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上周六(5日)晚間8時已針對第4號輕度颱風「丹娜絲」(國際命名DANAS)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由於環境有利於其發展,預計此颱風強度有稍增強且暴風圈有稍擴大的趨勢,周日(6日)至周一(7日)上半天從台灣海峽北上的機率較高。 根據氣象署5日晚間11時30分的最新陸上颱風警報,陸上警戒區域已擴大為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恆春半島與澎湖。隨颱風沿台灣海峽北上,氣象署提醒,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花東、澎湖及嘉義以南要留意豪雨,而西半部、澎湖、馬祖則要注意強風。 今天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嘉義以南、花東地區有陣雨或雷雨,易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其他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入夜後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溫方面,由於大多為陰雨天,各地高溫普遍較為下降,北部高溫約攝氏34、35度,其他地區26至32度;離島天氣方面,澎湖為陰時多雲陣雨或雷雨、27至31度;金門為陰時多雲短暫陣雨、27至33度;馬祖晴時多雲、27至31度。 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澎湖縣局部地區為「橙色燈號」,有平均風9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發生的機率;基隆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彰化縣、嘉義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金門縣與連江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中南部、東南部(含蘭嶼、綠島)、恆春半島沿海及澎湖、金門亦可能有長浪發生,請避免前往海邊活動以策安全。 第3號輕度颱風木恩(國際命名MUN)中心距離台灣超過2500公里,持續向東北東進行,對台灣無影響。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環境風場轉為偏南風,受降雨洗除作用影響,空品多為良好;北部、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宜蘭、花東空品區及馬祖、澎湖為「良好」等級;金門為「普通」等級。102
綜合
第四號颱風丹娜絲來勢洶洶,中央氣象署今天(5日)晚間已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受其暴風圈影響,南部及東部地區風雨明顯增強。高雄市、台南市、屏東縣、嘉義縣、嘉義市已率先宣布6日(週六)停班、停課,後續可能另有多個縣市陸續跟進。由於風雨逐漸影響交通,台鐵、國道及航空班機亦傳出調整與延誤,民眾出行應隨時關注即時資訊。 根據中央氣象署5日20時最新資料,颱風丹娜絲中心位置在鵝鑾鼻東南方約310公里的海面,向西北西移動,近中心最大風速達每秒38公尺(相當於137公里/小時),已接近中度颱風上限。氣象署預估暴風圈將於今晚深夜接觸南台灣陸地,對高屏台南、嘉義、台東地區帶來強風豪雨與海面長浪。 預測顯示,丹娜絲可能於6日清晨至上午間在台南與屏東交界附近登陸,其後轉向台灣西部內陸移動。北部及中部地區預計自6日中午過後亦將受間接影響。 中央氣象署提醒:豪雨區預計集中在高雄、屏東、台南、台東、花蓮及南投山區,可能伴隨劇烈降雨與瞬間強陣風,應嚴防土石流與山洪暴發。 截至7月5日21:00,全台已有多個縣市宣布週六停班停課,陸續更新如下: 高雄市、台南市、屏東縣、嘉義縣、嘉義市6日停班停課。台東縣(達仁鄉、金峰鄉、大武鄉)局部停班停課。其他縣市如雲林、花蓮、南投、台中等,尚未宣布是否停班停課,預計將視氣象署陸警發布及雨量狀況作滾動式調整。 至於鐵公路方面,台鐵配南迴線部分列車預計自7月6日凌晨起停駛,受影響區段為枋寮-台東,將視風雨變化即時調整。 高鐵:目前營運正常,惟6日班次將依照中央氣象署發布警報,考慮局部減班或調整,旅客請留意官網或APP通知。 國道:目前通行正常,但國道3號南部山區路段可能實施速限調整與管制,並已進入預警應變機制。 公路客運:部分南部與東部路線(如屏東往墾丁、台東山線)已陸續宣布6日停駛,請民眾提前確認班次。公路蘇花、南迴等6路段可能實施管制。 小港、台東、澎湖、綠島航線部分航班有145航次停航,另外,立榮以及華信航空都宣布明天國內線航班全數取消,虎航飛沖繩、東京等航班則是提早起飛,旅客應主動聯繫航空公司確認行程。另外,中國南方航空也宣布,7月6日CZ3093/CZ3094高雄武漢延誤到隔日0700/1040起飛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已於今日18時三級開設,並指示各地啟動社區警戒與預防性撤離準備。氣象署提醒山區、沿海及河川周邊民眾注意安全。民眾如遇緊急情況,請撥打1999或119求助。
