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娛樂

自稱「反共人士」卻紅到大陸去 王世堅回應了

近期,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質詢時的「金句」經常被大陸網友魔改後瘋傳,之前以「反共人士」來自清的他今(8)日改口說,「別人可以統我們,我們也可以統他們」,台灣多數人是很強韌、沒那麼玻璃心。一笑置之。 大陸網友將王世堅「金句」改編成燒腦歌曲《沒出息》:「本來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現在是匆匆忙忙連滾帶爬……睜眼說瞎話!你在哽咽什麼?你在哭什麼啊?沒出息!」再搭配他拍桌、甩頭畫面,推出後在網路瘋傳,也引起兩岸網友各自解讀。 9月24日在回應這個問題時,王世堅有點措手不及,只說,「我不曉得,我也很意外,我是這麼堅定的反共人士,所以我想不太可能吧,我覺得很奇怪,對不起,我不知道。」 王世堅今天在參加民進黨中常會前回應同樣問題時,顯然有備而來,他笑說,網路世界實在太神奇了,充滿生命力跟創造力,各類的人才、天才、鬼才都有,他是嘆為觀止。 王世堅提到目前瘋傳的內容,是幾年前他當台北市議員質詢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若大家冷靜想想當初他的質詢、所批評的那些話,若柯文哲市長當時有聽進去,就不會涉入京華城案,「多數人的缺點就是這樣,自以為是、執迷不悟,所以才要面對司法的嚴厲檢視」。 也被大陸網友消遣的民進黨立委王義川日前在立院主張禁止抖音,王世堅對此表示,凡事不該用意識形態劃分,就以統戰為例,「我們根本不必怕統戰」,因為「別人可以統我們,我們也可以統他們」,台灣多數人是很強韌、沒那麼玻璃心。 對於網紅「館長」陳之漢因稱要「斬掉賴總統的狗頭」而被法辦,王世堅卻直言,「錯了就錯了,錯了就要認」,應敢做敢當、不必辯解。

童星出身、歷經起落《好小子》男星顏正國辭世 享年50歲

以《好小子》系列電影走紅的台灣男星顏正國今天(7)日驚傳病逝消息,享年50歲。殯葬業者「鋼鐵爸」阮橋本下午在社群發文證實噩耗,透露顏正國於今日下午4時57分驟然離世,令家屬與親友悲痛不已。他呼籲外界給予家屬空間,「懇請所有思念阿國的親友們,與我們一同靜默地獻上最真誠的祝福,讓愛伴隨阿國遠行安息」。 顏正國1975年10月10日出生,原名顏政國,童年即因精湛的演技與靈動的氣質嶄露頭角。他以童星身分踏入影壇,曾演出侯孝賢導演的《風兒踢踏踩》、《風櫃來的人》,更因主演《好小子》系列電影一炮而紅,成為1980年代家喻戶曉的兒童明星。他在電影《少年吔,安啦!》中的演出,更奠定其影壇代表作的地位。 然而,顏正國的演藝之路並非一路順遂。青春期叛逆時期,他誤入歧途,2003年因涉及擄人勒贖案遭判刑15年,服刑10年後因表現良好獲得假釋。出獄後,他決心浪子回頭,投身公益與藝術教育,曾開設書法課程並出版自傳《放下拳頭,揮毫人生新顏色:好小子顏正國的青春與覺醒》,分享自身經歷以勸人向善,轉型成為正向典範人物。 重返影壇後,顏正國不僅參與演出,也跨足導演工作。2018年,他執導電影《角頭2:王者再起》,以幫派電影題材搭配商業敘事手法,創下新台幣1.27億元的票房佳績,成為當年度國片票房冠軍之一,展現他在影視圈的全新生命力。近年來,他亦參與《孔雀魚》、《今夜一起為愛鼓掌》等作品,遺作將成影迷永遠的追憶。 顏正國生前最後一則社群貼文停留在9月17日,內容是他分享旅遊花絮,影片中他雖身形消瘦,仍對鏡頭露出燦爛笑容。消息傳出後,演藝圈友人與粉絲紛紛在網路上表達震驚與哀悼,不少人感嘆「人生無常」,並感念他從童星到導演、從誤入歧途到重生的傳奇人生。 令人唏噓的是,顏正國原訂在3天後迎來51歲生日,卻在生日前夕撒手人寰。對此,阮橋本表示:「阿國的驟然離去,令全體家屬及親友深感難以承受的重擊與悲痛,我們選擇將這份不捨化為對他無盡的追憶,阿國的愛與精神將永遠長存於我們心中。」目前喪禮及追思相關事宜由家屬低調籌備中,殯葬業者也呼籲外界尊重家屬,給予悼念與處理後事的空間。

