醫師潘天健指出:「日本的臨床進展讓我們第一線的醫師非常振奮,這為過去許多束手無策的疾病帶來了治癒的希望。然而,再生醫學創新療法的關鍵,在於能否普及。從臨床角度看,若患者能在健康時就預先儲存自己的iPSC,未來不僅能省去免疫配對的漫長等待,避免異體細胞的排斥風險,更能確保細胞來源的品質與健康狀態,大幅提升治療的成功率與可及性。現在正是儲存iPSC細胞的最佳時機。」 事實上,三顧不僅提供「儲存」服務,更已為未來的「應用」做好準備。子公司樂迦再生位於竹北的全自動化PIC/S GMP廠預計明年啟用,將成為未來iPSC衍生療法的製造基地,實現從前端儲存到後端製造的一站式垂直整合,搶攻龐大的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商機。 三顧:儲存健康的iPSC 是布局未來的最佳策略 面對全球iPSC應用的飛速進展,三顧執行長楊瀅臻表示:「住友製藥的藥證申請,等於是為iPSC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鳴響了起跑的第一槍。這讓我們對客戶所傳達的理念——『為未來儲存一份健康的希望』——變得無比真實與迫切」。 楊瀅臻進一步解釋:「iPSC是從血液或皮膚細胞逆分化而來,它相當於每個人最原始、最年輕的生命備份。如果能預先將這些充滿細胞製成iPSC並儲存起來,就等於是為自己建立了一座個人專屬的『自體細胞銀行』。未來,當像帕金森氏症這樣iPSC衍生的細胞療法上市時,您就可以想像從銀行中『提領』出自己最健康的細胞來進行治療,就不是遙遠的未來了。自體的細胞不僅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更掌握了治療的黃金時機。這就是為什麼民眾做三顧iPSC儲存服務的原因」。 三顧強調,目前已經有許多iPSC衍生療法進入臨床試驗後期,預期在住友製藥之後,將有更多新藥上市,個人的iPSC儲存將如同個人保險一樣,成為健康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面對高齡化浪潮,台灣正走在一條「短期靠預防,長期望治療」的雙軌道路上,而三顧將透過iPSC儲存服務,在再生醫療蓬勃發展後,成為國人最堅實的健康後盾。
為紀念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主辦《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這是兩岸首度共同合作,完整梳理故宮文物歷經戰火、遷徙萬里的艱辛歷程。本次展覽特別補齊了文物遷台後的區塊,以及南遷時的典藏文物,不僅讓南遷史料更加完整,也讓展覽內容更加豐富。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避免紫禁城內的國寶受戰火波及,故宮博物院展開了一場長達20餘年的文物大遷徙:期間包括南運上海、籌設分院;西遷東歸,以至遷台北返,過程中先人們以生命典守文物,在動盪年代裡守護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命脈。 本次展覽,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以其多年來對遷台歷史的研究與紀錄,策劃「文物遷台」展覽區塊。透過豐富的口述歷史影音、珍貴的典藏文物等多元形式,呈現當年故宮文物遷台、以及遷台後在霧峰北溝沉潛、於台北外雙溪建制的過程。當年參與押運國寶的莊尚嚴、那志良、索予明等三位先賢的生平與收藏,也分別收錄於此次展覽中。 開幕式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主持,現場致詞嘉賓包括院長王旭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徐立京及中國移動咪咕文化總經理向陽。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於開幕式致詞時表示,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近年來更透過口述歷史影像、檔案整理與數位化工程,記錄時代親歷者的生命故事。在籌備此次展覽的過程中,特別訪問了親歷故宮文物遷台的前輩與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們,像是索予明老先生、莊靈先生、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北京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等等,石靜文強調,唯有忠實記錄,才能讓珍貴的歷史被留存、讓未來有根可循。 