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音樂

奎拉斯與薩洛二重奏來台詮釋印象派經典 11/4、11/5北高登場

法國大提琴家奎拉斯(Jean-Guihen Queyras)與法國鋼琴家薩洛(Alexandre Tharaud)的二重奏旅程,在今年滿30年,這次來台他們安排一套標誌他們多年演出默契與情誼的曲目,分別將於11月4日晚上於臺北國家音樂廳,及11月5日晚上於高雄衛武營音樂廳登場,曲目以印象樂派為經,浪漫主義為緯,從全新視角詮釋布拉姆斯、普朗克,以及德布西的經典之作! 奎拉斯以「Complice」(法文「共犯」之意)描述他與摯友薩洛之間的關係。30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全世界,包括維也納音樂廳、科隆愛樂廳、倫敦威格摩爾廳,以及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等,共同演繹無數大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作品。為追求音樂能一同飛得更高更遠,他們經常在詮釋上突破譜面框架,不拘泥於作曲家原有指示,就如同「藝術的共犯」:「音樂會是一場需要與觀眾並行的旅程,當我們登上舞台時,內心也會渴望觀眾也一同加入『共犯』的行列。當觀眾反應愈是熱烈而親切,我們愈能以不同的方式開啟表演。」 奎拉斯與薩洛兩人說明這次來台所安排的曲目:「除了紀念友誼以外,一部分也反映我們人生心境上的轉化。許多浪漫主義和晚期浪漫主義的作品如此深刻雋永,是因為作曲家願意展現自我的脆弱、傷痛,以及疑惑,並透過嫻熟的作曲技法,使作品展現脆弱時所蘊含的美。例如1915 的德布西大提琴奏鳴曲,是德布西晚年對抗癌症時的作品,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如火如荼進行,他個人與世界都處於動盪不安中,此曲因而被他稱為『戰爭狀態下的創作』。年輕的時候,我總想展現堅強的一面,但現在我敢於敞開心扉,展現自己的脆弱,因此更能與作品完全地產生共鳴。」 奎拉斯青年時期對政治展現濃厚的興趣,儘管從未加入過任何政黨,他積極為各國弱勢族群、以及戰火下難民聲援的行動,至今從未中斷。波士尼亞戰爭爆發時,奎拉斯積極維護波斯尼亞人的權利,曾試圖組織示威活動,促使法國政府採取行動,他甚至與巴黎當代樂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共同舉辦了一場慈善音樂會,為波士尼亞難民籌款。 而俄烏戰爭衝突持續升溫的現下,奎拉斯親赴醫療中心,關心患有戰爭創的傷兵或失去親人的兒童,並前往烏克蘭首都的基輔愛樂音樂廳,演奏音樂分享給烏克蘭的人民。今年更在美國舉行五場音樂會,並將所有收益捐贈給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的United24基金會,用於國防、人道主義和醫療援助,「即便只有短短幾天,能與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亦非常榮幸,期盼這些音樂會能為世界傳遞更多團結與希望的訊息,凝聚烏克蘭人民的士氣。」 奎拉斯曾獲法國《音叉雜誌》「年度藝術家」與古典音樂勝利獎「最佳器樂獨奏家」雙重殊榮。他長期擔任法國當代樂團的獨奏家,與布列茲合作,2008年他灌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獲得歐洲樂壇一片讚賞,隨後他與薩洛發行一張德布西與普朗克專輯,也獲得《音叉雜誌》的年度唱片大獎。兩人長達30年合作所累積的默契,令人期待! ▊演出資訊 11/4 (二) 19:30 臺北 國家音樂廳 11/5 (三) 19: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主辦:鵬博藝術 大提琴|奎拉斯Jean-Guihen Queyras 鋼琴|薩洛Alexandre Tharaud 曲目 普朗克:以傑維茲為發想的法國組曲,FP 80 F. Poulenc: Suite franaise daprs Claude Gervaise, FP 80 布拉姆斯:e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38 J. Brahms: Cello Sonata No. 1 in e minor, Op. 38 中場休息 德布西:大提琴奏鳴曲,L. 135 C. Debussy: Cello Sonata, L. 135 蕭士塔高維契: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40 D. Shostakovich: Cello Sonata in d minor, Op. 40

