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台美關稅談判傳出投資與市場開放承諾 政院:數字未定、訊息不實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左)11日表示,台美關稅談判沒有所謂黑箱問題。圖/中央社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左)11日表示,台美關稅談判沒有所謂黑箱問題。圖/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對等關稅」,要求各國對美國產品給予與美方一致的關稅待遇。據《風傳媒》日披露的經濟部內部資訊,台灣在台美對等關稅談判中已提出重大承諾,包括保證美國商品全面市場開放,以及台灣企業4年赴美投資總額達2500億美元。

該報導指出,6月25日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華府,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進行第二輪實體磋商。據稱,美方當時提出多項要求,包括:取消農產與水產、汽車及附屬產品關稅、取消美國車輛進口配額、軍購支出須達GDP3%。

我方則在8月初回應,承諾美國商品在台灣「全面市場開放」,涵蓋小麥、玉米、大豆、乳製品、肉類、水產品、蔬果、汽車與零件、化學品、醫療器械、藥品與機械等多項關稅減免,並消除部分非關稅障礙。

此外,據《風傳媒》報導,台灣還承諾:4年內台企赴美投資 2500億美元(重點在AI伺服器、半導體、ICT、電子代工)。4年內對美採購1300億美元,未來10年累計3000億美元(包含能源、農產品、軍備與設備)。提供4000億美元金融保障,推動台企赴美投資。

報導刊出後,引發農漁業界憂慮。部分人士擔心,若取消農產與水產品關稅,雖可降低加工業成本,但可能衝擊國軍伙食、學校營養午餐供應等初級農漁業者,甚至被形容為「滅頂之災」。

對此,行政院台美經貿工作小組23日發表聲明,強調相關數字與項目均不正確,該報導「未經查證」,與實際談判情況有出入。

經貿小組表示,目前台美對等關稅談判仍在進行,尚未議定任何金額規模。我方在8月1日僅獲得暫時性的對等關稅稅率,談判仍涵蓋關稅、非關稅障礙、投資、供應鏈合作等議題,並一併討論美方《232條款》。

經貿小組指出,對於「尚未定案」的談判,散布未經證實的資訊,恐影響談判進程並誤導國人,政府對此「表達高度遺憾」。

小組強調,台灣在談判過程中,將以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家安全與國民健康為首要考量。若未來與美方達成協議,將由雙方共同公布,並交付立法院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