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每次看到優惠就會忍不住抵抗拿出錢包刷卡嗎?你或許不是真的需要哪些商品,只是被商品「洗腦」了!
你喜歡買東西嗎?當你看到優惠時,會考慮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買嗎?其實,這些都不是你的錯。購物跟嗑藥一樣,是會上癮的!
當你看到「打折」時,你腦海中掌管獎勵的區域就會亮起來,這時候就會讓你想,「我是不是真的該買一下?」,可是你這時候買的是「你想省下來的錢」,也就是「你想要那個獎勵」,而不是你真的想要那個物品,有些人是真的心理上有強迫購物症的,但不佔大多數。
事實上,有神經科學家利用神經科學來了解人怎麼做決定,英文叫做Neuroscience of decision making,他們經由掃描人的頭腦,去更準確地了解「人是如何做決定的」。
傳統上,大家都是用問的,常常會問到一些很心虛的答案,比如說,當你問一個要減肥的人,「你晚上會不會再大吃大喝?」、「還會不會吃宵夜?」,他們都會斬釘截鐵的跟你說不會,那是他的認知,他也沒有意圖要騙你,可是到最後就會跟事實不符合,因為他是根據他的「認知」,而不是根據「事實」來回答,這個對研究人員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就好比問你的情人,他是不是真心愛你的,沒有大腦掃描,我們也很難知道真相。
每天我們要做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決定,購物也是其中一種,有一種專門研究顧客消費行為的行銷學叫做「神經行銷學」,聽起來有點邪惡,總之,小至圖形、顏色、文字,優惠組合、各種的數字排列,再加上明示、暗示,就是會想要讓你購買,更不用說在整個下單的過程之中。
商人們會想辦法去縮短購物的捷徑,比如說可以一鍵購買,或者是加入購物車的按鍵可能是橘色或綠色,就是因為這兩種顏色最能引發人家去按那個鍵。人的眼睛在掃的時候是z字型的,所以它通常會在你眼睛掃過的地方放上他們最想要你看到的訊息。
還有一個跟神經科學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大家或許想要知道的事情,當我們跟錢的距離越近的時候,我們就越會想「哦?我是不是要買這個東西」,換句話說,假如你手上有現金跟信用卡,你在花現金時,就會想比較久,當你在刷信用卡時,可能會比較容易就刷下去了,這個東西被應用在遊戲公司裡面,遊戲公司會讓你用錢去買虛擬的珠寶,換成武器或者是虛擬汽油等等,潛意識就會覺得,我今天是用虛擬的東西去買虛擬的東西,你自然就會情不自禁的越花越多錢。
還有,比如說商人都會設計說,買東西時為什麼要分3種等級?比如說,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因為商人會想要在每個客人口袋深淺不一的狀況下,把他的利益做最大化。
總之,了解人類其實怎麼做決定,也可以幫助人類去戒菸、戒毒,甚至是減肥、幫助路人或不要輕易亂丟垃圾等等,比如說,要幫助學生吃得更營養健康,你就會選擇把營養健康的蔬果類放在前面,最後面才放一些高熱量的,在研究行銷時,也同時會研究怎麼樣幫助其他人做可以改善他們生活做的決定,我們在幾分鐘、幾秒鐘之內,其實就可以做好要不要買東西的決定了,只是日後你所謂的想一想,是你自己的理性跟你的慾望在做拉扯。
雖然大家明白這些道理,常常還是忍不住去購買,其實最主要能做的事就是,不要聽、不要看、不要接觸任何購物訊息,因為一旦你有慾望,它就會深植在你的頭腦裡,意志力就和肌肉一樣,用久了會沒力、麻痺,到最後又會買下去,
第二點就是,盡量用現金取代信用卡購物,你就會覺得,「這是真的錢!」...
第三點是,你最快樂的時候,就是你刷卡的那一瞬間,你的多巴胺會大量地噴發,可是當你實際拿到商品的時候,多巴胺早就沒有再噴了,所以你根本就不會那麼快樂,全程只是在買「刷卡的爽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