白銀價格持續上攻,成為2025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明星資產。根據國際報價,6月現貨白銀價格一度突破每盎司37美元,創下近十年來新高;中國大陸市場現貨銀價亦同步上漲,每克一度衝破8.46元人民幣。業內人士指出,工業需求強勁、資金避險湧入、美元走勢轉弱等多重因素推動白銀快速升溫,其表現甚至超越黃金,被市場譽為“黃金平替”。 據《紅星新聞》7月5日報導,今年以來白銀投資熱度明顯上升,銀條、銀元寶、投資銀幣等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0%以上。深圳、成都、上海等地的實體銀飾與投資產品門市,近月來人流不斷。 成都珠寶交易中心負責人王鴻媛表示:「6月白銀銷售額比5月成長了20%,其中一公斤和500克的銀條最受歡迎,許多消費者希望逢低布局未來的升值潛力。」而也有不少「早鳥投資人」選擇在此波高點變現,例如深圳市民毛先生近日將手中的銀條出售至專業回收機構,希望落袋為安。 根據回收業者說法,目前市面上銀製品回購需經頻譜儀檢測純度與熔燒檢驗工藝,一般掺雜比例不高,但仍需謹慎鑑定。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金銀分會副秘書長梁永慧接受《央視財經》訪問時指出,白銀過去五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主因來自工業部門需求快速增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AI晶片、半導體與5G設備的用銀量顯著攀升。 根據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2024年底報告,全球白銀需求連年創新高,其中工業用途佔比超過50%。同時,全球主要白銀生產國如墨西哥、秘魯的礦產開採放緩,也加劇了供應緊張。 梁永慧分析,若美聯儲後續確定進入降息週期,美元走弱將進一步提振貴金屬價格,包括白銀與鉑金等。 除了白銀,原本長期低迷的鉑金市場也在2025年大幅反彈。鉑金國際價格突破每盎司1100美元(折合約300元人民幣每克),年初至今漲幅超過36%,明顯超過黃金的年內漲幅(約15%)。 有的大陸投資人甚至全面轉型主攻鉑金飾品與投資條塊。一名商戶表示:「很多年輕客人覺得鉑金價格還有空間,加上款式新穎,近期需求特別強勁」。 面對貴金屬價格強勁反彈,專家也提醒投資者保持理性。大陸地區中國銀行研究院指出,目前國際市場受中東地緣政治、美聯儲政策走向、美元波動等因素影響,貴金屬行情仍存不確定性,投資者應衡量風險與資金配置,切勿盲目追高。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1999年出版的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描繪一場發生於2025年7月5日的大地震與海嘯,引發網路熱議。然而,截至日本當地時間7月5日13時,所謂的「毀滅性大地震」並未發生。龍樹諒也改口稱「文案是編輯寫的」。日本氣象廳當天上午召開記者會,重申「地震無法被精準預測」,呼籲民眾理性看待所謂「預言災難」。 根據《NHK》與日本氣象廳官網通報,7月5日當天,鹿兒島地區自零時至上午11時已發生1329次1級以上地震,其中7次震級超過3級,最大一次為芮氏規模5.3級。不過氣象廳指出,這些群震發生在南海海槽與琉球海溝交會處,屬於「板塊邊緣正常的地震活動」,與所謂「大預言」毫無因果關聯。 氣象廳發言人並於上午8時30分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無論是技術上或科學上,目前都無法對地震進行具體日期與時間的預測。請民眾不要因謠言而過度恐慌。」 本次「預言地震」風波源於漫畫家龍樹諒1999年出版的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書中描述她曾夢見「2025年7月5日凌晨4時18分,菲律賓海發生海底爆炸,引發百公尺高海嘯,導致日本三分之一國土被吞沒」的場景。由於該漫畫在出版時也曾模糊提及「2011年3月大災難」,與東日本大地震時間巧合,因此被部分網友視為「神預言」,在SNS上迅速傳播,引起大量關注。 