81歲孫情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連唱3場演唱會弘揚孝道

「痛苦歌王」孫情出道一甲子,81歲仍堅持站上舞台。今年適逢演藝入行60周年,他將於11月8、9日於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舉辦《2025文平嫂重陽敬老感恩 孫情演唱會》,兩天連唱三場,主辦單位更替他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最高齡連唱三場演唱會」紀錄,用生命書寫對歌唱的熱愛,也向樂迷傳遞永不言退的精神。 孫情表示,能在高齡階段迎來這場人生創舉,「感到非常榮幸,被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本身就是肯定」。他說,唱歌是他一生摯愛,期許能「一路唱到掛」,對於結果並不執著,「過程才是最珍貴的」。主辦單位台中多媒體公司則宣布,特別預留300張票券贈送弱勢族群,邀請三代同堂一同觀賞演出;台中市政府也樂觀其成,為這場別具意義的紀錄挑戰加油打氣。 除了挑戰紀錄,孫情也宣布一系列演唱會嘉賓陣容,包括廣播教父文平、蘇維拉樂團團長蘇盛泉、芒果歌后喬幼等,多位不同世代的音樂人將齊聚同台,為觀眾帶來驚喜連連。 主辦人文平表示,在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今天,許多長輩奉獻一生卻漸漸淡出舞台與社交圈,這場演唱會不僅是音樂盛事,更是獻給父母輩的溫情禮物。「希望子女牽起父母的手,一起走進演唱會場,聽聽屬於他們青春的歌」,文平說,更特別安排邀請台中市百歲人瑞入場同歡,「一首歌,感動三代情」,藉此弘揚孝道,打造全台最溫暖的孝親行動。 回顧孫情的演藝生涯,他於民國54年以韓國電影《淚的小花》主題曲一鳴驚人,隨後返台發展,推出〈浪子淚〉、〈又是細雨〉、〈永恆的回憶〉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他演唱時情感真摯、全情投入,彷彿歷經失戀般的哀怨神情,因而被封為「痛苦歌王」,成為一代人心中的深刻記憶。 面對81歲高齡挑戰連唱三場的高強度演出,他笑稱:「我不是古董,我是現役歌手!」並俏皮表示保持健康與活力的秘訣就是「愛現」。能在一萬多名觀眾的掌聲中唱歌,他覺得無比幸福,「這輩子沒有遺憾了,唱歌也是最棒的健康運動」。 距離開唱只剩一個月,孫情表示心情平靜、毫無緊張感,仍維持每日正常作息,甚至還會打電玩放鬆心情。他透露這三場演唱會共將演唱約百首經典曲目,「不只是體力,更是意志力的挑戰」。他笑說唯一擔心的是「台下沒觀眾」,但隨即補上一句:「人生就是不斷挑戰,只要站上舞台,我就會唱到最後一刻。」 《2025文平嫂重陽敬老感恩 孫情演唱會》將於11月8、9日在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登場,年代售票及四大超商均已開賣。這不僅是一場演唱會,更是一段跨越世代、溫暖人心的音樂旅程。

