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於4月27日的「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中,再次重申推動健康台灣政策的決心,賴總統強調,政府將積極推動智慧醫療、智慧醫院與生技產業,凝聚醫界力量,為台灣民眾健康打造更完整的守護網。配合政府對再生醫療與生技產業的高度重視,衛福部也於近期指出,正在研擬設置保存國人細胞資源的「細胞保存庫」,加速推動再生醫學產業。該政策的公布,不僅讓台灣生技產業鏈的發展藍圖也更加明確,也為細胞儲存服務業者增加肯定與信心。 作為國內唯一取得日本京都大學iPSC(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合法商業授權的企業,三顧已建構完整的iPSC細胞儲存平台,加上樂迦竹北廠將落成啟用,在政策落地後,將可立即提供最頂級的iPSC細胞儲存服務,可望滿足國人從儲存到未來再生醫療應用的全方位需求。 iPSC(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是由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所於2006年發明。iPSC可以將皮膚、血液等成體細胞,轉化為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再生能力的多功能細胞,優於其他來源的間質幹細胞,且iPSC的分化能力不遜於胚胎幹細胞,亦不會產生倫理問題,成為再生醫學最被寄與厚望的領域。 iPSC技術作為再生醫療領域的革命性突破,隨著研究的深入與技術的成熟,iPSC不僅能分化為心肌細胞、神經細胞、視網膜細胞等多種功能性細胞,用於心臟病、中風、視力損傷等重大疾病的臨床修復,展現出個人化精準醫療的可能性及潛力。不僅如此,若透過患者自體細胞製成iPSC,可避免免疫排斥,並依個人特性設計專屬治療方案,開啟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精準醫療時代。 iPSC技術也正迅速成為新藥開發的重要平台。研究人員能以iPSC製成疾病特有的細胞模型,大幅加速藥物篩選與治療機轉研究,縮短新藥開發週期,提高成功率,為醫藥產業帶來新的動能。近期在日本世博會展示的「iPSC誘導心臟層片」有望在近年上市。隨著iPSC技術不斷推展、創新,未來也具備人工器官製造(如肝臟、腎臟等組織器官生產)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三顧子公司樂迦再生領先於去(2024)年獲得日本iPSC Academia Japan, Inc.的全球商業授權,授權範圍包含iPSC及其外泌體的商業使用,成為台灣唯一獲得商業授權的企業。三顧集團旋即於同年11月開辦iPSC家族儲存業務,成為最受矚目的細胞儲存項目,推廣在健康時即進行iPSC的儲存,領先iPSC技術的創始國日本。 在儲存方面,三顧與樂迦借鑑日本iPS細胞研究所基金會(CiRA)的過去經驗,以提供的家族儲存商業模式,成為最理想的解決方案,透過民間機構的商業模式輔助,得以加速其創新應用的開發速度,且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解決公部門的經費問題,加速再生醫療的普及速度,讓細胞資料庫的維持經費的問題得以解決。 此外,iPSC的普及化,還有賴於生產技術的支援。三顧集團的iPSC技術開發團隊,已累積相當多經驗,從實驗步驟的標準操作程序(SOP)到品質文件的建立,已建立相關的技術平台,加上明年樂迦竹北廠將落成啟用,符合PIC/S GMP規格要求,且採數位化全自動化生產,可提供優質且符合需求的再生細胞,協助健康台灣的政策目標快速達標,將可望將推動臺灣再生醫學領域更向前,成為亞洲再生醫學的標竿。
醫療