暌違10年再戰 美鋼琴家陸逸軒奪蕭邦鋼琴大賽桂冠

波蘭蕭邦協會(Fryderyk Chopin Society)21日宣布,美國鋼琴家陸逸軒(Eric Lu)贏得第19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首獎。這項每5年於作曲家蕭邦(Frédéric Chopin)故鄉舉行的比賽,被視為通往古典音樂巔峰的重要門票,歷屆冠軍多登上世界舞台並簽下唱片合約。27歲的陸逸軒在華沙受訪時表示:「這是夢想成真。」他並感謝「全世界所有熱愛蕭邦的人」。 陸逸軒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父親來自台灣高雄,母親來自中國上海,他畢業於費城柯蒂斯音樂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2015年時,以17歲之齡參加蕭邦鋼琴大賽並獲得第四名,嶄露頭角。2018年,拿下利茲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當時年僅20歲,是該獎項少見的年輕得主。 法新社報導,蕭邦鋼琴大賽參賽者需經多階段比試,演奏蕭邦創作的多種曲式,包括波蘭舞曲、奏鳴曲與瑪祖卡舞曲,以展現全面技巧。 決賽共有11位鋼琴家,演奏蕭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之一及難度極高的《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Polonaise-Fantaisie)。 歷屆冠軍包括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與齊默曼(Krystian Zimerman)等古典樂巨匠,這些名家先後與德意志留聲機(Deutsche Grammophon)簽約,開啟錄音生涯。陸逸軒則與華納古典(Warner Classics)簽下專屬唱片合約,錄音作品涵蓋貝多芬、蕭邦、舒伯特等作曲家的經典曲目。 📣 Eric Lu has won the 19th Chopin Competition! Read more on our website 👉 https://t.co/9OY8qwXrEs#chopincompetition #chopin2025 pic.twitter.com/l2uTINJE3m — Chopin Institute (@ChopinInstitute) October 21, 2025 1970年奪冠的美國鋼琴家奧爾森(Garrick Ohlsson)擔任本屆評審主席。他表示,評審團經過近5小時的討論後才作出決定:「我們經歷許多艱難的藝術討論,但最終排除分歧,我認為這是個極好的結果。」 20歲的加拿大鋼琴家陳禹同(Kevin Chen)獲得第二名,26歲的中國鋼琴家王紫桐(Zitong Wang)名列第三。冠軍獎金為6萬歐元(約7萬美元)。 今年報名人數創紀錄地超過600人,年齡介於16至30歲之間,最終僅約十分之一通過層層審核,入圍華沙初選。本屆賽事在YouTube全程直播,吸引全球樂迷關注。 1927年創辦的這項比賽,上屆因新冠疫情延期至2021年舉行,當時由加拿大鋼琴家劉曉禹(Bruce Liu)奪冠。 來自日本、現居德國的21歲學生原田航生(Kosei Harada)在決賽後受訪說:「我原本希望日本選手奪冠,但也非常喜歡陸逸軒的演奏,所以我對結果很滿意。」本屆比賽的門票在開售30分鐘內全數售罄,決賽場次更在2分鐘內秒殺。