共諜吳石潛台案搬上螢幕  央視熱播《沉默的榮耀》 促統意味濃

以中共潛台間諜為主題的諜戰劇《沉默的榮耀》,9月30日起在大陸央視八套黃金時段首播,迅速成為話題焦點。該劇以1949年至1950年間,中共間諜吳石潛伏台灣、從事情報工作的「密使一號」案為背景,透過影視化手法呈現台灣隱蔽戰線的諜戰故事。有分析指出,在當前兩岸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大陸藉由戲劇形式光明正大紀念「為統一獻身的英烈」,「促統」意味濃厚。 《沉默的榮耀》由大陸國家安全部與國台辦指導,入選2024年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扶持項目。劇情首次以電視劇形式,真實還原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中共情報人員在台灣展開地下工作的歷史事蹟。 劇中,吳石(于和偉飾)以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次長身分潛伏台灣,與交通員朱楓(吳越飾)組建「東海情報小組」,向中共傳遞金門島兵力部署等機密軍事情報。隨後因蔡孝乾叛變,情報網全線崩潰,1950年吳石與朱楓等4人遭逮捕並被以「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罪名處決。 據《國家人權記憶庫》資料,吳石赴台前代號為「密使一號」,在兩岸軍事對峙的關鍵時期,為中共提供大量情報,被視為隱蔽戰線的關鍵人物。劇情在還原歷史大事的同時,亦融入藝術創作,如旗袍盤扣暗藏密碼、接頭暗號融入海浪聲等細節,增加諜戰張力。 該劇在福建、廈門多地取景拍攝,重現1949年台灣街景與軍事氛圍,採用電影化拍攝手法,營造厚重歷史感。 劇情高潮之一,是吳石在牢中以鮮血寫下「台灣必歸」四字,被大陸官方宣傳定調為「視死如歸的革命者精神」。這種直白的政治宣示,也凸顯該劇在當前兩岸氛圍下的特殊定位。 《沉默的榮耀》開播首日收視率即突破3%,創下央視八套年度最快破3紀錄。大陸十一假期期間,愛奇藝網播熱度突破7000,網播榜排名第六。然而,電視端收視主要來自中老年觀眾,豆瓣評分僅5.2分,部分年輕觀眾批評劇情節奏過慢、打鬥場面不足,與過去《潛伏》《風箏》等經典諜戰劇相比,娛樂性略顯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近年對於台灣隱蔽戰線歷史的敘事逐漸高調。2013年,「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落成,吳石、朱楓等人的塑像面向台灣豎立。此次《沉默的榮耀》更以央視黃金檔劇集形式,首次公開細緻還原吳石案始末,被視為大陸在統一論述上的「文化鋪陳」。 宣傳稿強調:「他們死在黎明之前,卻讓後人迎來曙光」,凸顯大陸官方對這段歷史的政治詮釋。

