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醫療

世界鎮痛日 50歲以上者建議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國際疼痛學會定從2004年開始,將每年10月第三個周一訂為「世界鎮痛日」,按時間來說今天(21日)也就是「世界鎮痛日」。世界衛生組織於2000年即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的理論。帶狀皰疹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疼痛,也被公認為世界級疼痛性疾病,給患者帶來了難以忍受的痛苦。 據上游新聞報導,大陸有超過3億人正在遭受慢性疼痛,疼痛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後第三大健康問題。其中,中老年慢病人群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更高。帶狀皰疹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疼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被公認為世界級疼痛性疾病,給患者帶來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帶狀皰疹發病率在50歲以上人群中顯著上升,在感染後不僅面臨急性疼痛,後遺症神經痛更是危害其身心健康,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也讓部分患者染上憂鬱症。 帶狀疱疹中醫又稱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皮蛇、白蛇、飛蛇,是一種病毒性疾病,特徵為局部出現強烈疼痛的群聚皮膚水泡。典型病徵為在身體左側或右側或臉部呈現帶狀的水痘,水痘出現前2至4天會出現麻刺感或局部疼痛。 上游新聞指出,大陸50歲以上人群每年新發帶狀皰疹約156萬人。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如灼燒、電擊、刀刺般,可能更甚於分娩陣痛、慢性癌痛等。資料顯示,30%~50%的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疼痛持續超過1年,部分病程甚至達到10年或更長。 據台灣衛服部官網指出,曾經得過帶狀疱疹者,痊癒後可能會再復發。且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具帶狀疱疹病史者、及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包含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癌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溼性關節炎、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等。 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等患者患帶狀皰疹後感受的痛感更強。慢性病人群一旦發生感染,有可能導致原有慢性病加重,出現臨床不良健康結局甚至增加死亡風險。因此,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需要通過接種疫苗來積極預防帶狀皰疹。 接種疫苗是提高中老年人疾病預防能力、提升免疫力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衛服部建議,如具接種需求,建議可至醫院或診所洽詢,經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目前台灣的自費疫苗有兩種,: 1、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成人,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建議接種1劑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以預防帶狀疱疹及相關併發症。 2、非活性基因重組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成人、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建議接種2劑非活性基因重組蛋白帶狀疱疹疫苗,2劑間隔2-6個月,以預防帶狀疱疹及相關併發症。

兩個以上關節持續腫痛六週 可能是風濕性關節炎

一位42歲家庭主婦,最近因手指關節腫痛無力,煮飯炒菜後,盛裝飯菜時經常摔破碗碟,心疼又心懼而求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免疫風濕科孟家駒醫師表示,該婦女是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而不自知,透過先進的超音波檢查,發現不但多個手指關節有關節炎,連兩手的腕關節都發炎了,目前經免疫藥物治療,已大幅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痛苦。 這位婦女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兩手中指和食指有腫痛無力的感覺而已,不以為意,偶爾到藥局買止痛藥吃吃,雖然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不吃又痛,痛了又吃,這樣持續了一年多,直到最近因頻頻摔破碗碟,心生害怕,才到澄清醫院免疫風濕科求診。 孟家駒醫師表示,經由身體檢查、按壓該婦女的手部各關節,發現多隻手指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腫脹、疼痛的情形,再經由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發炎指數偏高,為了進一步瞭解她關節炎影響的範圍,以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雙手的五個掌指關節、兩個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發炎的情形,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特徵,證實她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 孟家駒醫師強調,手部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侵犯部位。目前醫學上統計,女性和男性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比率是3:1,且以30歲到60歲的女性居多,致病的原因除基因外,可能與抽菸、牙周病、感染後導致的免疫功能失調有關。該婦女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後,經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後,手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疼痛無力現象,已獲得很好的改善,可以安心做飯炒菜,不再摔破碗碟了。 孟家駒醫師呼籲,民眾如有兩個以上的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僵硬、無力或是活動度受限達六週以上,尤其雙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千萬不可輕忽,須趕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療。對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者,關節疼痛時應多休息,減少患部關節過度彎曲,當症狀緩解後,需避免大角度活動、避免手指負重過大,早上起床需先做適度關節活動後,再進行日常工作。