【有片】 中秋前夕 「民歌大觀」以歌為橋 雲台共赴團圓之約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中秋佳節前夕,在一首悠揚的《鄉愁》裡,「民歌大觀」第39期雲南·台灣中秋音樂分享會5日揭開序幕,來自雲台兩地的音樂人以歌為橋,唱著思念、盼著團圓。 雲南與台灣雖遠隔山海,卻淵源深厚、聯繫緊密。本期民歌大觀在雲台多地拍攝取景,如台灣音樂人庾澄慶祖父庾恩錫曾經的私家花園「庾園」,如今已成為昆明的「城市名片」。與台灣南投縣集集火車站風格接近、意蘊相通的雲南建水縣鄉會橋火車站,位於昆明的小吃街「台北街」,還有台北101大廈、阿里山小火車……鏡頭串聯起雲台兩地的風景與記憶。 何紓跨越26年再唱《鄉戀》 雲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雲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何紓回憶說:「我曾在1999年中秋受邀到台北演出,演唱的歌曲就是《鄉戀》。」那時,她與台灣的雲南同鄉座談交流、共敘鄉情,在明月下團圓。 2025年中秋,她在雲南建水縣鄉會橋火車站再唱此曲,歌聲中充滿惦念。百年米軌小火車從身旁緩緩駛過,彷彿駛過時光,也駛向對岸的阿里山。同一首歌,跨越山海,串聯起兩段時光。「我又想起20多年前的台灣,懷念那群雲南同鄉,期盼與他們再次團圓。」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鄉愁》、《又見炊煙》、《但願人長久》唱出兩岸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花海情緣》、《雲台謠》、《兩岸一家親》展現了雲台青年攜手前行的生動故事。 來自台灣的鄭威仁是本期節目主持人之一。他在雲南發展十多年,先後從事幼教、動畫製作、咖啡加工、旅居康養等領域工作。今年,他和團隊規劃建設台商大廈,希望用以租代購的形式降低創業、定居成本,為更多台灣青年在雲南發展提供便利。 不久前,鄭威仁參與雲南首部兩岸花卉文旅微短劇《山海心語花香兩岸》的拍攝,劇中不僅講述他的創業故事,也重現台商陳嘉雄到雲南種植蝴蝶蘭開創事業。 從台灣到雲南 一株蝴蝶蘭香飄兩岸 20多年前,陳嘉雄帶著蝴蝶蘭來到雲南。這裡的氣候與台灣相似,這裡的土地讓美麗的花找到新故鄉。多年後,其子陳俞帆從美國學成歸來,沒有回台灣,而是直奔雲南,接過父親的花卉事業,並把版圖從昆明擴展至全中國乃至南亞、東南亞、歐洲等市場。 一株蝴蝶蘭,讓雲台綻放同樣的芬芳。2025年,這段真實故事被拍成微短劇《山海心語 花香兩岸》,主題曲《花海情緣》輕輕唱起,唱的不僅是花,更是人與人的聯結,是雲台之間不會凋謝的情誼。 此外,根據香格里拉藏族青年茨主多吉和台灣桃園青年舞者黃雅姿的愛情故事創作的歌曲《雲台謠》也再次亮相。2024年,這首原創歌曲被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點贊,稱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亮點,傳遞了兩岸青年交流堅定、持久的力量。 來自台灣新竹的游純瑜與生活在雲南麗江的謝學飛是一對兩岸夫妻。2019年,熱愛音樂的兩人在雲南相遇,此後結為夫妻,共同從事音樂事業。游純瑜說:「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兩岸一家親。」 兩岸夫妻創作歌曲《兩岸一家親》 游純瑜的姑姑千百惠是台灣藝人,在最當紅時選擇嫁到大陸,並一直告訴家人大陸很好,要多來看看。她說:「通過與大陸和台灣親朋好友的互動,我們深知兩岸一家親是民眾共同的渴望。」2025年,夫妻二人共同創作歌曲《兩岸一家親》,並在中秋節正式對外發表,用旋律訴說那份深植於血脈的情感。 「我們心中有個夢想,讓愛的真理綻放。兩岸一家親,團結一條心。」這不僅是一首歌,更是他們與兩岸親友共同的期盼。在麗江,孩子們清脆的童聲也加入這場合唱。未來,他們還計劃搭建兩岸音樂交流的橋梁,邀請台灣藝術家來大陸合作,把優秀的音樂項目介紹給對岸的同行。 本期「民歌大觀:雲南·台灣中秋音樂分享會」由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社雲南分社主辦,在中新網海內外全平台推出。