56歲王先生平常愛唱歌,聚會時總會上台獻藝,但近來他唱歌時常狂咳不已,呼吸也變得急促,就醫檢查時,醫師詢問有無抽菸,發現他的菸齡竟長達30年,於是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果然在右上肺發現一顆約2公分、邊緣不規則腫瘤,切除後證實為惡性,所幸並未擴散,讓他又能一展歌喉。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周奇霈指出,患者右上肺部腫瘤為早期肺癌,雖然病灶僅2公分,但其形狀及位置具高度惡性可能,且肺癌即使在早期也容易透過淋巴系統擴散,因此建議手術切除腫瘤所在的肺葉,還需一併清除多處縱膈與肺門的淋巴結,以確認是否已有轉移。 經評估後,醫療團隊採用微創胸腔鏡方式,避免傳統開胸手術造成的廣泛組織損傷,術中會先在胸部位切開2個小切口,之後伸入內視鏡與特殊器械,完成右上肺葉的完整切除及區域淋巴結廓清,手術時間約2-3小時,順利完成後,患者隔天便轉入普通病房觀察,五天後順利出院。 術後醫療團隊也將病理報告送往化驗,結果證實為第一期肺腺癌,所幸腫瘤尚未擴散至淋巴結,屬於早期發現,對多數肺癌患者而言是一個相對樂觀的結果,因此王先生回診時也透露已經徹底戒菸,不僅呼吸通暢許多,生活逐漸重回正軌,他希望可以多陪伴家人,笑說「最好還可以多唱幾年歌就更好了」。 一般肺葉切除後,肺功能不可避免會下降,上樓梯或快速行走時將明顯感覺氣喘,對生活品質會有部分影響。部分患者可能也出現術後慢性咳嗽、胸悶或胸壁緊繃等不適感。周奇霈醫師表示,透過積極呼吸復健、藥物治療慢慢緩解,至於手術中移除肺門及縱膈的淋巴結,有可能導致局部淋巴液回流受阻,進而造成淋巴水腫、漿液滲出或術後胸腔積液增加等問題。 周奇霈醫師強調,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對肺癌早期偵測十分重要,尤其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因此也被稱為「癌王」,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在出現咳嗽、咳血或胸痛等警訊時已屬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若能透過篩檢提早發現,可將肺癌死亡率降低20%至30%,不僅是保護自身,更是給家人一份保障。 名醫會客室/安樂死是提升台灣死亡品質與人權的重要指標 沒症狀就停藥? 小心加重氣喘惡化 中醫針藥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改善「口乾」、「麻木」、「僵硬」 嬰幼兒不會說話 感冒變喘警覺RSV病毒 博太失智症新藥 獲美FDA核准二期試驗
74歲黃女士10年前因右側甲狀腺結節問題,在他院接受手術切除,術後定期在台北慈濟醫院追蹤左側甲狀腺結節,並持續服用甲狀腺素控制。三年前她發現左側結節逐漸增大,但切片數次均屬良性,在未影響生活的情況下,黃女士選擇持續觀察。然而,近期她因吞嚥困難、摸到頸部腫脹,被新陳代謝科轉至一般外科評估手術必要性,因結節已經侵犯胸腔,再轉至胸腔外科洪嘉聰醫師門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黃女士的氣管已經被13公分大的結節壓迫偏移至右側,雖然呼吸未受影響,但她決定接受手術。洪嘉聰醫師沿著黃女士10年前手術留下約7公分的頸部傷口切開,將芭樂般大的結節和甲狀腺一併摘除。 甲狀腺位於頸部正中央,靠近喉部和氣管兩側,分左右兩葉,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素,調控人體的新陳代謝、體溫維持及能量消耗,對人體運作至關重要。洪嘉聰醫師指出,據國外統計,甲狀腺結節的盛行率約為4%,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四倍,但儘管大部分結節屬於良性,仍有5%的機率會發展成癌症。臨床上長至胸腔的甲狀腺結節並不常見,許多患者也未有明顯症狀,通常只有當結節壓迫氣管、食道、喉返神經或其他重要結構影響呼吸、吞嚥甚至聲音沙啞等狀況,才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在診斷上,醫師會以超音波檢查確認結節數量,必要時也會以切片穿刺評估其為良性或惡性,也可透過電腦斷層確定甲狀腺結節是否侵犯胸腔。洪嘉聰醫師說明,此類手術大部分是一般外科操刀,但若侵犯到胸腔,即會轉由對胸腔構造較了解的胸腔外科醫師進行。一般來說,會在喉部下方劃一橫的袖狀切口,逐步分離頸部結節,將甲狀腺血管結紮,最後將長至胸腔的結節掏出;而部分甲狀腺結節因生長位置特殊或體積龐大,會採用正中胸骨切開術,以確保完整切除及避免術中出血風險。 