根據《TBS》報導,7月5日凌晨,有超過25萬人在線關注NHK的「緊急地震速報」直播,試圖見證是否會有異常情況發生。日本亞馬遜網站的銷售紀錄也顯示,《我所看見的未來》近期再次成為熱門搜尋書籍。 針對外界的關注與謠言,日本漫畫家龍樹諒近日接受《FLASH》週刊專訪時表示,「關於這場風波,我很難評論,因為牽涉到他人,我也擔心出版社編輯會因此遭到中傷」。 她強調,《我所看見的未來》並不是一本預言漫畫,自己只是應出版社邀請繪製封面插圖,書腰上那段引起熱議的「2025年7月5日大災難」文案,也並非出自她之手,而是由出版社編輯撰寫。「那本書真正引起話題的並不是我畫的內容,而是被後來包裝的行銷話術」。 她進一步說明,雖然確實夢見過2025年7月左右可能有災難發生,但並未夢見具體時間,因此網路上流傳的「凌晨4時18分」並不準確。儘管如此,她也坦言,如果這場討論能夠促使更多人關心防災意識,那也是「意外的好事」。
大陸商務部4日公布歐盟進口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結果,並對34家提出價格承諾的酒商免加徵反傾銷稅;當天深夜,央視旗下「玉淵譚天」微博就獨家披露,中歐電動汽車談判的技術部分已經基本完成,只欠臨門一腳,關鍵在於歐方能否展現出相應的政治意願推動問題的解決。 外界推測北京是想用白蘭地換電動車,讓歐盟降低進口大陸電動車最高達45.3%的關稅。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4日以「答記者問」的方式確認,不會對34家提出價格承諾的白蘭地酒商加徵反傾銷稅,並強調,接受34家酒商的價格承諾,再次展現了中方願意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摩擦的立場。 外界因而推測,中方是想藉免徵部分白蘭地的反傾銷稅,來換取歐盟降低進口大陸電動車的關稅;但「玉淵譚天」隨即發文澄清稱,不少外媒將電動汽車案與白蘭地案掛鉤,暗示兩起案件會相互影響;實際上,無論哪個案件,中方維護自身企業利益的決心都是一以貫之的;當然,白蘭地案的解決,對歐方來說,是個啟示。 「玉淵譚天」指出,一般來說,反傾銷案中,初裁結果公佈後,就可以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而在白蘭地案中,中方公佈初裁結果後,沒有立即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而是隔了一個多月;這是中方從大局出發,不希望白蘭地案對歐洲相關行業帶來巨大的損失,更不希望白蘭地案影響中歐合作的基本面。 其次,中方接受了34家歐洲企業提出的價格承諾,這34家企業對華出口的白蘭地,占了歐盟對華出口白蘭地的絕大部分份額,如果中方真的想要把電動汽車案和白蘭地案綁定,以白蘭地案作為電動汽車案的籌碼,那麼,當歐方業界相應提出價格承諾的方案,中方也可以就方案不停地提意見。 「玉淵譚天」強調,有貿易摩擦很正常,中歐都要維護彼此的利益,這也是應有之義;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歐方只把所謂「維護自身利益」作為一種政治姿態,不去務實地解決問題,這樣的行徑,看似很有力度,看似很強硬,但在當前全球貿易形勢下,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美國即將對全球多國實施對等關稅制度,關稅暫緩期將於7月9日屆滿,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5日)南下雲林視察公糧儲備時強調,政府將在符合國際規範的前提下,守住對我國最敏感、最關鍵的產業,不會在談判中犧牲農民利益。 卓榮泰今赴雲林視察稻米儲備作業,國民黨立委張嘉郡當場表達農民憂慮,指出美方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即將到期,若未爭取有利條件,恐重創我農業。張強調,「台灣以農立國,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再次呼籲行政院在談判過程中堅守農業防線。 對此,卓榮泰回應指出,政府始終努力在工業與農業之間取得平衡,會「守住最敏感的產品」,但也要符合國際檢驗標準與經貿規範。他坦言,目前談判仍在持續進行,團隊將兼顧國家產業安全與國際貿易規則。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7月4日宣布,將自5日起陸續發出每日10封「關稅通知信」,象徵對等關稅即將正式上路。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Jacob Bessent)7月3日聲明,對等關稅平均稅率估達10%,高則達70%,各國須在7月9日前完成談判,否則將適用美方單方面設定的稅率。 