睽違7年再度訪台 帕弗哈斯四重奏團10/22獻上舒伯特傑作《死與少女》

來自捷克的帕弗哈斯四重奏,睽違7年再度訪台!22日將首度於台北國家音樂廳獻上舒伯特最經典的《死與少女》。帕弗哈斯四重奏正是以此曲蜚聲國際,摘下英國《留聲機雜誌》年度唱片大獎,帕弗哈斯四重奏表示:「我們致力於成為古典音樂界的米其林三星,為注重細節、追求非凡體驗的聽眾帶來最佳饗宴。」 帕弗哈斯四重奏以技藝精準、富有故事性,以及激烈具有活力的詮釋風格聞名樂壇,一如樂團成員的個性,訪談時演奏者們互相接話,插入新的想法,有時還會開啟全新的對話。 《死與少女》對於帕弗哈斯四重奏別具意義,它不僅是帕弗哈斯四重奏成軍後挑戰的第一首作品,更不同於其他樂團常以誘惑、性愛的寓言角度切入,而是用「戰勝命運的過程」為主軸來詮釋。 創團元老、大提琴手雅盧塞克說:「雖然愛與死亡在這首曲目中並行,但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令人畏懼的絕望與無助,以及縱使無法戰勝命運也要抗爭的意念。好比第二樂章便瀰漫著死亡與空虛的濃厚氣息,因此詮釋時,我們傾向賦予更多戲劇張力,探索力度的極限,有時甚至會犧牲甜美的音色,又例如第四樂章,我們用一氣呵成的方式推進音樂,彷彿從天堂直接俯衝地獄,在我們的詮釋中,甜美已無處可尋。」 帕弗哈斯四重奏有自成一格的合奏練習模式,其稱為「慢燉」(slow cooking),練習時僅專注於少量曲目,深入挖掘每一個音樂細節。雅盧塞克指出:「我們通常花七到十天專心練習一首曲目,每次約三小時,之後會安排幾場小型的演出,藉由舞台的實戰經驗強化團員之間的默契;「練習小型演出」的模式會重複好幾次,直到達成我們心中理想的標準。所以,若你發現某首新曲目開始出現在我們的音樂會之中,就代表我們正『慢燉』它。不過貝多芬的作品,至今仍難以臻於我們心中完美的境界。」 他表示:「除了德弗札克以外,貝多芬是我們最喜愛的作曲家,他是天才中的天才。我們樂團每隔一至兩年就會練習一首貝多芬的作品,像是先前不斷演奏的《大賦格》,以及這幾年開始著手的Op. 135。在練習貝多芬作品之前,我們會完整分析樂曲,但每當理解貝多芬晚期作品的結構是如何與主題融合時,就會覺得貝多芬的才能是來自另一個世界,很難以言語描述其複雜與偉大。我們肯定有一天將會錄製貝多芬的作品,目前還沒到那個時候。」 帕弗哈斯四重奏取名自捷克作曲家帕弗哈斯(Pavel Haas,1899-1944),他1941年在泰瑞辛城被納粹逮捕入獄,三年後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留下三首精彩的弦樂四重奏。帕弗哈斯四重奏創團23年迄今,錄製的11張專輯張張獲獎,六度摘下英國《留聲機雜誌》大獎、兩次BBC音樂雜誌音樂獎,以及多次年度金音叉獎,其輝煌成就同期樂團難以企及;2022年,帕弗哈斯四重奏更被英國BBC音樂雜誌評為史上十大最佳弦樂四重奏之一。 ▊演出資訊 布拉格之春-帕弗哈斯四重奏之夜 10/22 (三) 19: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主辦:鵬博藝術 四重奏成員 小提琴|雅茹柯娃 Veronika Jarůkov 小提琴|茲維貝爾 Marek Zwiebel 中提琴|圖茲卡 imon Truszka 大提琴|雅盧塞克 Peter Jarůek 曲目 舒伯特:c小調第12號弦樂四重奏《四重奏斷章》 F. Schubert: Quartettsatz No. 12 in c minor, D. 703 貝多芬:F大調第16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5 L. v.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 16 in F major, Op. 135 中場休息 舒伯特:d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D. 810 F. Schubert: String Quartet No. 14 in d minor Death and the Maiden, D. 810

