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童子賢:台灣經濟仰賴定安全、和平環境 再籲恢復核二、核三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右2)20日出席由龍應台基金會主辦「台北國際和平論壇」,左2為龍應台。圖/中央社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右2)20日出席由龍應台基金會主辦「台北國際和平論壇」,左2為龍應台。圖/中央社

在全球政經局勢詭譎多變的背景下,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20日)於「2025台北國際和平論壇」強調,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唯有在相對穩定、安全與和平的環境中,產業與社會才能持續繁榮。他呼籲社會必須以智慧、忍耐、善意與包容來灌溉和平,「和平需要耐心,代價不小,但值得共同努力」。

童子賢指出,台灣過去80年雖歷經波折,但大致維持相對和平的環境,這讓社會與經濟得以發展。然而,「和平和繁榮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長期努力的成果。

他強調,台灣國際貿易占GDP比重遠高於美國、日本、德國與南韓,因此更仰賴穩定的國際與兩岸局勢。若環境動盪,經濟成長就像「建築在沙灘上的沙堡」,隨時可能被沖刷殆盡。

童子賢認為,論壇主題「民主永續與對話」切合時宜。民主是人與人之間學習尊重與和平共處;永續則是對環境與生命的責任;而誠懇的對話能減少對立與衝突。他進一步表示,「不但朋友跟朋友要對話,我們也應嘗試與競爭對手,甚至敵人對話」。他提醒,和平不是靜止狀態,而是每天都必須做出的選擇與努力。

論壇中亦關注能源政策與產業發展。童子賢直言,政府應考慮恢復核二、核三運轉,以確保產業用電穩定。他認為,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一樣,都需在務實基礎上追求永續。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隨後也呼應童子賢的觀點,強調若全面停用核能,台灣將有逾九成能源仰賴煤炭,不僅難以符合國際減碳規範,也會迫使許多產業外移。他直言,「如果要半導體產業,就不能不要核電」,凸顯核能在台灣能源結構中的必要性。

來自日本的Ocean Nexus研究中心主任太田義孝則提出「藍色能源」概念,呼籲各界重視海洋能源的研究與發展。他同時提醒,氣候變遷已重創海洋環境,特別影響南部漁業,魚群因暖流北移,威脅沿海居民生計,呼籲全球加速應對氣候變遷。

論壇由龍應台基金會主辦,聚焦「沒有和平,何來永續」等核心議題。與會者一致認為,和平不僅是產業與經濟發展的根基,更是人類共同面對環境挑戰的前提。童子賢最後強調,「和平的果實來之不易,值得台灣社會共同守護與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