《志願軍:浴血和平》陸「十一檔」最賣座影片   戰爭與和平引共鳴

2025年大陸「十一檔」電影市場在多部大片與新作的交鋒下熱鬧登場。據燈塔專業版統計,截至10月6日晚,檔期總票房突破16億人民幣(下同),其中,《志願軍:浴血和平》憑藉穩定票房與話題熱度,成為今年「十一檔」最賣座影片,在缺乏單片爆款的整體格局下,扛起了市場重任。 今年大陸「十一檔」呈現題材多元、口碑兩極的局面,戰爭史詩、奇幻特效、合家歡喜劇與社會議題片同台競爭,但真正脫穎而出的,依然是這部主旋律收官之作——《志願軍:浴血和平》。 《志願軍:浴血和平》領跑填補戰爭片空白 《志願軍:浴血和平》是抗美援朝三部曲的最終章,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劉燁、朱亞文、張子楓等主演。按照大陸官方紀錄,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大約兩年零九個月。 影片將視角聚焦在第五次戰役之後長達兩年的停戰談判,呈現出少見的「戰場與談判桌並行」的雙線敘事格局。這一題材此前在國產戰爭片中極少出現,也因此成為本片最大的創新亮點。 不同於前兩部以松骨峰與鐵原阻擊戰為主的戰場敘事,本片將鏡頭轉向談判一線。影片中,一邊是前線士兵為推進戰線、爭取談判籌碼所付出的鮮血與犧牲;另一邊,是談判代表在國際輿論與敵方壓力下寸步不讓的外交博弈。雙線交織,構築出一幅關於戰爭、和平與信念的立體故事。 影片在首映後即獲得觀眾「穩」、「厚重」的評價,被認為「不靠煽情取勝,而是以真實與節制打動人心」。許多觀眾直言:「看完第三部才真正明白,戰爭的目的不是打仗,而是為了以戰止戈」。 「英雄無光環、人物有血肉」戰爭場面與人性刻畫並重 《志願軍3》延續了系列一貫的大場面拍攝,但更注重人物命運的書寫。從老兵孫醒的犧牲,到翻譯隊長林月明在簽訂停戰協議後病逝,每一個角色的離去都像秋葉飄零,構成一幅沉重的群像史詩。這種「英雄無光環、人物有血肉」的處理方式,使影片超越了傳統主旋律的類型邊界。 影片對停戰談判細節的還原被大陸影評人認為「填補了國產戰爭片的敘事空白」。從座次之爭、和平鴿的象徵意義,到美方極限施壓的外交細節,都一一展現。這不僅是戰爭實力的較量,更是文化與價值觀的正面衝突。導演以冷靜筆法呈現大陸在強敵與國際輿論夾擊下的堅持,讓觀眾在銀幕上重新認識這段歷史。 《志願軍3》主題深化:戰爭的終點是和平 影片的立意也成為本檔期討論度最高的部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句貫穿三部曲的核心理念,在收官之作中被完整展現。導演選擇以和平談判作為收束,並非降低戲劇張力,而是將「戰爭的目的」這一命題推向深處。這種從戰爭走向和平的敘事視角,在國產主旋律電影中並不多見,也讓本片獲得主流媒體與觀眾的一致肯定。 「十一檔」《刺殺小說家2》《震耳欲聋》話題十足 除了《志願軍3》,今年國慶檔還有兩部話題度較高的影片:《刺殺小說家2》和《震耳欲聋》。 由路陽執導的《刺殺小說家2》延續前作奇幻世界觀,特效場景如「龍燈」獲得好評,但台詞與敘事被批「邏輯鬆散」,觀眾直言「特效掩蓋不了劇情的空洞」。 10 月 4 日上映的《震耳欲聋》則成為口碑黑馬。作為國內首部聾人反詐題材影片,它以律師視角揭示聽障群體在現實社會中面臨的困境。影片在上海舉辦公益專場並配備手語志願者,檀健次的手語表演獲得專業好評。不過,也有觀眾認為其敘事模仿《藥神》痕跡明顯,人物轉折略顯生硬。 與往年國慶檔《姜子牙》等單片破 10 億的盛況相比,今年市場整體表現降溫。五部動畫電影集體上映,但僅《三國的星空》憑藉宏大場面略有亮點,其餘如《豬豬俠·一隻老豬的逆襲》《瘋狂電腦城》等均因內容套路化、目標觀眾分散而票房疲軟。 被寄予厚望的動作片《風林火山》則因積壓多年、宣傳不足,加上導演爭議纏身,最終票房僅約 4928 萬,難以撐起檔期中段。 2025年「十一檔」總票房突破16億,頭部影片拉動效應明顯,但整體缺乏單片破5億的現象級作品。綜觀《志願軍:浴血和平》以其全景式敘事與真實歷史還原,在多元題材競爭中脫穎而出。它並非票房「爆款」意義上的轟動之作,但憑藉紮實敘事、深厚情感與主題深度,成為觀眾口碑最穩的一部,也再次印證主旋律題材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堅實基本盤。 在缺乏爆款的市場背景下,它更像是一部「穩中帶熱」的壓艙之作——讓觀眾在節日檔期,不僅看到壯闊的戰爭場面,也重新思考「為何而戰、為誰而和」的歷史命題。