「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 國家音樂廳登場   與VIP共享心靈盛宴

「寵愛VIP舊客戶・共享音樂饗宴」,歐德集團感恩回饋舊客戶的年度音樂盛會「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於9月26日盛大登場。今年活動重返北台灣,選在被譽為世界百大音樂廳的「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並首度與全台唯一專注演出台灣音樂的「灣聲樂團」攜手合作,為歐德集團VIP舊客戶獻上一場充滿台灣情感與文化底蘊的音樂饗宴。 自2022年台北、2023年高雄、2024年台中後,歐德台灣之音巡演已成為年度品牌盛事。2025年特別邀請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指揮,以「台語流行音樂、校園民歌、電影主題曲」為演出主軸,帶領觀眾重溫台灣音樂的共同記憶,從經典民歌到動人旋律,串起跨世代的情感共鳴。 活動當日星光熠熠,藝人聶雲、楊昇達及挺著孕肚優雅亮相的若綺,胡嘉愛攜家帶眷、陳宥心與消化內科醫師林暘朝、音樂家張郁婕等也一同到場支持。適逢教師節前夕,近30位教育界代表蒞臨,包括多所大專校院、高中及國小的校長與教師,透過音樂凝聚,交流度過一個難忘的教師節。許多貴賓都給予高度讚賞表示「音樂帶來深深感動,宛如穿越時光回到青春記憶」;「帶家人朋友一起參加,備感尊榮且溫馨」。灣聲樂團透過專業的演奏與深情詮釋,讓本土音樂走進人心,也走向世界。 歐德集團董事長陳國都表示:「今年是歐德台灣之音第四年舉辦,再次回到國家音樂廳,很高興能與眾多老朋友重逢,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期盼所有貴賓都能度過一場美好的藝術饗宴,歐德將持續透過音樂與客戶交流、分享,讓幸福的共鳴延續。」