甲狀腺在人體的功能相當重要,倘若摘除,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維持人體所需之新陳代謝,但甲狀腺結節發生原因尚無確切說法。洪嘉聰醫師提醒,民眾平時可以自行觸摸頸部檢查,若發現腫塊,應儘早就醫評估,透過影像學檢查確認腫塊特性,及早診治,避免腫瘤增大壓迫呼吸道、食道或神經,影響生活功能。 名醫會客室/安樂死是提升台灣死亡品質與人權的重要指標 沒症狀就停藥? 小心加重氣喘惡化 中醫針藥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改善「口乾」、「麻木」、「僵硬」 嬰幼兒不會說話 感冒變喘警覺RSV病毒 博太失智症新藥 獲美FDA核准二期試驗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台大公衛學院公布陳端容教授主持的「醫師協助死亡」調查研究結果,該研究調查民眾是否支持在下列三種情況下由醫師協助死亡,共訪問三九九二名成人。第一類針對疾病末期且預期壽命有限、具無法忍受痛苦者,如癌症末期,高達百分之八十六點二支持可要求醫助死亡。其次,疾病非末期但無法治癒,且身上有無法忍受的痛苦,如漸凍人等罕病,支持度達百分之七十九點六。第三、病人嚴重喪失認知能力,疾病無法治癒也無改善方式,如極重度失智,支持度百分之七十二點六。 在「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書中,說明美國只有第一類病人符合醫助死亡的資格,事實上幫助有限,因為病人將於半年內死亡不容易精準預測,病人通過嚴格而冗長的審核過程以後,可能已經在極度痛苦中死亡,或者已喪失自行服用藥物的能力。「死於安樂:加拿大安樂死醫師的善終現場紀錄與反思」作者表示只有美國的醫助死亡對象有預期生命長短的限制,在歐洲和加拿大上述第一和第二類病人都被涵蓋在內,這樣比較能真正發揮助人效果。在醫助死亡合法的國家,第三類對象通常不被包含在內,這類病人在台灣可以依據「安寧緩和條例」和「病人自主權利法」撤除維生醫療,得到自然死亡的結果。 醫助死亡支持度較高族群,包括廿至卅九歲年輕人、男性、無宗教信仰者及照服員。年輕人多持個人主義,支持病人有自主選擇權利,但年長者及女性認為「延命是孝道」,不支持醫助死亡。無宗教信仰者相較有宗教信仰者,更傾向認同人道及自由主義,認為罹患絕症時,個人有權利決定如何死亡。我們可以發現,反對者是考量到自己的信念而捍衛之,贊成者則是以病人為中心,考量到病人的利益和人權。 目前沒有公布調查對象中醫療人員和照服員的人數,但結果顯示所有的醫療人員皆反對醫助死亡,而照服員是支持度最高的族群。這反映了身居第一線的照顧者最能感受到醫療的侷限與病人的痛苦難當,而醫療人員(尤其是醫師)因為「救人」為其天職,而無法接受造成病人死亡的醫療方式,服膺於專業的信念,而非以病人為中心。「死於安樂」的作者,在書中感性的描述她協助病人死亡得到解脫,其所帶來的喜悅與接生新生兒的喜悅性質非常類似。有位病人在她施予藥物之前的最後遺言是:「葛林醫師,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荒謬,但我感覺你救了我一命。謝謝你幫我實現這個心願。」聽來耐人尋味。「Save my life」也可以說是拯救了我的生活,讓我不必活在煉獄之中。 本研究極可能醫療人員樣本數不夠,所以得到全體反對的結果,事實上我認識非常多認同甚至推動安樂死立法的醫師。個人建議需要針對醫療人員單獨做一個調查,可以釐清贊成醫助死亡的醫療人員有多少比例。所有通過安樂死法案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全體國民皆贊成的,更沒有醫療人員高比例贊成的案例。如果尊重民眾的需求,而通過了尊嚴善終法案,只需要少數的醫師願意協助鑑定病人是否符合資格即可,需要親自施予致死藥物的醫師人數更少。 「死於安樂」作者表示,在所有通過安樂死的國家若可以選擇醫師施予藥物或者病人自行服藥,病人幾乎都會選擇由醫師施予藥物,而執行地點最常見的是病人的住所。所以在做醫師意願調查的時候,要對於在醫院、診所、居家醫療的三類醫師分別調查,極可能居家醫療的醫師有較高的比例贊同醫助死亡,而他們正是到府執行安樂死的最理想對象。 通過安樂死的國家,死亡人口中有百分之一到四需要安樂死的服務,台灣目前每年死亡人口約二十萬人,所以僅有兩千人,最多八千人需要,或者說能通過審查。