開幕式上聚集了許多兩岸文化界、學界等重量級人士,台灣多位與故宮文物南遷史有深刻淵源的貴賓,包括莊尚嚴先生之子莊靈、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曾參與兩岸故宮「重走文物南遷路」考察的朱惠良、井迎瑞及學者陸仲雁,都共同出席了這場盛會。 【北京故宮文物南遷小檔案】 1933年:為避免對日抗戰戰火波及,故宮博物院將文物自北京運往上海、西安、貴陽等地分散保存。 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部分精選文物運至台灣,先存放於台中霧峰北溝。 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於外雙溪正式落成,南遷文物成為今日館藏核心。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北市雙園國小輔導組組長張倉凱。 張倉凱認為,美之所以可感,是因為有股來自於安靜、觸動人心的力量。大學時,一堂藝術課讓他懂得:美能消解年少傲氣,學會謙卑並啟動同理心。在攝影展中,看見身體缺陷的影像主角,眼神與姿態卻散發著自信與美麗⋯⋯,這讓他深刻體會到:真正的美,不在外貌,而在內心。這份感悟,成為了他今日走在教育路上的座右銘。 在台北市立雙園國小,張倉凱和團隊已推動「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多。他說,孩童們身處少子女化與數位化環境,人際互動與深度思辨的機會都變少、變短、變薄,情緒容易受到短影音與碎片化資訊影響,因此學校結合健康促進計畫,透過課程、活動與環境設計,讓孩童學會認識自己、表達情緒並建立良好習慣。在雙園國小,無論是打造「三好校園」的陶板牆、年年舉辦的「小鐵人」挑戰,或是用「三好護照」日日記錄孩童的好行動,以細緻用心的規畫安排,希望孩童們能在生活中具體實踐「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並在過程中累積自信與歸屬感。 這些努力逐漸在校園裡開花結果。許多家長們回饋,孩子不僅在校園中習得了同理心與合作態度,更將這些習慣帶回家庭,常常主動幫忙做家事,用溫和的語言表達感受。校園裡的「正向心理樹」上,不只有老師的留言,更多的是孩童同儕間的鼓勵留言,如:「我支持你」,短短幾個字,卻能成為彼此支持的最珍貴力量。張倉凱說,這讓人看見了教育的價值:一顆小小的真善美種子,一旦萌芽,就能在孩子一生中持續生長,轉化為面對未來挑戰時的勇氣與韌性。 美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的生活裡。當我們願意以美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能減輕挫折、增添情緒價值。張倉凱鼓勵大家在繁忙的生活裡,不妨停下腳步,看見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的美麗,學會欣賞身邊的人與事。正向心理健康,不只是校園的教育目標,更是我們每個人都能選擇的生活態度。
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球數位貿易博覽會」,上週以龐大規模及炫目的科技展示,成為中國對抗美國科技圍堵的最新舞台。現場展出從能打拳擊的機器人、能清潔廁所的自動化設備,到協助長者情感支援機器人、自駕遊艇,以及超過百家中國電動車品牌的新款車型。 《紐約時報》表示,展區面積超過21個足球場,象徵中國從「廉價製造」轉向「科技創新」的野心。來自俄羅斯的官員與商界代表大舉現身,甚至包括俄羅斯副總理格里戈任科(Dmitry Grigorenko),但現場唯一可見的美國元素,是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隔空現身」——以錄音推銷「人形機器人」。 然而,在華麗展演背後,核心問題難以忽視:即中國企業能否真正找到買家?而在激烈內卷的市場競爭下,這些公司能否賺到錢? 美中角力下的科技競賽 特斯拉展區的主打明星是Cybertruck——這款外型如裝甲車的電動皮卡,尚未獲得中國監管批准,無法銷售。即便在中國上市的特斯拉車款,也因本土車廠提供更低價格與更高配置而銷量下滑。 浙江省委書記王浩在開幕致詞時強調,浙江數位經濟已占全省GDP一半以上,中國願與「所有夥伴共同開拓數位貿易藍海,實現雙贏合作」。