台大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一次篩檢 成果登美國醫學會雜誌

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的「胃癌、大腸癌二合一篩檢模式」,徹底顛覆傳統單一癌症篩檢方式。該模式將現有的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及可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糞便抗原檢測相結合,使民眾可一次篩檢便能預防兩種癌症。這項成果已於10月刊登《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主任李宜家指出,雖然大腸癌發生率比胃癌高,但胃癌卻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名,其中幽門螺旋桿菌為罹患胃癌,以及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除菌治療可有效改善胃部健康,並能大幅減少胃癌風險。但多數幽門桿菌帶菌並無明顯症狀,因此經常發生延誤就醫的情形。 李宜家表示,傳統的胃癌篩檢通常需要通過胃鏡檢查,容易造成不少民眾產生排斥心理,不願接受檢查。但透過糞便檢測的模式,能提升民眾篩檢參與率達14%,若有相同族群邀請民眾進行篩檢,預計可降低21%的癌症發生率。而實際參與篩檢的民眾,胃癌發生率可進一步降低32%,大腸癌死亡率則下降28%。 李宜家提到,台大醫院自2012年起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試辦「胃癌、大腸癌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現行國健署大腸癌篩檢計畫中,讓民眾在糞便潛血篩檢時,也能一併接受幽門桿菌抗原檢查。他說明,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有兩種常見的非侵入式方法:碳13尿素吹氣法,以及糞便抗原檢查。只要冷鏈運送得當,確保樣本質量,這兩種檢測方式準確度都能達到約95%。 李宜家表示,該項成果已於今年10登上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獲得高度肯定。而除了彰化縣以外,政府今年已經在基隆市、新北市、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屏東縣、澎湖縣等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預計明年再擴大試辦,並以全國實施為目標。

兒童甲亢影響發育 家長應注意這些狀況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運動跑步,經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林文玉醫師診治,電腦斷層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但謝小弟經常無法按時服用藥物且考量藥物副作用,家長遂欲尋求其他方式,趁暑假到該院一般外科巫奕儒主任門診評估。經使用獨創的組合式微創無痕手術切除方式,術後謝小弟不僅呼吸改善還能運動跑步,術後不到一個月還長高10來公分,讓家長十分感謝。 巫奕儒主任表示,葛雷夫氏病Graves’Disease「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症,係指因自體免疫性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分泌過多荷爾蒙的內分泌疾病。一般兒童甲亢症的發病率較低,只占全部病人的5%左右,其中7~14歲是好發年齡,女孩多於男孩,比例約5:1。 巫奕儒主任指出,臨床上可看見甲狀腺腫大、脖子變粗、有些人眼球外突成凸眼症影響視力、掉髮、肌肉無力、週期性癱瘓等症狀。另外,新陳代謝會增快、並導致焦慮、心悸、顫抖怕熱、多汗、食慾增加但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或腹瀉、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活躍、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和學習成績退步,亦會影響成長和發育,如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緩慢、女孩並有月經紊亂,閉經及月經過少問題。若沒有控制更嚴重將導致甲狀腺亢進風暴,如發燒、心跳過速而造成心臟衰竭,昏迷和休克等。 巫奕儒主任表示,一般傳統治療首選方式為口服藥物治療即抗甲狀腺藥物,通常吃藥2~3星期可見症狀改善,1~3個月後可使甲狀腺機能控制到正常,之後持續低劑量藥物治療,總療程一般為2~3 年,有的則需5~6年,甚至更久。但抗甲狀腺藥有不少副作用,如輕微反應出現皮疹、關節炎和關節痛,較嚴重的是白血球顆粒球減少症、肝炎或血管炎等症狀,還有不少人對此藥物過敏等,則須建議改用其他療法。 第二種治療方式是放射碘治療,青少年和成人都可以接受放射碘治療,但此療法不可使用於五歲以下,懷孕者絕對不可使用,治療後6個月內不可懷孕,且治療後有可能變成永久性甲狀腺低下症。第三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即甲狀腺切除手術,過去傳統手術常在頸部開一道長長疤痕,不僅手術併發症高、出血多,術後也留下疤痕印記,給兒童或青少年留下不小的心靈陰影。 巫奕儒主任說,經過多年長期研究,獨創設計出組合式無痕微創甲狀腺切除手術,經國際期刊認證,已應用於多位臨床患者,都獲得良好的結果。所以有不適合藥物或是不希望做放射碘和藥物治療的患者,都可選擇此種微創治療,且手術內容也能量身訂作選擇,包括:雙側全部切除、雙側次全切除、一側全切與對側次全切除等。原則上,兒童青少年須選擇配合生長發育需求,成人則要選擇有效和最不會復發的方式。 原文出處