《日經亞洲》(Nikkei Asia)指出,據談判人士透露,我方談判初期曾設定「零關稅」與「不高於主要競爭對手」為原則目標,但因美方考量稅收與市場開放幅度,低於10%稅率的機會渺茫。據指出,目前唯一成功談成的是越南,但其條件為全面開放市場,允許美國商品零關稅進入,該模式不具台灣參考價值。 對於台灣主力輸美產品如半導體、伺服器面臨關稅風險,談判團隊向美方強調,若加徵關稅將削弱產業赴美布局意願,並加劇供應鏈風險。我方指出,台灣對美半導體投資與雙邊產業合作,是美國「製造業重返」戰略關鍵,應予以關稅豁免處理。 行政院表示,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等人目前持續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密切磋商。卓榮泰強調,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地位無可取代,期盼談判能兼顧台灣利益與全球責任,爭取最合理成果。
曾被譽為大陸「液體黃金」的飛天茅台,如今風光不再。2024年下半年以來,茅台批發價格持續下跌,近日已跌破重要心理價位的2500元人民幣(下同),部分市場甚至出現2400元左右的成交價,創近年新低。「茅台神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塑。 茅台之所以登上「神壇」,離不開大陸特殊的社交文化。長期以來,貴州茅台民族品牌的光環,更讓其成為政商宴請的必備之選,象徵權勢與地位。過去「無茅台不成席」的說法深植人心,使茅台的文化價值遠超酒品本身。 新浪財經曾指出,除文化優勢外,茅台成功塑造出稀缺性與神秘性,加上嚴格的限量與控價政策,更進一步推高市場需求。自2014年起,茅台還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股價從80餘元一路飆升至2021年最高超過2100元,市值突破2兆元人民幣,成為A股「股王」與「社交貨幣」代表。 中國酒業協會估計,民間囤酒庫存高達1億瓶,部分經銷商與投資者將茅台視為「硬通貨」,長期囤積待漲,金融屬性被不斷放大,茅台價格與價值逐漸脫鉤。 但再高的神壇也會動搖。2024年以來,茅台價格與股價雙雙下滑,背後是多重因素交織影響。首先是宏觀經濟環境轉冷。2024年大陸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者信心不足、就業壓力加劇,使得高端白酒消費意願顯著下降。據《第一財經》報導,部分高凈值人群開始減少非必要開支,茅台不再是宴席的「標配」,而轉向性價比更高的酒類產品。 其次,2025年起被稱為大陸「史上最嚴限酒令」的政策正式落地。禁止公款接待中使用高端酒水,並強化對國企、機關單位的財務審核,嚴重擠壓了茅台在政商市場的需求空間。 再者,茅台過去以囤貨炒作支撐價格的金融機制也出現反轉。如今囤酒不再「穩賺不賠」,部分經銷商面臨「賣一瓶賠一瓶」的困境,一夜間虧損數十萬元成常態,導致市場信心持續下滑,二級市場交易價跌破指導價。 茅台的文化溢價,也在年輕一代消費者心中逐漸失效。與偏好低度果酒、精釀啤酒與洋酒的Z世代相比,茅台沉重的「酒桌文化」與高酒精度使其難以打入新一代市場。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茅台價格下跌反而是好消息。「茅台自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有人直呼:「終於有機會真正喝上一口正宗茅台了!」但對於過度囤貨的經銷商而言,這是一場資金與信心的雙重打擊。由於價格倒掛,不少商家陷入流動性危機,成為茅台跌價潮的「接盤俠」。 儘管風光不再,但多數專家認為,茅台價格回歸理性未必是壞事。對消費者而言,茅台從「社交貨幣」回歸到「可負擔的消費品」,滿足的是真實的品飲需求,而非價格崇拜;對企業而言,這也將促使茅台重新審視產品價值與市場定位,從過度金融化中回歸。 事實上,茅台並非首次遭遇挑戰。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落地時,茅台曾一度銷量暴跌,但最終成功轉向高端商務與個人消費市場。根據2025年貴州茅台年報第一季報,即便在白酒整體承壓的大環境下,貴州茅台仍實現營收增長13.5%,淨利潤同比增長11.2%。 ※飲酒過量,有害(礙) 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飲酒過量,害人害己;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針對國民黨立院黨團指控經濟部調整高科技出口實體名單是圖利經濟部長郭智輝所屬的崇越,經濟部4日晚間8時左右發新聞稿澄清,此類說法是刻意扭曲,嚴重偏離事實;擴大出口管制是基於維護國安與企業權益,有其必要性。 