北京地壇公園現「明星認養樹」 粉絲千里「尋樹打卡」

北京市東城區的地壇公園近日因多棵掛有明星名字的「認養樹」成為粉絲新興打卡地,引發網路熱議。園內樹木認養牌上出現王一博、王俊凱、易烊千璽、周深、時代少年團等明星名字,不少粉絲特地前往合影留念,將公益活動與偶像應援結合,形成一股特別的文化現象。 10月4日中午,極目新聞走訪地壇公園時看到,園內多棵樹木掛有綠色認養牌,認養期限均為一年。牌面上的「認養人」一欄,有的寫著「珞珈山的妙tree角」「雙城姐妹2億到賬」等趣味名稱,也有不少直接標註明星名字。例如,在地壇北門附近就有掛著王一博、王俊凱名字的認養樹,方澤壇附近則有以時代少年團、易烊千璽、周深命名的樹木。 這些「明星樹」吸引許多粉絲前來「尋樹打卡」。有粉絲帶來偶像照片、應援鑰匙扣、袖章與信件,將物品掛在認養牌上拍照留念。一名從大連來京旅遊的粉絲受訪時表示:「知道這裡有偶像極目新聞的認養樹後,就特地來找,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她還說,未來希望也有粉絲帶來偶像照片、應援鑰匙扣、袖章與信件,將物品掛在認養牌上拍照留念。能和朋友一起親自申請認養一棵樹。 實際上,這些「明星樹」多為粉絲以明星名義認養,並非藝人本人親自參與。地壇公園管理方先前曾說明,認養牌上的名字可依認養人意願製作,只要不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即可獲得審批,因此出現了「余華的朋友鐵生」「鐵生的朋友余華」等文學梗命名,也誕生了眾多「明星樹」。 地壇公園的樹木認養活動已推行18年,屬公益性質,認養費用將全額用於日常養護,包括標牌製作、澆水、施肥、修剪與病蟲害防治。認養標準為普通樹木每棵每年50元(人民幣,下同)、古樹每棵每年2000元、綠地每平方米每年15元,每人限認養兩株,認養期限一年,可透過電話或線上預約申請。 近期網路上曾出現「大陸明星在天壇認養樹木」的說法,經查證並不屬實。相關活動發生於地壇公園而非天壇公園。地壇的認養制度為公眾開放,粉絲以偶像名義參與,既表達支持,也為公園綠化貢獻力量,成為結合公益與粉絲文化的新形式。