然而,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來說,這樣的合作意味著「中國剝削我們,讓我們一敗塗地」。 在廁所清潔機器人展區,一名銷售人員向現場說明:「沒有人喜歡刷馬桶,讓中國機器人來做這種苦工,有什麼不好?」他的公司「星種機器人」(目前主攻國內市場,但也計劃拓展海外。博覽會主辦方強調,美國孤立中國的企圖失敗,聲稱今年有 1.1 萬名國際買家註冊參加,比去年增加 64%。 iFlyTek:從黑名單到市值翻倍 在合肥,AI企業科大訊飛(iFlyTek)以嶄新的園區和多項產品展示,成為對川普政策的「反擊案例」。該公司早在 2019 年就被美國列入涉及人權爭議黑名單,禁止採購美國產品。然而,訊飛不僅未受阻礙,反而開發出自動批改試卷機、能以多語回答問題的 AI 聊天機器人等新產品。 訊飛消費業務總經理程晨表示,新技術是協助教師「把時間用在更具創造性與必要的工作」,而非取代他們。她強調,即便美國限制出口AI晶片,華為已能提供可行替代方案。自制力強化下,訊飛股價自制裁以來已翻倍,並獲國企中國移動的支持。 習近平強調「自力更生」戰略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多次強調「自力更生」,這與毛澤東時代的閉關自守不同,而是要求建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硬體與軟體生態,確保中共能掌控關鍵技術,不受外部挑戰。 但限制依然存在,報導說,許多中國企業在博覽會現場積極尋找海外買家,顯示其出口需求依舊迫切。中國去年龐大的貿易順差,占 GDP 成長的一半,抵銷房地產危機衝擊。雖然美中貿易自川普上任以來顯著下降,但中國對其他市場的出口保持強勢,總體貿易盈餘仍可能再創紀錄。 在 AI 領域,報導表示,大陸企業是否能完全脫離美國晶片仍有疑問。比如四足機器人公司「優必選」(Unitree Robotics)雖展示可跳舞、打拳的仿人機器人,但對美國晶片出口限制問題,公關人員僅回應「不便回答」。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初創企業 DeepSeek,該公司去年因利用輝達晶片開發出媲美OpenAI和Google的AI系統而震驚矽谷。但在杭州展會,DeepSeek展台無人值守,只留下簡單的logo海報,對是否因國產晶片不足而延遲新品發表避而不談。 外部封鎖與內部競爭 上海市府官員孔繁表示,即使遭遇封鎖,中國也總能「找到繞行之路」,並推出新型簽證政策,吸引全球科技人才。這與美國在川普主政下對外籍勞工設限形成鮮明對比。 但真實挑戰或不在國際,而而在國內。《紐時》認為,超過百家中國電動車品牌陷入削價競爭,利潤稀薄;許多新興 AI 產品缺乏穩定的消費群。雖然中國製造能力無庸置疑,但如何避免「內卷」並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才是棘手的問題。
第11屆亞洲游泳錦標賽最後一天賽程,「台灣蝶王」王冠閎在自己擅長的男子200公尺蝶式以1分56秒63摘金,是個人在本屆亞錦賽第2金,教練黃智勇表示,王冠閎是首位能在游泳亞錦賽勇奪雙金的台灣選手。 有「台灣蝶王」封號的游泳好手王冠閎,周三(1日)在印度舉行的亞洲游泳錦標賽,於男子200公尺蝶式決賽以1分56秒63的成績,奪下個人本屆第二面金牌,不僅是台灣睽違16年再有選手於亞錦賽摘金,也是台灣泳壇史上第一位在亞錦賽囊括雙金游泳選手。 23歲的王冠閎曾兩度代表台灣參加奧運,雖尚未奪牌,但已打破全國多項紀錄。今年剛在萊茵魯爾世大運拿下男子200公尺蝶式銀牌,日前飛到印度參加亞錦賽,首日就在男子100公尺蝶式奪金,50公尺蝶式也刷新全國紀錄,更與隊友在男子400公尺混合式、自由式接力及男女混合400公尺自由式接力先後摘下3面銀牌。 1日晚間登場的男子200公尺蝶式決賽,王冠閎再飆出1分56秒63的佳績,勇奪本屆個人第二面金牌。 本屆亞錦賽王冠閎已經在男子100公尺蝶式戴上金牌,200蝶成為決賽中唯一游進1分57秒內的選手,比他在今年德國萊茵魯爾世大運1分55秒85慢一些,教練黃智勇認發揮比預期理想,尤其還參加5項接力項目,4天內要比8個項目也不容易,在50公尺蝶式亦締造24秒14全國新猷。 除了王冠閎,仰式好手莊沐倫同日也在男子100公尺仰式以54秒45獲得銀牌,也打破個人在在2023年香港公開賽創下的54秒54全國紀錄,更成功達到明年名古屋亞運的參賽標準54秒88。 中華隊在今年亞錦賽共摘下2金7銀4銅,中華民國游泳協會理事長陳任邦指示,由秘書長曾正宗代表陸續共頒發出高達新台幣40萬元激勵獎金予奪牌選手及教練。