國民黨立委林沛祥、吳宗憲、牛煦庭、賴士葆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質疑郭智輝兒子仍是崇越大股東,是大陸中芯國際的中下游廠商,是民進黨口中的「紅色供應鏈」,大賺紅錢、大搞雙標。 吳宗憲指出,與華為供應鏈有關的台廠有聯發科、聯詠、穩懋、日月光,而與中芯相關的有力旺、環球晶、欣興、崇越等;郭智輝4月17日被直擊與崇越副董事長賴杉桂密會,就這麼剛好,在雙方私會2個月後,經濟部就公布「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 吳宗憲指出,崇越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崇誠國際貿易公司」,在中國大陸有12個據點,崇越在中國大陸滿滿布局,而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發展、研發設立,有重大關聯性;民進黨政府一天到晚找共諜、找共匪,扣人紅帽子,但所重用的政治人物、政務官,卻都是民進黨口中的中共同路人。 經濟部當晚透過新聞稿澄,為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情勢變動,經濟部已擬具「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劃930億元特別預算挹注「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該特別條例草案已於立法院審議中。 對於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稱「經濟部更新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是為圖利特定廠商」,經濟部嚴正澄清,此類說法是刻意扭曲,嚴重偏離事實;擴大出口管制是基於維護國安與企業權益,有其必要性;同時,為因應美國加徵關稅、地緣政治變動與近期匯率波動對企業營運造成的衝擊,經濟部已啟動多項政策工具,積極協助產業強化韌性、穩定經營。 經濟部表示,為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情勢變動,經濟部已擬具「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劃新台幣930億元特別預算挹注「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該特別條例草案已於立法院審議中。 經濟部將以特別預算推動「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及「開拓多元市場」三大產業支持措施,以解決產業短期資金周轉困境、協助產業研發轉型與汰舊換新設備,及佈建國際行銷通路、爭取海外訂單。 至於近期外匯市場波動,尤其新台幣升值對出口型企業造成經營壓力,經濟部已成立因應小組密切關注匯率變化,並提供多項融資協助方案,包括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振興專案貸款、外銷貸款優惠信用保證方案、強化貿易金融貸款方案及加強輸出保險準備計畫,提供低利及融資保證等優惠,以減輕企業財務壓力。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亦於下週起,在北中南地區陸續舉辦「匯率風險管理與避險工具應用交流會」(第1場為7月8日,地點在紡拓會),邀請金融與產業界專家提供實務經驗與操作建議,協助企業強化風險管理能力。 經濟部表示,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是依據貿易法第13條授權公告,定期召開跨部會審查會議來更新名單;迄至目前為止,前開名單的審查,是參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及友盟國家的制裁與管制名單,並基於防止武器擴散義務及其他國安考量,可避免我國企業遭外國制裁,以保護其權益。 為利外界瞭解出口管制的運作,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持續舉辦廠商說明會,向業者說明我國法規措施與執行情形,及做好法遵工作的重要性。 面對全球政經局勢的挑戰,經濟部強調,始終與產業站在同一陣線,持續作為產業界最堅實的後盾,透過各項措施,多管並進協助產業強化經營韌性、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確保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
