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海洋生物現在生存的環境並不如同以往,海洋動物們能攝取到的食物也越來越少,為了能夠得到糧食,牠們必須到更遙遠的地方。
經過三天的挖掘,欖蠵龜自由了,但是並不安全,直到他進入大海,早期生物在海中演化,近八成的動物現仍生活在海中,這一年在哥斯大黎加海岸孵化的幼龜,只有百分之十會存活,進入海洋後,欖蠵龜如魚得水,但牠的旅程才剛開始,十年後,牠將回到這片海洋,產下自己的卵,如果牠能活到那時候,海洋是一個流動且無法預測的世界,海中的動物全部任牠主宰。
地球表面有七成被海洋覆蓋,可棲居空間有多達九成九位在海中,海洋在我們眼中或許是異世界,以海為家的動物種類卻多得驚人,從世上最大,到最奇異的動物都有,即便是最適應海洋的動物,存活也很辛苦,在海中生存與陸上身存完全不同,尤其是規則不斷在改變,在海中,有食物的地方通常就有爭鬥,在挪威的峽灣近海,這些虎鯨即將對上最兇猛的海洋獵手。
一般來說,漁船一天能捕到八百噸鯡魚,比虎鯨和大翅鯨捕到的總和更多,虎鯨在情急之下,只好把這個新阻礙化成機會,撿走競爭對手的漏網之魚,最近實施的配額制度,確保鯡魚的數量足以供給人類與鯨魚,然而,全球現況並不樂觀,我們吃下的魚達到有史以來最多,導致許多魚藏幾乎被耗盡,失衡的海洋門戶大開,被奇特的生命形態入侵。
這些生物起初是微小的水螅,體型上的不足,牠們以數量彌補,靠著攝食極小的浮游生物,牠們發育、突變、繁殖,成為一票複製大軍,現在每隻水螅都成了一條生產線,目的只有一個——形成新的水母,其軀體有九成五是水,可以輕易不斷膨脹,再膨脹,直到成為龐然大物,水母沒有骨頭、血液,甚至沒有腦,但非常適合現今變遷的海洋,耐得住高溫、缺氧、鹽度變化,酸度增加,甚至塑膠污染,若是被水母群佔據,有些生態系統將無法完全恢復,我們的影響也波及最大的海洋棲地。
大洋,大洋覆蓋超過半個地球,內含的食物卻越來越稀少,但有種動物努力不懈,儘管每天需要一百五十萬大卡的熱量,北太平洋,九哩灘,藍鯨,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動物,身長和聯結車一樣長,心臟和汽車一樣大,舌頭和大象一樣重,光是一年,牠游過的距離已足夠繞地球一圈,都是為了尋找磷蝦,海洋食物鏈中最重要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