有報導指出擔心通過安樂死將妨礙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這應該只是一種沒有根據的臆測,因為所有通過安樂死的國家,他們都同時發展出健全的安寧緩和療護,兩者可並行而不衝突。台灣目前安寧病房不足九百床,二〇二二年服務一萬四千多人,安寧共照五萬五千人,居家安寧服務一萬五千人,顯示安寧醫療資源仍嚴重不足。不論有沒有安樂死立法,都需要強化安寧醫療的服務量與服務品質,不會因為少數病人多了一種選擇,而影響了該科的發展。安樂死的通過,應該是提升台灣死亡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也提高了台灣的人權。 沒症狀就停藥? 小心加重氣喘惡化 中醫針藥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改善「口乾」、「麻木」、「僵硬」 嬰幼兒不會說話 感冒變喘警覺RSV病毒 博太失智症新藥 獲美FDA核准二期試驗 胃癌轉肝癌治療挑戰大 三管齊下腫瘤先縮小再切除
66歲林太太長年在夜市擺攤,15年前曾因脊椎滑脫接受第四腰椎至第一薦椎融合手術,五年多來再度出現腰痛與大腿酸麻,近兩個月疼痛加劇,休息吃藥加復健仍無法改善,北部及中部醫學中心醫師大多建議移除原本骨釘並延長固定,這樣手術傷口將近20公分,且大範圍破壞背部肌肉,術後休養需三至六個月,讓林太太既害怕又無助。經朋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就診,骨科部黃贊文部長檢查發現其原本固定的腰椎上方鄰近節,出現新的椎管狹窄而導致神經壓迫。後來轉介至該院微創脊椎中心由李建穎主任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當天即能下床,隔天出院,一週後恢復日常生活,四週後便能再次擺攤。 黃贊文部長指出,這類「鄰近節脊椎狹窄症」常見於曾接受脊椎融合手術後又經常彎腰搬重物的病人。因為已固定的椎體無法活動,壓力轉移到鄰近椎節,導致鄰近椎節退化而產生新的椎管狹窄壓迫神經。若無滑脫或不穩情形,可考慮微創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免除大傷口與肌肉破壞。 李建穎主任補充,傳統手術雖也能有效治療「鄰近節脊椎狹窄症」,但傷口會比第一次開刀時還要來得大。除了要移除原先固定的骨釘以外,還要往上多固定1至2個椎體(2到4支骨釘)做延長融合,對正常組織和肌肉會造成很大的破壞。此外,原先開刀過的部位其組織也會有沾黏情形,更增加手術困難度。病人的恢復期較長,且常常會出現背部肌肉無力的問題。 李建穎主任指出,由於林太太的「鄰近節脊椎狹窄症」並沒有脊椎不穩定的狀況,因此建議使用「微創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僅在背部開一個0.8公分左右的小傷口,透過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影像系統,手術器械便能精準移除林太太增生的骨頭、椎間盤和黃韌帶,解除神經的壓迫。由於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影像系統可以清楚放大手術影像,有效減少出血量和避免正常組織受損,降低手術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 李建穎主任提醒,姿勢不良、體重過重及過度使用腰椎負重的人是屬於脊椎狹窄症的高危險群。當接受手術治療後更應該好好保養身體。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退化、黃韌帶變厚和關節骨刺增生等都可能造成「鄰近節脊椎狹窄症」引發相關症狀。若再次出現持續的背痛、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甚至行走困難,應盡早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及治療,以免症狀惡化影響生活品質。 沒症狀就停藥? 小心加重氣喘惡化 中醫針藥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改善「口乾」、「麻木」、「僵硬」 嬰幼兒不會說話 感冒變喘警覺RSV病毒 博太失智症新藥 獲美FDA核准二期試驗 胃癌轉肝癌治療挑戰大 三管齊下腫瘤先縮小再切除