鎘濃度與新冠肺炎重症程度密切相關 研究結果登國際期刊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明顯高於輕症患者,且鎘濃度越高,病人的臨床預後越差。這項跨領域研究由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和臨床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共同主持,成果已刊登於2024年3月的國際期刊《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 顏宗海主任指出,鎘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和環境污染物,長期暴露會增加多種疾病風險,包括肺病、心血管疾病、腎功能損傷,甚至可能導致癌症。鎘主要來自鎳鎘電池、塑膠製造穩定劑等工業應用,並容易被農作物吸收,通過飲食進入人體。鎘的生物半衰期極長,可在腎臟中累積多年,因此尿液中的鎘濃度被視為慢性暴露的指標。 這項研究分析了574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52名為重症。結果顯示,重症患者的尿液鎘濃度平均為10.5 ug/g,顯著高於輕症患者的0.9 ug/g。此外,鎘濃度較高的重症患者更容易需要使用呼吸器,且死亡率也較高,顯示鎘暴露與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高度相關。顏宗海主任強調,為減少鎘污染風險,除了戒菸和減少空氣污染暴露外,民眾也應注意飲食中的鎘來源,避免攝入過量。

教學創新 成大醫院護理部開發高齡照顧解方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有越來越多被照顧者與照顧者;護理師身為照顧現場最主要的夥伴,透過積極的準備與系統性的訓練,以滿足高齡者多元的需求,提升照顧品質。 成大醫院護理部成立高齡照護工作小組多年,透過高齡專責護理師及個管師推動護理師的高齡照護教育訓練,發展多項創新教學模式,包含:線上學習小教室混成學習、標準病人訓練工作坊、高齡照護大會考與互動式出院準備服務情境演練等,疫情期間持續製作高齡照護線上課程教材,共拍攝70多堂課程影片,讓教學和成長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護理部也建構高齡照護進階制度,協助培養護理師成為照顧老年人的專家。 高齡照護組游詠晨副護理長表示,護理部開創不同的教學模式,幫助護理師拓展照護的視角,並與跨領域專業攜手創新與激盪,如:高齡照護教育研究團隊、照護服務設計團隊、多媒體數位課程製作團隊等,透過這些合作團隊,讓教學變得更有趣,也更貼近護理師的需求。 高齡照護工作小組在教育訓練中導入服務設計的概念,第一階段先建構高齡人物誌,透過彙整及歸納照顧現場常見高齡者的特性,創造多位半虛擬的的典型案例,讓護理師能認識各種高齡者的樣貌。第二階段結合標準病人,參考人物誌的背景及情境實際演出,舉辦工作坊讓護理師進行對話、評估與擬訂照顧計畫,學習發掘高齡病人的核心需求。 護理部張慧文督導表示,透過高齡照護一系列的訓練,訓練護理師從同理心出發,以高齡者的角度思考從住院到出院的需求,這套訓練模式也將推廣至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等合作經營醫院,建構高齡友善的在地照護網絡。 原文出處