〈玻璃睪丸〉入圍文化部金音獎!趙少康:侮辱嘻哈文化 網:那麼棒怎不入圍金曲獎

曾說出「合法的飯幹嘛不要」的民進黨助理楊舒雅,近日以其作品〈玻璃睪丸〉入圍文化部金音獎最佳嘻哈歌曲,她本人也說「吐了一口氣」。不過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今天(22日)表示,台灣的華語歌曲本來叱吒華人圈,現在卻是這種歌在侮辱金音獎、侮辱嘻哈文化。網友則說,也只能拿黨營獎項了,「真的那麼棒怎麼不入圍金曲獎」。 〈玻璃睪丸〉歌詞充滿男性生殖器及不雅用語,入圍金音獎引發外界爭議,被罵「不演了」、「台上給錢、台下也給錢」。趙少康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不知道文化部是怎麼回事,這種歌能提高我們文化水準嗎?能增加公序良俗嗎?就算hip-pop發源地美國,也不會允許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歌由政府頒獎,如果是民間獎項也就算了。 趙少康說,評審標準難以想像,是因為入圍者政治正確,所以不管多麼低俗,還是可以入圍嗎?這對金音獎是侮辱,包括對嘻哈文化都是侮辱。 外界也發現此次金音獎評審中有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曾幫蔡英文造勢演唱,參與反服貿、四大公投不同意的創作者鄭宜農;以及曾製作大罷免影片的藝文工作者。對此趙少康說,我們贊同多元文化,但是現在民進黨已經把「多元」文化變成「單元」文化、「單極」文化,物以類聚,只有政治正確才會被民進黨看上,被請來做評審,增加他們在文化界份量,但長期來看這樣是自毀文化。 趙少康說,本來台灣的華語流行歌在華人圈是獨領風騷,也影響大陸,這是最好的統戰。現在搞這種低俗的睪丸文化,誰會歡迎呢?甚麼樣的國家社會能歡迎這種歌呢?因為政治介入,讓文化變得不堪聞問,沒有真正客觀標準;而且「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上面的喜歡這一套,頒獎給這種人,就誘導創作者去往這方面偏斜,不務正業、投機取巧、譁眾取寵的人愈來愈多,這其實是文化的悲哀。 網友則質疑,如果這首歌「真的那麼棒怎麼不入圍金曲獎,而是這種像是黨營的金音獎」。有網友說:「難怪台灣音樂慢慢沒落不是沒有原因的」、「台派又把一個獎項搞臭」、「非常好,那國慶典禮上台去唱吧」;還有網友說「自產自銷,笑死」、「賀!要飯成功」、「黨認定的抗中保台神曲」。

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大賽首獎得主梅爾森來台 9/28、29北高開獨奏會

5月甫榮獲伊莉莎白皇后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的荷蘭鋼琴家梅爾森(Nikola Meeuwsen),即將來台舉行得獎者音樂會。兩場獨奏會分別於28、29日兩天晚上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高雄衛武營表演廳登場,全面展現這位新科大賽得主音樂詮釋的深度與多樣面貌。演出曲目橫跨許多時期與風格,從舒曼《幻想曲》深刻的情感轉換、莫札特第四號鋼琴奏鳴曲的溫柔與輕快,到蕭士塔高維契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嚴謹結構與深沉內省,首首經典! 梅爾森的父親收藏滿屋子的老鋼琴家留聲機唱片,這些音樂珍品吸引著梅爾森,帶他走入古典音樂的世界。很早即展現音樂天賦的梅爾森,父母在他8歲時,省吃儉用購置一架閃閃發亮的史坦威平台鋼琴。梅爾森在YouTube上看到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走進卡內基音樂廳,將燕尾服下擺甩到椅子後的帥氣模樣,以及信手拈來如珍珠般的音樂,便立下志願,決心成為像他一樣的鋼琴家。 梅爾森在9歲贏得史坦威鋼琴大賽,11歲贏得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大賽。梅爾森18歲入選荷蘭著名古典音樂頻道AVROTROS Klassiek的新秀培訓計畫,有機會與許多音樂家合作,包括法國小提琴家杜梅(Augustin Dumay)、日本中提琴家今井信子(Nobuko Imai)、荷蘭小提琴家楊森(Janine Jansen)等人,展現無可限量的音樂才華。 梅爾森14歲起向名師帕契(Enrico Pace)學習,「我每個月都會前往義大利上課,我非常喜歡那裡的文化,當地博物館和建築令人驚艷。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我也逐漸明白,演奏的關鍵在於掌握整體的結構脈絡,並對每個樂句的詮釋有所思考。老師會說『這個和弦是這段樂句的關鍵。』但他從來不會說『你必須這樣彈。』他更傾向於給出可能性,然後讓你自己選擇。」 梅爾森表示:「我們經常交換對不同鋼琴家詮釋的看法。我們都認為米開蘭傑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演奏的拉威爾鋼琴協奏曲幾近神乎其技。音符精準到難以置信,卻又詩意盎然,如即興般自然流動。我意識到這正是我追求的方向:不是完美,而是思考如何將作品的性格傳達出來。」 他說:「太多可能性擺在眼前,而我無法全部都要,」梅爾森提及在得到大賽首獎之後對古典音樂事業的期待,最難的事情就是「拒絕」,他希望他有足夠的直覺引領他往正確的道路前進。 身為鋼琴家,梅爾森也特別提到讀譜的重要性,「這是一種完美融合智性與感性的閱讀行為。即使現在雙手還不能百分之百做到想要的聲音,也要一直讀譜,一直想像與拓展各種詮釋的可能性。」 演出資訊 2025年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大賽首獎得主 梅爾森鋼琴獨奏會 First Prize of the 2025 Queen Elisabeth Competition - Nikola Meeuwsen Piano Recital 9/28 (日)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9/29 (一) 19:30 高雄衛武營表演廳 孟德爾頌:莊嚴變奏曲,作品54 F. Mendelssohn: Variations srieuses, Op. 54 普羅高菲夫:魔鬼的暗示,作品四之四 S. Prokofiev: Suggestion Diabolique, Op. 4 No. 4 蕭士塔高維契:b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61 D. Shostakovich: Piano Sonata No. 2 in b minor, Op. 61 中場休息 莫札特:降E大調第四號鋼琴奏鳴曲,K. 282 (189g) W. A. Mozart: Piano Sonata No. 4 in E-flat major, K. 282 (189g) 舒曼:C大調幻想曲,作品17 R. Schumann: Fantasie in C major, Op. 17