近來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引起各方面的討論,就連民眾常吃的維他命也成為焦點。有網友說,同樣100微克維他命K2+D3,台灣30顆要價超過600元,購物網站上100顆只要300元。就算加上關稅,到國外買還是便宜,直指台灣政府不顧人民的荷包,把人民的荷包當成提款機。 維他命近來幾乎是許多民眾日常必需品,包含顧眼睛的維他命,或其他顧腦、健全神經元等「食品」。只有高劑量的維他命才屬於藥品,中低劑量都屬於食品。因此,市場上維他命的生意競爭激烈。 網友嘲諷,要感謝川普總統,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讓台灣民眾意識到保健品降稅問題,不然,官員們可能會繼續演下去。 網友指出,保健食品就是政府的提款機,稅收與生技業利益大到驚人,竟可以因此不顧民眾的荷包,台灣維他命貴得離譜。也有人說,台灣的維他命很貴,但功效卻是問號,賺的就是信仰或包裝,以及智商稅。 在一片嘲諷聲中,也有網友建議,他都向有良心的藥局或熟悉的醫師購買,感覺比較有保障,也不會被騙。 根據《2023食品產業年鑑》,台灣民眾一年吃掉高達1059億元的膳食補充劑,且售價比美國貴2到3倍,只要台灣人出國,到藥妝店購買維他命已經成為必備行程。
「惡化當症狀」、「症狀當診斷」這些是氣喘病人常見的錯誤迷思,為避免病人因氣喘迷思影響疾病控制,響應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今年世界氣喘日宣導主題「讓所有人都能獲得吸入劑治療」,國泰綜合醫院舉辦世界氣喘日活動,盼破解民眾的迷思,健全氣喘知能,並依照醫囑按時吸藥,才能有效控制。 37歲林先生從小就是氣喘病人,但他認為平常沒症狀出現,就沒有依照醫囑規律吸藥,導致經常嚴重氣喘發作跑急診,反而需要加重用藥來治療,也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諸如搬重物、運動、上樓梯皆會因支氣管攣縮造成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氣喘症狀,進而影響工作及家庭,家人更因此要幫他負擔更多家務事,讓他終日悶悶不樂。 國泰綜合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吳錦桐指出,有許多病人跟林先生一樣,常有「惡化當症狀」、「症狀當診斷」的迷思,覺得氣喘控制到沒症狀就算康復,總是會擔心吸入劑因含有類固醇,故認為沒症狀就少吸,但其實只有長期口服大量類固醇,才會導致全身性副作用,而含有類固醇吸入劑藥物是以口將藥物吸入氣管,局部治療降低氣管慢性發炎,所以每日吸入類固醇藥物的劑量是口服藥物的1/10,甚至更少。其實氣喘是慢性病,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才能降低氣管過敏性發炎,降低發作,千萬勿因無症狀而停止吸藥,等有症狀時,反而需常跑急診,甚至住院插管,不僅增加風險,也打亂日常作息。此外,這些長期沒有控制的氣喘病人,久而久之,氣道可能會因長期慢性發炎而變形,造成呼吸道阻塞,肺功能變差,後續導致呼吸系統變得脆弱,反而經不起普通的健康挑戰! 吳錦桐醫師也分享,還有病人有「有喘不知喘」、「無喘非氣喘」的迷思。52歲黃小姐因喘咳、發燒住院,診斷出流感併發肺炎及氣喘,經問診發現黃小姐平日只要天氣溫差大或梅雨季來臨,就會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症狀,由於狀況因季節天候時好時壞,她並不以為意,直到這次住院診斷出氣喘,才恍然大悟。之後接受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治療,幾乎不再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中醫針藥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改善「口乾」、「麻木」、「僵硬」 嬰幼兒不會說話 感冒變喘警覺RSV病毒 博太失智症新藥 獲美FDA核准二期試驗 胃癌轉肝癌治療挑戰大 三管齊下腫瘤先縮小再切除 阿嬤腰痛卻查不出毛病 細心醫一眼看出問題