「媲美史嘉蕾喬漢森」首位AI女演員將進軍好萊塢 引發廣泛爭議

世界正因為AI(人工智慧)的急速發展而改變,好萊塢也無法置身事外,正迎來一場AI革命!由荷蘭喜劇演員兼製作人范德費爾登(Eline van der Velden)創立的AI人才工作室《Xicoia》打造的虛擬女演員諾伍德(Tilly Norwood),已吸引多家好萊塢經紀公司洽談簽約,預計數月內將宣布合作對象。 這將成為首位正式簽約的AI生成演員,引發業界對AI在娛樂圈角色的高度關注與爭議,部分國際明星強烈反對,另一些則持開放態度。 Hollywood hits back as AI actress is hailed as 'the next Scarlett Johansson' The woman you see might look as real as any other human, but she’s not. She’s actually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erated actress named Tilly Norwood who, after a short time on the scene, has sparked… pic.twitter.com/XZ8OTNGL4f — Evan Kirstel #B2B #TechFluencer (@EvanKirstel) September 29, 2025 綜合《衛報》(The Guardian)與《Express Tribune》報導,諾伍德是Xicoia工作室利用包括《ChatGPT》在內的10種AI工具打造的虛擬角色,定位為出身倫敦的女演員,擁有日益增長的社群媒體影響力,並透過AI生成影片亮相。她被訓練能「以細膩情感和一致性表演」,已在今年(2025年)7月出演喜劇短片《人工智慧專員》(暫譯,AI Commissioner),幽默探討電視節目發展的未來。虛擬的諾伍德在《臉書》官方粉專上興奮表示:「我雖然是AI生成,但感受到真實的情緒,對未來充滿期待!」 范德費爾登強調,諾伍德並非取代人類演員,而是創意實驗,類似動畫、木偶或CGI技術的創新。她在公開聲明中表示:「諾伍德是一件藝術品,而非人類的替代品。AI為故事創作開啟新可能,但無法取代人類表演的工藝與樂趣」。她希望諾伍德能媲美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或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並改變業界對AI的看法,認為創意不應受預算限制,「觀眾在意的是故事,而非演員是否為真人。虛擬演員的時代已經來臨」。 范德費爾登在《蘇黎世影展》(ZFF)產業論壇透露,今年2月業界對AI演員多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不會發生」,但到了5月,許多公司轉而尋求合作,顯示AI在影視業的接受度快速提升。她預計諾伍德的簽約消息將在數月內公布,標誌AI演員正式進入主流市場。 然而,諾伍德的亮相引發兩極反應。網路上,有人稱這是「科幻式的惡夢」,擔憂AI取代人類演員,甚至發起抵制行動;也有人支持此創新,認為應以開放態度看待。范德費爾登則呼籲以諾伍德的表現而非與人類直接比較來評價AI角色,強調這是「為新聲音與故事開啟大門」的機會。 好萊塢藝人對諾伍德的看法分歧。《紐約高地》(In the Heights)女星梅莉莎巴雷拉(Melissa Barrera)在個人社群強烈批評:「希望這些對諾伍德感興趣的經紀公司旗下演員立刻解約,真噁心!」《小魔女》(Matilda)演員瑪拉威森(Mara Wilson)質疑AI演員使用數百位真實女性的面孔生成,批評道:「為何不直接雇用她們?」美國男星尼可拉斯查維茲(Nicholas Alexander Chavez)直言:「她根本不是演員,這是徒勞的嘗試」。 相對地,部分藝人以幽默或開放態度回應。創下美國「演藝圈大滿貫」的女星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在個人脫口秀節目《The View》(暫譯「觀點」)中稱:「在許多人類演員召集了簽署AI演員的機構的抵制之後,該工作室聲稱諾伍德不是人類的替代者,而是一項創意工作的替代者,應將AI角色評估為自己的類型的一部分,而不是直接與其聲音的挑剔相提並論」。 《白蓮花大酒店》(The White Lotus)的盧卡斯蓋奇(Lukas Gage)玩笑說:「她將是個難搞的拍檔!」而《美少女的謊言》(Pretty Little Liars)女星露西赫爾(Lucy Hale)則簡短回應:「不」。 諾伍德的出現重燃2023年好萊塢演員與編劇大罷工時,有關AI取代人類角色的爭議。范德費爾登認為,AI演員的經濟效益正推動影視業轉型,創作者可突破預算限制,實現無拘束的創作。然而,反對聲浪顯示業界對AI的角色仍存疑慮,擔心其威脅傳統表演藝術。隨著諾伍德即將簽約,AI在娛樂圈的未來發展勢必持續引發熱議,挑戰與機遇並存。

吳克群捐款助災區!遭洗版「勿捐給花縣府」 他高EQ回應了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重創光復鄉,各界捐物資、當志工一起協助災區重建,也有不少藝人捐款賑災,其中,歌手吳克群宣布捐出100萬,卻遭網友洗版提醒「要捐對地方」,對此吳克群高EQ正面回應,「我選擇了最直接的方式,捐到災區光復鄉鄉長所設立的專款專用帳戶,確保善款透明、能確實送到災民與救災弟兄手裡」。 花蓮光復鄉遭遇洪災,吳克群得知災情後在臉書發文寫下,「新聞裡的畫面讓人揪心,房子被淹沒、有人失聯,消防弟兄們泡在水裡,甚至淹到脖子,還是一戶戶冒險去搜救。那一刻,我眼眶濕了,只想著不能讓他們孤零零地在前線拼命。」於是聯繫朋友打聽能幫什麼忙,在得知物資充足後,決定改以捐款100萬支援前線。 捐款消息曝光後,遭部分網友勸告,「不要捐給花蓮政府」、「要捐對地方」、「不要捐給花蓮政府,捐物資就好」、「拜託要送對人」、「忠告:不要捐給花蓮政府」。 吳克群對此在留言處回應,「我知道很多人對捐款有不同想法,而我選擇了最直接的方式:捐到災區光復鄉鄉長所設立的專款專用帳戶,確保善款透明、能確實送到災民與救災弟兄手裡。」他強調,自己最在意的是受苦的人們能儘快得到幫助,「讓我們一起用愛去守護花蓮」。