歐德X灣聲活動開跑!「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邀舊客戶享音樂盛會

「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重回北台灣,活動開跑。歐德發出新聞稿指出,2025年9月26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首度攜手「灣聲樂團」,以全新曲目演繹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感恩,與舊客戶共享音樂盛會。 「國家音樂廳」為臺灣頂尖古典音樂表演場地,被譽為世界百大廳院之一,中國宮殿式建築、「鞋盒式」音樂廳設計,具國際優異音場效果,為樂迷呈現絕佳的聽覺與視覺享受。 「灣聲樂團」2017年成立,是全台唯一專注演出台灣音樂的專業樂團。每年演出逾150場,致力推動「台灣音樂國際化、古典音樂在地化」,三度入圍金曲獎,讓本土音樂走入人心、走向世界。 「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今年回到北台灣─國家音樂廳、攜手灣聲樂團,演奏台語流行音樂、校園民歌及電影主題曲為主軸,由李哲藝音樂總監擔任指揮。歐德新聞稿表示,感謝全台各地歐德VIP舊客戶,對歐德集團的長期支持與陪伴,也盼共享台灣之音帶來的心靈盛宴。 歐德集團董事長陳國都表示,「歐德台灣之音從2022年台北、2023年高雄、2024年台中,2025年再度巡回到台北,每場都受到舊客戶熱烈回響,簡單的事重複作,就是不簡單,好的事持續做,就是好上加好,讓我們一起相約,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 歐德集團邀請舊客戶9月26日(五)到台北國家音樂廳感受台灣之音的魅力。詳細報名資訊,請鎖定歐德傢俱、優渥設計、巧寓舍計官網,線上選位時間:8/22(五)中午12時起,名額有限,行動要快! 【歐德台灣之音】 時間:2025年9月 26日 (五)19:30 (19:00前報到)) 地點:國家音樂廳 歐德傢俱 https://www.order.com.tw 優渥設計 https://www.uwood.com.tw/ 巧寓舍計 https://ciaocasa.com.tw/

