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貴賓合影(左起,藝術家李依儒、國美館林志明館長、藝術說書人謝哲青先生、藝術家黃建樺)
【特約記者王查理報導】台灣藝術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文化部與國家美術館的助力功不可沒,文化部藝術銀行今年以《你好生活,藝術銀行》為主題,參加2019臺灣文博會,展出包含《我相信有一件事是天真的》、《曾經存在的小片刻》及《半透明》3支微電影及藝術銀行購藏的三件演出作品,透過藝術家何采柔、黃建樺與李依儒的角度,呈現藝術之於生活的價值,以及藝術銀行的多元服務與專業。
此次展覽邀請知名作家謝哲青先生擔任藝術說書人,從個人生活經驗以及藝術史的豐厚背景,和大家分享對當代藝術的所思所見規劃了導覽活動。
謝哲青用幽默的開場,向來賓介紹藝術銀行行之有年,並且各國有各國的藝術銀行,是一個全球化的藝文機構,也點出台灣民眾的藝術水平出眾,卻對台灣本土的藝術作品較為陌生,透過藝術銀行的展品以及其生態脈絡,我們可以了解到屬於台灣獨有的藝術型態與靈魂,並提出「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表達所處時代的生活經驗,藉由藝術與觀眾產生共鳴」一說。
圖/藝術說書人謝哲青先生當場體驗VR與藝術結合的實境投影技術。
台灣藝術創作者具備國際水平
國美館林志明館長在致詞時亦表示「以藝術真跡的展出,結合微電影及藝術家到場分享創作歷程的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將藝術帶到生活之中,實屬難得!」
提到台灣藝術創作者具有國際水平,不論是古典與現代的結合或是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台灣藝術創作者都有許多水準之上的作品,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如果要進入世界級的殿堂,映入國際的視野,政府的幫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生活與藝術結合
此次展出的三支微電影分別討論夢想、愛情、生命、陪伴及工作中的專業態度等議題。
《我相信有一件事是天真的》影片中透過畫作與人的對談,談論庸碌的上班族,嚮往天真的自己。上班空間的藝術作品,能否成為漫長工作中夢想的招喚?
《曾經存在的小片刻》則在訴說藝術銀行不斷在思考「藝術,還能做些什麼?」,而藝術醫療計畫在國內是少見的藝術服務模式,此種合作模式能否成為短暫忘卻痛苦的休息站,抑或成為陪伴人生一小段路程的朋友?
《半透明》影片則呈現因應租賃業務,藝術銀行的修復師有更多的臨場經驗,透過他們的專業,努力讓作品保有最佳展出狀態。藝術銀行修復師的角色猶如半透明的狀態,默默努力,以對待人的方式,看待每件藝術作品。
圖/藝術說書人謝哲青帶來藝術品解說的導覽。
期待透過作品與人之間的生活故事,邀請觀眾在展覽中找到不同面對生命的態度,好好用心過生活。並跟藝術銀行一起猶如說「你好」般,輕鬆的進入藝術世界!
藝術銀行營運至今進入第6年,已收藏超過二千一百件臺灣藝術家作品,透過租賃流通,將作品展示於公共空間,近年更有包含中小企業、飯店、餐飲業者將作品租賃,置於開放空間中供人欣賞品味。
藝術銀行鼓勵用大家用藝術刻劃舒適有感的環境,為企業機構建立風格形象,與大眾產生更多聯結及溝通,並為生活創造驚喜,也期許藝術為生活帶來驚奇又動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