27歲的個案深愛運動,三年前被診斷為大腸癌三期,開刀手術拿掉25公分惡性腫瘤,由於傷口靠近低位直腸,有長達半年時間必須倚賴人工造口。但個案早已計畫好要去蘭嶼玩水,「想做喜歡的事。」因此,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國際傷口造口師吳佩芳討論,確認做好防護機制避免感染。個案到蘭嶼不僅帶著人口造口深入到六米深海玩水報平安,還開心和人工造口拍照打卡,隨時和國際傷口造口師吳佩芳分享最新狀況,感謝讓他美夢成真。 吳佩芳說,為了幫個案完成夢想,行前多次討論想解決方案,最後擬定選用防水特性較好的造口裝置,並建議活動前1-2小時避免大量飲食,選擇連身遮蔽式泳衣,例如高腰泳褲。為了確保造口袋黏貼牢固,也使用防水貼片,並且在下水前1~2小時更換新的造口袋,排空造口內排泄物,避免袋子因濕氣或汗水而影響黏性,以及不要做彎腰等過大的動作。個案按照吳佩芳的步驟,7天蘭嶼行程下水6次,玩的開心,完全沒有被感染。 圖:國際傷口造口師吳佩芳/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國際傷口造口師吳佩芳在一年前,取得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國際級認證,起初於門診見到造口人的皮膚損傷嚴重,院內沒有造口護理師可以協助,與主管溝通後轉任,她擁有約12年臨床經驗,下定決心考取國際認證,經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篩選而錄取,順利參加完整訓練課程,經歷兩年國際證照的醫學中心訓練及考核,一次就考取國際傷口造口師認證,於2024年取得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國際級認證書。 吳佩芳說,考上國際傷口造口師認證,是一項很大的鼓勵,她更專精術前規劃與造口定位,依照病患的身體型態、生活習慣、衣著習慣等,協助醫師進行最佳造口位置規劃,減少術後併發症如造口滲漏、皮膚損傷等狀況,提升手術成果與生活品質,她建議,低位直腸切除病患適當狀況下可執行提肛運動 術後增加核心肌群運動。同時,透過傷口造口師的專業減少術後併發症,預防造口周圍皮膚炎、造口壞疽、凹陷或脫垂等情形,降低再入院率與醫療成本,促進病患自我照護能力。吳佩芳也提到,病患術後教育與心理調適很重要,造口病患常伴隨焦慮、羞恥感與自尊受損。造口護理師透過衛教與心理支持,幫助病患建立自我照護信心與日常生活獨立性。 巨大肌瘤將子宮擠歪 手術移除喜獲麟兒 癌友腰痠背痛要注意 這五種癌症骨轉移比率高 3D列印與覆膜支架 成功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九歲童感冒竟併發嚴重感染 眼瞼腫得像麵龜 別鐵齒!五癌篩檢年首年檢出500例肺癌
60歲蔡先生是口腔癌病人,曾接受左臉腫瘤廣泛性切除與淋巴清除術,並取左側大腿皮瓣修復左側臉頰。儘管歷經完整的放射線與化學治療,但在放射線治療中段開始便出現口乾舌燥,並隨著放射線治療進行而持續加重。放射線治療結束後症狀仍無緩解,口中感無唾液,進食固體食物困難,感乾燥致無法吞嚥,只能喝流質補給品或者喝湯,連粥都喝不下去,胃口不佳,夜眠時因口乾而需頻繁起身喝水,卻又導致頻尿,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此症狀持續了三個月皆無改善,加上放射線治療與術後的頸部僵硬更令其十分困擾,因此到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許晉嘉的門診就醫。 許醫師經鑑別診斷後,判斷蔡先生屬於血瘀合併氣虛與心陽不足,經過一週的中藥合併針灸治療,隔週回診病人驚訝的發現自己口乾舌燥有明顯緩解,再經兩週的治療後,蔡先生表示口中逐漸產生口水,也開始吃瘦肉粥、豆腐羹等半流質飲食,吞嚥能力進步,胃口也逐漸好了起來。夜間起身喝水、小便的次數也從一小時一次,進步至二到三小時才一次。同時,因先前化學治療而產生的手腳無力、痠脹、麻木感,以及頸部的僵硬感也都在中藥合併針灸後得到了緩解。整體狀況進步明顯,尤其針對口乾舌燥的改善幅度令病人驚奇,隨著進食增加與睡眠品質提升後體能也逐漸進步。 