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台灣領先亞洲的不動產自動估價模型 得AI之助如虎添翼

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辦的「AI時代的地價革新:電腦大量估價於公部門的應用與展望」論壇,26日在台北舉行。右起內政部統計處長饒志堅、台北大學特聘教授彭建文、內政部地政司長林家正、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楊松齡、台北市估價師公會理事長鐘少佑。圖/記者宋秉忠攝
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辦的「AI時代的地價革新:電腦大量估價於公部門的應用與展望」論壇,26日在台北舉行。右起內政部統計處長饒志堅、台北大學特聘教授彭建文、內政部地政司長林家正、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楊松齡、台北市估價師公會理事長鐘少佑。圖/記者宋秉忠攝

由於地政機構多年來的努力,結合實價登錄系統的台灣不動產「自動估價模型」(AVM)在亞洲已經非常先進,現在又得到生成式AI技術的加持,等於如虎添翼。

在不動產估價系統導入AI,首先,可以解決估價師長期不足的問題。全聯會主委陳碧源2024年透露,全台估價師有676人,開業人數僅498人;與此同時,2024年辦理土地登記有362萬筆、辦理建物有209萬棟。不動產估價師人力明顯缺乏。

內政部地政司長林家正表示,內政部在107年(2018年)推動地價查估技術精進及實價登錄資料應用發展計畫,開始研究地價工作導入AI技術應用,並透過ANN(類神經網路)技術工具協助公部門估價。

林家正說,長期以來,地價工作需要靠估價人員的經驗與專業,工作相當燒腦、負擔重,因此AI的運用與技術導入,極具前瞻性且很有意義。此外,地政機關登記審查的工作也相當耗時,也需要人力,近年地政人力比較吃緊,因此,內政部目前也正積極研究運用導入AI技術來協助審查,節省人力。

林家正指出,運用AI輔助來查估地價時,可能會面對民眾詢問「地價怎麼算出來的」?如何清楚「解釋」AI計算方式,以及如何讓地政同仁更熟悉AI技術,這些都是要再精進的地方;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精進利用AI輔佐搭配人的智慧,達到更SMART、有效率的地價查估工作,都是未來的挑戰、也是展望。

內政部統計處長饒志堅指出,建置不動產估價的AI系統要秉持「數據為基、AI為器、治理為綱」的三大原則:首先,由政府建構的數據資料是AI估價的燃料和基石,而政府資料的核心優勢在於擁有高品質、全面性的大數據;其次,AI是強大的工具,而非取代專業的萬靈丹,鑑別式AI負責精準預測,生成式AI負責提效輔助,兩者皆需人類專家的監督與引導;第三,健全的資料治理是通往信任的唯一途徑,沒有治理的AI應用,將是高風險的空中樓閣,效率、正確、公平,缺一不可。

台北市估價師公會理事長鐘少佑就提到國際不動產估價公司因忽略AI治理而失敗的案例;美國不動產估價公司Zillow 推出的iBuying系統,原本利用算法快速評估房屋價值,24小時之內就能提供現金報價,然後,業主可透過簡單翻新快速轉售,依賴規模化及速度優勢,快速搶占美國不動產銷售市場。

但2021年11月,在損失50億美元後,Zillow關閉了經營iBuying的部門,並裁員25%員工,最慘的是,公司市值因此減損300億美元。

探討iBuying系統失敗的原因,鐘少佑指出,Zillow在建置iBuying系統時,大量聘用資訊人員,忽略估價師的作用,因此,接手的不動產都是市場不容易賣掉的建案;為了很快把建案轉手,出售前只做簡單的翻新,形成「劣幣逐良幣」的趨勢,結果就是消費者不再買單。

所以,鐘少佑從iBuying失敗案例中得到的啟發是:技術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判斷;算法模型有其局限性;需要理解市場激勵機制;速度與準備性難以兼得。

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辦的「AI時代的地價革新:電腦大量估價於公部門的應用與展望」論壇,26日在台北舉行,台灣不動產界的產官學專家群集分享交流,探討AI導入地價評估流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楊松齡表示,AI運用與電腦大量估價的影響、作用,以及如何更為公平與客觀,都是產官學界很關心的部分,透過這次論壇的機會,主辦方特地邀請產官學界代表來討論與交流,找出未來更清晰的不動產估價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