國旗被撤、名稱遭改!六龜「尼布恩」逆風奪冠 唱出台灣最動人的聲音

7月27日,來自高雄六龜區的尼布恩合唱團在日本東京取得國際合唱大賽冠軍。高雄市長陳其邁得知喜訊後,透過臉書稱讚孩子們:「你們很棒!」比賽中還有段插曲,就是大陸抗議要求撤下中華民國國旗,唱名也從「台灣」改成「中華台北」。 主辦單位26日接獲抗議後,臨時通知台灣參賽隊伍,必須撤下會場第一生命音樂廳內懸掛的國旗,上台名稱也必須從Taiwan(台灣)改成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 經駐日代表處與合唱團,及一同到日本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積極向主辦單位交涉,主辦單位最終仍決定將參賽名稱片面改為「中華台北」,及不懸掛所有參賽國國旗。不過,這不影響尼布恩合唱團,以宛如天籟之聲奪得民謠組金牌。 指揮陳俊志醫師透過臉書發文說,紐西蘭的比賽後,歷經一年的成長,尼布恩的孩子們到了日本參加東京國際合唱大賽。謝謝高醫學長、姐的幫忙。讓大家在醫院有一個空間可以練習,好好準備明天的比賽。 賽前,陸方抗議,主辦方說,比賽會場的國旗必須撤下,上台的名稱也必須從Taiwan改成Chinese Taipei。還好,有立委邱議瑩的幫忙,讓孩子們能上台好好比賽。陳俊志認為,國際情勢如此複雜,但音樂該是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才對。透過音樂,讓大家多認識台灣。 陳其邁也透過臉書說,雖然孩子們心情受到影響,但仍舊以95.9高分,奪得民謠組金牌。大家站上世界舞台,唱出屬於這塊土地的歌,溫柔的力量終將感動人心。他感謝陳俊志等師長的付出。 尼布恩合唱團的故事,是來自六年級生陳俊志醫師多年來上山區教導孩子,讓學生認識音樂的美好,與孩子們打成一片。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多次到六龜出席音樂會,為各校的學生們加油打氣,並誇讚這屬於國際級的合唱團。 「尼布恩」一名是因為陳俊志要在山上開牙科診所,他徵求孩子的命名,最終以牙齒的布農族語牙齒(Nibun)為名。該診所也是六龜唯一的孩童牙齒專科診所。此外,陳俊志並與同好開設「尼布恩學堂」,為孩子們加強功課。

桃園國樂節8月登場 張善政邀市民共襄夏日音樂盛宴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4)日下午前往中壢藝術館,出席「2025桃園國樂節」記者會。張善政表示,國樂節為桃園年度重要音樂盛事,今(114)年以「金玉琅琅」為主題,於8月2日、3日及9日、10日連續兩個週末晚間,在中壢藝術館舉行4場精彩演出,將由桃園市國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等國內外頂尖國樂團隊與演奏家接力登台,歡迎市民朋友把握機會,共享夏日音樂饗宴。 張善政特別感謝天成醫療集團、禾聯碩股份有限公司及華藏淨宗弘化基金會,連續三年支持本活動,作為桃園藝文活動重要後盾,市府也將持續透過優質文化展演,深化在地藝文發展。 桃園市文化局表示,今年開幕音樂會將邀集來自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多位琵琶名家聯袂登台,展現亞洲國樂的交流與融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嘉義民族管弦樂團」也將來桃園演出,深化城市間的文化互動與交流;壓軸的閉幕音樂會,則由國際知名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帶來融合中西樂元素的精彩演出,展現國樂多元跨界的可能性。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網址:https://reurl.cc/EQ2WgR),或造訪「桃園市國樂團」粉絲專頁(網址:https://reurl.cc/WOEO7x)查詢。 今日包括市議員舒翠玲、陳美梅、王仙蓮、劉曾玉春、謝美英、市府文化局長邱正生、中壢區長李日強、忠貞國小校長魏秀蓮、禾聯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欽宏、天成醫療集團院長鄭貴麟、桃園市國樂團團長林子鈺、首席指揮瞿春泉、指揮張佳韻、安敬業、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黃堃儼、御樂古箏樂團藝術總監余御鴻、臺北市立國樂團琵琶首席鄭聞欣、高雄市國樂團琵琶演奏家莊雪曼、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琵琶演奏家劉昀臻等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