MLB外卡系列戰,(Los AngelesDodgers)與辛辛那提紅人(Cincinnati Reds)第二場交手,道奇靠著先發投手日籍的山本由伸6.2局優質先發,以及打線火燙手感,6局下單局攻下4分拉開差距,道奇就以8比4連勝紅人「直落二」闖進分區系列戰,下一輪對手將是費城費城人(PhiladelphiaPhillies)。 佐佐木朗希今天(2日)在外卡系列賽第2戰出賽,於9局以球隊第5任投手身分登板對決辛辛那提紅人,完成季後賽初體驗,他在1局的投球過程中送出2次三振,製造三上三下,完美守住勝利,幫助道奇晉級分區系列賽。 9局佐佐木踏上投手丘,全場觀眾爆出歡呼聲,對首名打者史提爾(Spencer Steer)首球就飆出100.7英里(約162公里),球場隨即響起「Roki!」的呼喊聲,隨後用招牌指叉球讓對手揮空三振,現場球迷起身慶祝。 接著佐佐木再度送出三振,讓拉克斯(Gavin Lux)成為第2位受害者,面對2出局後登場的海斯(Austin Hays),他的第2球更飆到101.4英里(約163.1公里),寫下旅美後最快球速紀錄,讓打者擊出游擊方向軟弱球,乾淨俐落完成任務,球隊板凳區的大谷翔平與山本由伸也特地走出來拍手致意。 佐佐木今年5月因右肩夾擠症候群進入傷兵名單,歷經漫長復健過程,由於道奇先發陣容人手充足,反而牛棚屢顯不穩,球團讓他在小聯盟嘗試後援角色,近期回歸大聯盟皆以後援身分登板。 山本由伸首局因觸身球與守備失誤掉分,二三壘有人局面遭史都華(Sal Stewart)敲出帶有兩分打點的安打,紅人先馳得點,但山本在第2局至第5局皆投出三上三下,12上12下成功封鎖對手攻勢。 6局上,山本由伸連續被擊出三支安打形成滿壘,但山本回穩連續解決三名打者,送出兩次三振。 7局上,投球數接近百球的山本續投,兩出局後因保送出現危機,且用球數已達113球,退場由崔南(Blake Treinen)接替,未失分完成該局投球。 山本由伸此役6.2局投球失掉2分非自責分,9次三振僅被擊出4支安打,表現相當稱職。道奇打線分別在第3局與第4局進帳分數,5局打完以3比2領先紅人,6局下道奇單局進帳4分,7局下再有1分進帳,以8比2領先。 8局上道奇牛棚再失血,紅人透過保送與安打追回2分,道奇急換上維西亞(Alex Vesia)止血,化解滿壘有人危機,未讓失分擴大。 9局上,道奇推出佐佐木朗希關門,超過百英哩速球連發,連續飆出兩次三振,最後又讓海斯(Austin Hays)擊出小飛球出局,道奇以8比4贏球,淘汰紅人。 打者表現方面,大谷翔平此役4打數1安打有1分打點,貝茲(Mookie Betts)擊出4安打進帳3分打點最為出色。
克里夫蘭守護者(Cleveland Guardians)今天凌晨靠8局下布拉楊·羅奇歐(Brayan Rocchio)、波·奈勒(Bo Naylor)開轟,攻下5分大局穩定戰況,主場6比1擊敗底特律老虎(Detroit Tigers),季後賽第一輪系列賽追成1比1,明天第3戰定生死。 比賽一開始1局下1出局,喬治·瓦雷拉(George Valera)就逮住全明星右投凱西·麥茲(Casey Mize)失投四縫線速球,以中外野陽春砲助守護者先馳得點。 4局上2出局滿壘,哈維爾·巴耶茲(Javier Báez)適時安打讓客隊追平,但扎克·麥金斯特里 (Zach McKinstry)在衝三壘時出局,讓主隊避免繼續失血。 老虎在5到8局留下殘壘,沒有掌握戰況的情況下,在8局下付出代價。 例行賽3勝2敗、ERA(責失分率)2.76的24歲菜鳥右腕特洛伊·梅爾頓(Troy Melton)在1出局後投出接近紅中速球被布拉楊·羅奇歐(Brayan Rocchio)敲成右外野陽春砲,華裔好手史蒂文·關(Steven Kwan)、替補出賽丹尼爾·施妮曼(Daniel Schneemann)連續二壘打追加1分,荷西·拉米瑞茲 (José Ramírez)獲敬遠形成一、二壘有人後,特洛伊·梅爾頓下場。 去年在季後賽出賽2場、累計5局無失分還拿下1勝二年級左腕布蘭特·霍爾特(Brant Hurter)接手救援工作之後,成功製造內野滾地球出局,守護者跑者推進至二、三壘,他與波·奈勒(Bo Naylor)纏鬥7球,滑切球被撈成右外野3分砲,這也是25歲捕手在生涯12場季後賽27打席的首支全壘打,就靠這支全壘打一舉擊垮老虎。 8局上2出局二壘有人時,提前登板化解危機的守護者二年級終結者凱德·史密斯(Cade Smith)在9局上續投,1出局後四壞接觸身,加上2出局後以全壘打粉碎僵局二壘手布拉楊·羅奇歐(Brayan Rocchio)失誤,形成滿壘,但迪隆·丁格勒(Dillon Dingler)一壘方向平飛球出局,還是讓史密斯安全下莊,1.1局將自己完美生涯季後賽戰績提升為2勝0敗、1中繼成功。
