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廣容 / 《共時的星叢》

台中國美館正舉辦《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以及《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針對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日本現代文學、藝術、電影跨領域之星叢激發共綻現象,從時間空間各層面來探討。台灣日本之間的藝文交融,究竟有何相同及差異點?這豐富蓬勃之現象底下,究竟有何隱微脈絡?

 

郭雪湖基金會也有兩幅作品《早春》及《後方守護》參展。陳澄波基金會也有多幅作品參展,除了著名作品《雨後的淡水》《自畫像》《我的家庭》之外,還有很多珍貴手稿文獻參展。李梅樹紀念館也有多幅李梅樹作品及珍貴的東京美術學校制服參展,鹽月桃甫作品及陳植棋作品等,豐富精彩,可見策展之用心。

此外,國美館也於6月29日及30日舉辦了《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邀請了日本多位學者與會,講座精彩深入。其中一場講座是《戰爭期下的前衛美術圖像》,有幾張畫平常比較少被討論,令人覺得印象深刻。第一張畫作是陳進《眺望》,描繪台灣婦女躲防空洞,從防空洞口探出頭來,眺望遠方。雖然陳進描繪女子時,仍然是美人畫之優雅風格,但因為是在防空洞口,格外有種突兀鮮明的反差效果。當時台灣飽受空襲之苦,民眾常常必須逃命躲避。陳進描繪了一種遠眺無奈,渴望和平之淡淡憂愁。

陳澄波的《雨後的淡水》圖中,在淡水街道右側,也描繪了遊行的行列。林玉山《獻馬圖》作品中,也描繪了台灣、日本及多國的國旗符號。而郭雪湖在《後方守護》這幅作品中,婦女努力編織布料,意味著後方也為前線之後援。這幾張畫作可以一窺當時台灣前輩畫家們在戰爭之陰影下,如何夾縫中求生存的時代印記。

本次展覽展期為 6月29日至9月15日,以十大主題動線主軸為主,陳列方式比較以跨界拼貼式並列,展現星叢共綻共耀之意象。觀賞者可以按圖索驥,仔細欣賞這台灣與世界共同閃爍之藝文星芒。

  

 

作者為愛傳媒中部新聞副主任、《台灣藝術印象派》廣播節目主持人、郭雪湖基金會公關、台灣藝術史協會會員、人間福報《藝術之眼》專欄作家及僑光科技大學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