心肌炎症狀像感冒 有這現象快送醫

一般的感冒或腸胃炎症狀,如發燒、咳嗽、腹痛、嘔吐,雖然常見但也容易被人忽略,這些可能不被放在心上的症狀,有可能是死亡率高達七成的心肌炎。花蓮慈濟醫院兒童心臟科秦家翊醫師表示,心肌炎的初期症狀跟一般感冒差不多,常常就是咳嗽、流鼻水,或者有嘔吐的狀況,如果發生包含胸悶、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甚至是昏倒等危險症狀,建議要盡速就醫。 心肌炎主要是心臟的肌肉層或者是傳導系統發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而誘發,另外臨床上也有藥物、毒物的影響,或者是自體免疫出了問題,都可能造成心肌炎。 心肌炎主要的好發族群就是兒童青少年,高風險族群包含了孕婦,還有一些免疫力不全的病人。秦家翊醫師表示,其實在健康的成年人身上也有可能發生心肌炎,而且心肌炎初期的症狀與感冒症狀很類似,甚至有些時候正是因為感冒病毒感染而造成。心肌炎發生在兒童的死亡率大約五十%,甚至在嬰幼兒身上會高達七十幾%。 大約四個月前,花蓮慈濟醫院剛救治一位罹患心肌炎的12歲小妹妹。當時女童主要的症狀就是發燒跟咳嗽,因為在家中出現昏倒的情況,家人就趕快把女童送到花蓮慈院急診,檢查後發現,女童的心肌酵素( Triponin I )有上升的情形,當時的急診醫師很警覺的建議要收治住院觀察,後續在住院過程中,女童的心肌酵素持續往上攀升,合併出現心跳過速及血壓偏低的狀況,還有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所以,在急救之後,會診心臟血管外科,由團隊為女童放置葉克膜,後來也更換成心室輔助器。在跨科醫療團隊的守護下,女童慢慢恢復心臟功能,移除葉克膜跟心室輔助器,住院2個月後順利出院。 心肌炎的初期症狀跟一般感冒差不多,常常就是咳嗽、流鼻水,或者有嘔吐的狀況,秦家翊醫師提醒,如果發生包含胸悶、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甚至是昏倒等危險症狀,建議要盡速就醫,要注意會不會是心臟有受到影響。醫師會透過詳盡的身體檢查,例如血液檢查、血壓、心跳、心電圖、X光,以及必要時安排超音波檢查,才能夠更精準判斷,是不是有心肌炎的情形。 針對心肌炎的治療,目前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必要時會使用強心藥,以及包含葉克膜在內的體外循環設備,如果確認是病毒感染引起,還會搭配使用抗病毒的藥物。秦家翊醫師表示,要避免心肌炎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跟抵抗力,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定期施打疫苗。 原文出處

玩大了!蘆筍汁整罐塞進肛門 五天後打開拉環才順利取出

現代人總想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刺激,但凡事總有「度」,過度了那就可能自找苦吃!一名約50歲的男性,主訴肚子痛,三天無法正常排便,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經過x光檢查,病患在肛門塞了一瓶長約13公分,直徑約5公分的罐裝飲料。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邵彥誠徒手取出沒有成功,最後以全麻手術,歷經兩個多小時,打開罐裝飲料拉環,終於成功把罐裝飲料取出,病患隔天就出院。 事實上,醫師對如何取出這個「異物」一度傷透腦筋;邵彥誠主任表示,全身麻醉後,病患的括約肌才會放鬆,以微創經肛門器械處理,一開始嘗試以器械取出,不過,因為罐子邊緣是光滑,手術器械沒有著力點,一度取不出來。微創手術內視鏡可以很清楚看到易開罐罐子沒有打開,而且拉環朝肛門方向,當時在手術檯上協助的副院長沈名吟靈機一動,建議把易拉罐的拉環打開,異物出現洞口後,器械就有施力點,有了施力點,成功將易拉罐取出。 這個驚人的異內取出後,醫護人員好奇究竟是什麼飲料讓該男子如此有「性趣」,結果一看竟是XX蘆筍汁。 邵彥誠主任強調,這位病患很幸運,隔了五天來到急診,幸好生命跡象穩定,抽血數值也都正常,沒有造成腸子壞死或腸子阻塞。手術成功從肛門取出異物,身上沒有傷口。如果取出失敗,勢必要從腹部開腸剖肚把罐子取出,受到的傷害會比較大,術後恢復時間也比較長。 邵彥誠主任指出,肛門異物無法取出屬於急症,民眾基於好奇,從事刺激行為,但可能會引發嚴重後遺症,異物可能會造成腸子壞死或是破裂,引發腹內嚴重感染,術後可能還需裝人工肛門。自己從業十年,遇過奇奇怪怪異物塞肛門事件,例如酒瓶、假陽具、電池、肌樂等,呼籲千萬不要從事危險行為。 原文出處