很多長輩習慣把心悸、頭暈或走路會喘,歸咎於年紀大、體力差,卻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時機。三年前,68 歲的吳先生經常感到心悸與頭暈,但並未在意。直到某天突然中風,他才發現原來是心房顫動作祟,也差點因此喪失行動能力。 65 歲的李女士則因手麻長年困擾,甚至接受過「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來卻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與心律不整。經亞東醫院團隊深入檢查並搭配基因檢測,才確診為「成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沈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ATTR-CM)」。李女士分享,原本以為只是手部問題,沒想到真正病因在心臟,真的感謝亞東醫院幫忙找出問題。 這些個案都顯示心血管疾病的隱藏危機。為提升民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認識,亞東醫院今(10/2)日響應世界心臟日,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衛教講座,由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團隊分享「心房顫動」與「認識 ATTR-CM」,提醒民眾掌握早期警訊、降低延誤診斷風險。 心臟潛在危機 ATTR-CM不容忽視 講座中,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張藝耀指出,ATTR-CM 是少見但嚴重的心臟疾病,由異常蛋白質沉積於心肌所致,會導致心臟肥厚、心律不整及心衰竭。典型徵兆包括「三心」:心律不整、心衰竭、心肌肥厚與「兩異」:神經病變、腎功能異常。雖然病程無法逆轉,但若及早診斷並配合藥物治療,不僅能延緩病情惡化,也可改善生活品質,讓患者維持心臟功能穩定,降低併發症風險。 新一代口服抗凝劑 守護心房顫動患者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林恆旭醫師指出,當心跳忽快忽慢時,血液容易滯留於心房內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跑到腦部將會引起腦血管栓塞,會大幅增加中風風險。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為一般人的五倍以上,且多數中風後難以完全恢復,易造成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如能積極控制心律搭配使用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劑,將可有效降低血栓與中風風險,維持心臟功能穩定。 掌握早期警訊 守護心臟每一天 心臟疾病並非遙不可及,早期可能僅出現輕微疲倦、心悸、頭暈或走路易喘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年紀大、體力差」而忽略。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許榮城提醒,唯有正視症狀、主動檢查,包括定期量血壓、心電圖及必要的心臟影像,才能有效預防病情惡化,守護心臟健康,降低中風或心衰竭風險。 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不適,背後可能潛藏致命風險。副院長林子玉提醒,民眾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以及戒菸限酒等,並依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檢查。及早察覺問題並及時治療,往往能大幅降低心臟疾病帶來的嚴重後果,提升生活品質。 亞東醫院將持續透過衛教推廣、健康講座及線上資源,陪伴民眾掌握早期警訊、正確就醫與治療,協助建立全面的心臟健康管理觀念,確保心臟長期穩定,生活更安心。 烤肉配酒、胰臟殺手!醫籲避開地獄大餐 八旬翁行動認知突退化如失智 竟是大腦動靜脈畸形作祟 38歲輕熟女捷運站內突暈倒 這因素讓冠狀動脈全部堵塞 韌帶損傷不理會 手腕提前退化合併關節炎 基隆長庚研究:燙傷植皮最佳時機「穩定後11天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