位於菲律賓西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最快今天(5日)將發展成今年第4號輕度颱風丹娜絲(國際命名「Danas」),預計下周日至下周一(6、7日)上半天通過台灣海峽北上機率高,但也有登陸台灣的可能性,一旦增強為颱風,氣象署可能於清晨至上午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後續並有發布陸上颱風警報的機率,但何時發布陸上警報還在觀察中,以目前路徑研判,對東南部、南部、澎湖影響最大。 今天隨著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逐漸接近台灣,受其外圍環流影響,南部、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中部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北部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外出建議攜帶雨具。 沒下雨時氣溫仍高,各地高溫仍可達攝氏32至35度,桃園以北、彰化及金門仍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外出活動請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 受到熱帶性低氣壓外圍環流沉降影響,氣象署發布高溫資訊,今天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金門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攝氏36度高溫的機率;彰化縣為「黃色燈號」,有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 也是受到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新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澎湖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南部、東南部(含蘭嶼、綠島)、恆春半島沿海及澎湖亦可能有長浪發生,前往海邊活動請特別注意安全。 第3號輕度颱風木恩(國際命名Mun),中心距離台灣超過2000公里,向東北轉北進行,對台灣無影響。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受到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環境風場為東南風,西半部風速較弱,污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稍易上升;雲嘉南、高屏、宜蘭、花東空品區及馬祖、澎湖為「良好」等級,雲嘉南、高屏空品區短時間達「普通」;北部、竹苗、中部空品區及金門為「普通」等級。
近日,兩棵樹齡超過300年的雄株鐵樹,在溫州市鹿城區的私家園林「紅欣花園」內同時綻放出共7個金黃色的花蕾,場面罕見壯觀。這兩棵被譽為「植物界活化石」的古樹,自2023年起連年開花,再度吸引園藝愛好者與市民駐足欣賞。 中國民間向來有「千年鐵樹開了花,萬年果樹要發芽」的說法,強調了鐵樹開花的罕見性。同時,「鐵樹開花」是一個常用於比喻極難實現的事物的成語,同時也有著吉祥的象徵意義。 據潮新聞報導,7月1日,紅欣花園在茶花樓門口見到這兩棵高達5公尺的雄性鐵樹。枝葉呈典型羽狀複葉,裂片密集且堅挺,樹形古樸莊重。在葉叢中央,挺立著宛如「巨型玉米棒」的花序,外表金燦燦,如藝術雕塑般耀眼。據園主陳習之女士介紹,這兩棵鐵樹從2023年起連續三年開花,與十多年前曾同時開出9朵花蕾的盛景相仿,當年景象還曾登上《中國花卉報》。 紅欣花園由溫州知名園藝家、「茶花大王」林鴻鑫與其夫人陳習之於20世紀80年代創建,園內種植五針松、對節白蠟、百年鐵樹等名貴樹種。這兩棵鐵樹於1980年代由林鴻鑫以3萬元人民幣高價購得,當時這筆金額可在市中心購買近10套商品房。林鴻鑫不惜重金收購,是因為看重鐵樹稀有的樹齡與形體,並認為其應該「站起來養」,以維護其自然挺拔的姿態,而非如當時市面上花販將鐵樹「躺養」以催生可售的小苗。 《中國園藝學報》指出,鐵樹又名蘇鐵(Cycas revoluta),屬裸子植物,生命週期漫長且生長緩慢,通常樹齡超過20年以上才可能開花。雄株與雌株分別開出不同形狀的毬果狀花序,其中雄株花序呈長圓錐狀、黃色,形似玉米棒,而雌株則為蓮座狀。由於生長需求高、對環境極為敏感,鐵樹開花歷來被視為吉兆與珍景。 根據陳習之的觀察,此次開出的7個花蕾預計將持續盛放1個多月。目前已有眾多民眾聞訊來拍照留念,感受鐵樹開花的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