放射線治療後不適,針灸配合個人化中醫治療可緩解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許晉嘉提到,針對放射線治療後口乾,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多為支持性照護,包含使用漱口水、嚼口香糖、並衛教少量頻繁飲水等,部分病人會使用促進唾液腺分泌的口服藥物,然仍有許多病人症狀仍無緩解或緩解有限,進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放射線治療是現代醫學產生後才有的癌症治療手段,因此在中醫傳統典籍中並無針對放射線治療後產生之口乾舌燥的相關描述。現代中醫認為放射線治療屬於急性火毒,在短期容易造成局部陰液津液不足的「陰虛」與「燥」,然而隨著照射劑量的累積與局部受損,「瘀」則逐漸產生。 久瘀形成後產生局部氣血循環障礙,常衍伸出「氣血虛、陽虛」等病態。然而每個人所接受之放射治療強度、是否合併化學治療、生活習慣、體質等皆有差異,而不同癌症因為放射線所照射的部位不同,也常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例如子宮內膜癌與攝護腺癌放射線照射後容易出現頻尿、肺癌容易乾咳、大腸癌容易有放射性腸炎等),無法以完全相同之處方或者針法處理,須由「望、聞、問、切」判斷病人證型,且找出最適合的個人化處方,藉此改善病人的症狀。 巨大肌瘤將子宮擠歪 手術移除喜獲麟兒 癌友腰痠背痛要注意 這五種癌症骨轉移比率高 3D列印與覆膜支架 成功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九歲童感冒竟併發嚴重感染 眼瞼腫得像麵龜 別鐵齒!五癌篩檢年首年檢出500例肺癌
35歲蔡姓女患者,6年前因罹患子宮肌瘤接受過肌瘤切除手術,術後隔2年肌瘤復發再度接受手術治療;沒想到近2年因想要懷孕進行孕前檢查時,卻再度發現子宮內又再復發肌瘤,因此到童綜合醫院婦產科診療。經劉錦成主任檢查後發現肌瘤巨大,核磁共振(MRI)影像下,發現是多發性肌瘤組成,整體加起來大小約24公分,過大如一顆哈密瓜大小,導致整個子宮被肌瘤推擠向上,位移到上腹部,只能進行傳統開腹切除手術。手術時因肌瘤過大加上位置關係術中發生子宮頸與子宮連接處斷裂,最後將整個子宮肌瘤切除後,再行子宮頸與子宮進行縫合,術後復原良好。後來進行試管受孕也順利懷孕,並在劉錦成主任悉心產檢照護下,每次產檢都特別提醒患者懷孕過程中必須隨時注意子宮破裂的癥兆,直到去年12月剖腹生產出一名健康可愛的男寶寶,術中檢視之前子宮頸與子宮連接處縫合傷口相當完整癒合良好,讓患者與家人都非常歡喜,並且感謝劉錦成主任與團隊的醫療協助。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劉錦成主任表示,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內肌肉細胞形成,好發於30歲以上的女性,可能每四人就有一人會罹患子宮肌瘤,雖然大部分是良性腫瘤,但仍需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子宮肌瘤大多沒有症狀,但肌瘤所在位置與大小會影響身體器官,臨床上有子宮異常出血、經血過多導致貧血,或是因壓迫產生下腹痛、不孕、流產等情況。 個案表示原本擔心縫合處會有影響,怕懷孕到生產時會有狀況,還好後面順利試管受孕,加上主任每次產檢時都溫馨提醒要注意子宮破裂的癥兆,整個懷孕過程與生產都完全沒有影響,剖腹生產時發現傷口癒合非常好,產後復原良好,寶寶也非常健康,非常感謝劉主任一路上的幫忙。 劉錦成主任指出,子宮肌瘤雖然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但若不進行治療,可能出現更多其他不適症狀,如月經增多、經期延長、下腹脹痛、腰酸背痛、嚴重者導致貧血、流產、不孕等。呼籲女性朋友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由專科醫師進行專業診療,即早發現疾病即早治療。 癌友腰痠背痛要注意 這五種癌症骨轉移比率高 3D列印與覆膜支架 成功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九歲童感冒竟併發嚴重感染 眼瞼腫得像麵龜 別鐵齒!五癌篩檢年首年檢出500例肺癌 院長阿公講故事 為偏鄉醫療募書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