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新加坡之行,來不及回家喘口氣,直接從桃園機場轉飛溫哥華。因為,典藏的國際版Yishu年度大戲,就要開場。
這是典藏養在溫哥華的小兒子,說英文,論學術,今年足足滿17歲了。
而取名為「第八屆Yishu當代華人藝術評論獎」的年度大活動,今年選在溫哥華舉行,這是典藏Yishu的年度大戲。尤其,今年當選人之一,就是返台任教的訪問學者高千惠與北京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邵亦陽。
Yishu是典藏旗下的國際英文版,全名叫《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以中文出版為主的典藏,唯一投注在國際英文學術的出版,正是yishu,編輯枱設在以英文為母語的溫哥華,面向國際發行,2002年成立迄今,已經17年了。我們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翻揚,以學術專業期刊的面貌,向全世界發聲,彌足珍貴。
有鑑於學術評論的重要性,以及優秀藝術評論家的難得,自2010 年起,我們再加碼設立「Yishu 當代華人藝術評論獎」,鼓勵並表彰對認識理解當代華人藝術歷史與現狀做出卓越貢獻的學者與藝評家,迄今也進入第八屆,同樣是理想性很高,養成不易的珍貴累積。
這個獎項評選的方法,採取推薦制,體現了yishu一貫宗旨:鼓勵藝術領域中的多種聲音及對不同問題的關註,以促進對當代華人藝術有獨到見解的嚴肅藝術批評和策展實踐。
每年Yishu雜誌編委會邀請在國內外富有聲望的專家學者擔任評選人,由他們分別推薦獲獎者,維持相當的客觀與準確性。
今年「Yishu當代華人藝術評論獎」特邀的評選人之一是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他推薦的傑出藝評家是邵亦陽。
徐冰推荐指出:「邵亦陽的研究善於將藝術批評與藝術史論結合起來,她持續關注有影響力的中外當代藝術家,盡可能深入地分析闡釋藝術作品,避免主觀化、情緒化、浮於表象的評論,創造一種介入社會現實、文化情境和學術研究之中的批評,突破傳統與當代、中國與西方、藝術史論研究與藝術批評之間的藩籬。
據了解,邵亦陽的英文論文《Whither Art History?》曾發表在《Art Bulletin》上,這是國際最重要的藝術史論研究期刊,也是中國藝術史學者首次在該雜誌上發表論文。」 邵亦楊為悉尼大學藝術史論系博士。主要著作有 《後現代之後》、《20世紀現當代美術 史》、《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等。現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
另一位評選人是,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頼香伶也是臺灣資深藝評家、策展人、原上海外灘美術館及台北當代美術館館長。賴香伶推薦了返台擔任客座教授的高千惠。
賴香伶認為,作為臺灣最重要的⻘壯輩藝術書寫者之一,高千惠多年來於策展和教學之外,持續不懈地專注於藝術研究與評論的書寫。其著作等涉獵廣博,涵蓋了藝術史梳理、觀念流變、創作評論、生態觀察、策展分析、藝術社會學研究、以及國際藝術發展趨勢等等。
其中,部份寫作計畫持續多年,專注於特定主題的研究和發展。高千惠並能透過策展實踐,將研究和寫作成果公共化。作為一名資深的觀察家和評論者,高千惠的方法論重視藝術生產和社會發展、時代進程的密切關連。她在即將出版的新書自序中提及從展覽與創作閱讀當代藝術的生產模式,以及藝術與社會的異化關係,除了可觀察藝術社會學的轉向,也能參照出當代人面對世界的態度。
如眾所皆知,高千惠的文字優美流暢而不艱澀生硬,其藝術書寫具有穿透事物表象的洞見,以及高度的知識性、思辨性和啟發性,對於當代藝術的傳播和研究具有卓越的貢獻。
長年旅居美國的高千惠,是獨立藝評家與策展人,目前擔任台南藝術大學訪問教授。這兩位獲獎者,將各獲得5000加元獎金(折合新台幣約11萬餘元),他們的代表性論文於2019年5月號的Yishu雜誌上發表。
「第八屆Yishu當代華人藝術評論獎」於5月31日晚6時,在溫哥華美術館舉行頒獎儀式和學術研討會。主題為「藝術在當代中國與世界上的能動作用」。兩位評選人與獲獎人均專程到溫哥華,並在研討會上發言。
身為典藏大家長,最近行程密集,加飛溫哥華,又是十幾個小時,雖然些許疲累,但覺得非常有意義,畢竟藝術文化的累積,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我,與有榮焉!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