2025「灣區升明月」電影音樂晚會 再度唱響澳門

2025「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28日晚在澳門銀河綜藝館舉行,逾80位來自兩岸及港澳的電影人、音樂人同台獻藝,以歌聲串聯光影記憶,共同展現灣區文化活力。 本屆晚會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愛」為主題,設計四大篇章——「夜空中最亮的星——藍色的海」「記憶中的那片海——金色的海」「每當變幻時——彩色的海」「同心映世界——星星的海」,寓意大灣區多元文化交融。 舞台上,經典與新聲交織。劉濤重新演繹動畫電影《寶蓮燈》插曲《想你的365天》,勾起觀眾童年回憶;蔡琴則以深情唱腔帶來《無間道》插曲《被遺忘的時光》,再現香港電影時代氛圍。劉惜君與周蕙合唱《歸》,傳遞真摯情感。 來自台灣的80歲歌手凌峰上台演唱,引發全場熱烈掌聲。他在謝幕時數度拭淚,王力宏隨後上前摟肩安慰,場面感人。李建復則與胡夏合唱《龍的傳人》,寄寓團結與共同記憶。 據悉,本屆晚會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紫荊文化集團及鳳凰衛視共同主辦,已成為推動灣區人文交流的重要文化品牌。

花蓮光復家園重創17死!王心凌、五月天、劉若英捐百萬賑災

強颱樺加沙挾帶豪雨重創東台灣,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下午發生溢流情況,大量泥水沖毀馬太鞍溪橋,重創萬榮、鳳林及光復鄉等下游地區,造成17人喪生。消息傳出後,演藝圈多位藝人透過社群平台為花蓮祈禱,其中,女星王心凌低調捐出100萬元善款支援救災工作、天團五月天和相信音樂捐出500萬善款、歌手劉若英也捐100萬助災後重建。 王心凌在社群上發文表示,為所有在樺加沙颱風中受影響的朋友們祈福,這二天看到的畫面,真的讓人心疼,「我的心和大家在一起。希望透過一點點力量,在音樂之外,陪大家一起面對。」據了解,王心凌捐出100萬賑災,盼為花蓮救災與重建盡一份力。 而五月天及所屬相信音樂過去常常捐款幫助許多地方災難重建,包括今年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地區、花蓮地震,而更早的高雄氣爆,以及他們不定期舉辦的公益演唱會、長期捐助各公益單位等,愛心一直不落人後,這次他們也捐出500萬元。同時劉若英也另外捐出100萬,協助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 不少藝人也發文祈福,包括藝人許仁杰在社群寫道:「拜託一定要平安,颱風的受災戶能被妥善照顧。」歌手許富凱則表示:「逝者安息。」演員謝佳見轉發相關新聞報導,「甚願上帝賜福於花蓮,平安」。 金曲歌后阿爆也轉發貼文,寫道「海人這篇寫得很清楚,很多人默默做了很多事預防。淹水的影片看著都是曾經工作住宿活動的地方,希望人員都平安,共同祈禱,馬太鞍平安」。近年專注於大陸演藝事業的台灣女星陳喬恩則簡短呼籲:「颱風,一切平安。」 藝人陳大天則轉發祈福文,寫下「以溫柔守護花蓮,一起為光復鄉祈禱。」歌手宋念宇(小宇)則寫下「花蓮加油」,並附註:「天佑花蓮」。 此外,為整合政府及民間資源,協助受災民眾重建生活,行政院指示衛福部所轄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啟動公益募款行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自25日起接受外界捐款,提供匯款、LINE Pay、四大超商、外匯等管道,勸募期間為期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