減重不困難 營養師讓你月減10公斤

醫護人員每日在院中照護病人,經常也缺乏運動,同樣也會有過重問題;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針對院內醫護推出「好飽好飽」減重班,以「442飲食計畫」為減重工具,並透過營養師諮詢與飲食建議、以及個案管理師關懷,經過一個月,成功幫助學員從飲食控制中獲得好成績,平均減重3.1公斤,體脂肪減少1.9公斤。 營養師李安旂指出,今年減重班是從8月1日施行至30日,是以「442飲食計畫」為工具,也就是每餐間隔4小時,晚餐限制在200大卡,並搭配蛋白粉來增加飽足感。早餐、中餐讓學員自行發揮創意,設計適合個人口味且健康的菜單,讓飲食不單單只有限制,還能享受過程。學員對於菜單設計的熱量、成分上的疑問,在Line群組中隨時有營養師提供支援,讓學員不會走錯方向。 李安旂表示,減重過程中除了脂肪及水分流失外,易伴隨著肌肉量跟著流失,搭配蛋白粉可增加飽足感,也希望能在減重過程降低肌肉流失風險。另外,在Line群組中也會提醒學員增加蔬菜攝取量,均衡飲食才是維持健康體態的不二法門。 這次課程還加入了中醫部龔彥倫醫師研發的「福慧纖體茶包」,幫助學員增加水分攝取之外,同時提升身體代謝功能。個案管理師李依甄則不斷給學員個性化的關懷和叮囑,進一步提升成功機率。 營養科主任劉詩玉表示,今年減重班成效優於過去;雖然目標100人,堅持到最後僅有53人,但每個人平均體重下降3.1公斤,體脂肪下降1.9公斤,表示同仁為了維護自己的健康,非常努力才會有如此優異的表現。 今年體重組、體脂組雙冠軍的唐小姐,也是去年減重班體脂組的冠軍。她說,去年在1個月內總減掉6.3公斤,只掉了0.1公斤的肌肉;這次「好飽好飽減重班」含中藥福慧纖體茶與高蛋白飲料,雖然兩者都是自費購買,但效果明顯,四週減重幾乎沒停滯過,她從67.1公斤降到57.3公斤,總共減了9.8公斤。 唐小姐特別感恩個管師李依甄、營養師李安旂提醒她該注意的細節,依照營養師要求的每天晚餐熱量控制只喝200卡高蛋白粉;飲食也從大餐盒換成小餐盒,一步一步邁向成功之路。這過程也很感恩家人的支持,讓她可以在飲食和運動上有所安排。

全國首家通過HIMSS DIAM第六級認證機構 林口長庚創智慧醫療里程碑

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IMSS)為了提升全球醫療機構資訊化建設和應用水準,提高病人安全以及改善醫療服務品質,歷年持續針對全球醫療機構辦理各智慧醫療領域認證。林口長庚醫院自2019年成為全台首家通過HIMSS EMRAM(電子病歷模型)第七級(最高級)認證院所後,今年(2024)成為全國首家通過HIMSS DIAM(數位影像成熟度模型)第六級認證與HIMSS INFRAM(IT基礎建設模型)第七級的最高級認證,由院長陳建宗率隊於10/2在韓國舉辦的HIMSS亞太區大會中接受頒證。 林口長庚結合影像診療科、心臟內科、腎臟科,及資管部門的跨部門通力合作,包含門住診醫囑系統的AI輔助CDSS臨床支援決策流程、醫病間重要影像的居家APP雙向回饋、結構化病歷、山區遠距醫療資料交換、BI圖像化管理等,並再延伸至IT基礎建設包含無線網路、移動式裝置、資訊安全、團隊協作、數據中心等面向,完整呈現林口長庚透過雙向10G光纖網絡及趨近100%WIFI佈線來提供臨床高效服務。 院長陳建宗表示,林口長庚為了提供更便民醫療服務,與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對於致力智慧醫療各領域的開展腳步不會停歇,未來會持續朝通過HIMSS認證各領域的最高等級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