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大城市持續下調落戶門檻,千萬人口城市杭州於7月啟動新一輪人口政策鬆綁,被視為接近「零門檻」的落戶改革,正加速青年勞動力的聚集與產業轉型布局。
根據杭州市新頒布的《積分落戶管理辦法》(2024年7月1日起實施),在杭州市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計分標準由每月0.5分提升至1分,合法租住居住房屋的計分亦由每年6分調高至10分,總分達100分即符合落戶條件。
政策釋放出強烈信號:年齡在18至45歲的申請人,只要在杭州租屋並參與社保,即可獲得落戶資格。即便未繳社保,僅靠合法租房(80分)與年齡加分(30分)也能達標。對於先來杭找工作的年輕人而言,落戶門檻實質上已經大幅降低。
杭州作為大陸新一線城市代表之一,過去以數字經濟與互聯網產業吸引大量青年人才。然而,根據杭州市統計局數據,2024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僅為10.2萬人,創近5年新低,人口增長速度被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超越,也落後於貴陽、南昌、合肥等「黑馬城市」。
同時《杭州市2024統計年鑑》,杭州2023年新增60歲及以上人口12.2萬人,老年人口占比突破2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為應對人口結構壓力與勞動力斷層風險,杭州重新啟動「人口爭奪戰」。
「年輕人口焦慮」可不是杭州一城的單一現象,根據大陸發改委近期發布的《2024年城市人口流動趨勢報告》,中國城市之間的人口競爭已由「搶人」轉向「搶留人」,核心在於能否打造適合青年定居的產業與生活條件。
《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在杭州拱墅區的瓜山未來社區青荷驛站,21位畢業生於7月11日當天辦理入住手續,享有3天2夜免費住宿體驗,期間可參與當地企業面試與社區活動。「我是學電腦的,杭州的互聯網企業多,有免費住宿機會就想來試試。」一位應屆畢業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此類人才驛站政策,為剛離開校園的青年提供低成本嘗試期,成為杭州市吸引「潛在居民」的重要工具。
儘管積分落戶名義上放寬,但實際操作中,戶政窗口仍鼓勵青年優先申請「人才落戶」。專科以上學歷者可根據學歷檔次直接申請,流程更為便捷。對於「非高學歷」但已在杭穩定工作與生活者,積分政策則提供了另一條過渡性管道。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先落戶再找工作」,戶口所在地與就業地並不總是重疊。杭州自2022年起已允許全日制本科及碩士畢業兩年內青年「先落戶、後就業」,吸引了如艾琳(化名)等一批熱愛杭州文化氛圍與創新環境的青年學者。
艾琳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建築與風景園林碩士班,在校期間即參與西湖VR文旅設計項目,並接觸大量AI交叉學科應用。「杭州的AI與數字經濟氛圍太濃了,對我職涯發展很有幫助。」她決定先將戶口落在杭州,短期內赴上海任職,未來仍可能回流。
類似的選擇也出現在王翡(化名)身上。這位00後本科畢業生選擇落戶杭州、就業寧波,原因是「杭州社交文化活躍、演唱會多、生活精彩」。城市吸引力,不再只是薪資與工作崗位,更包括整體生活品質與情感歸屬。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研究員李健指出,各地鬆綁落戶政策的核心驅動力,是產業升級對年輕勞動力的強烈需求。以杭州為例,數字經濟與AI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急需中高技術工人與創新型青年加入。「吸引人容易,留下來難。」李健指出,城市要形成長效的人才生態系統,不能只靠一次性補貼或低門檻政策,必須構建可持續的職涯機會、宜居條件與公共服務。
房價、教育、交通、文化活動成為青年長期居住與落戶的重要考量。根據中指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報告,杭州城區平均房價高於合肥與長沙,青年租住壓力依然存在,但相較北上廣,仍具性價比優勢。
千萬人口城市的下一步,不是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而是如何讓他們留下、扎根、創造價值。從「落戶」到「生活」的轉變,是杭州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正如李健所說:「城市之間的競爭,本質是人才之爭。誰能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路徑、更可負擔的生活成本、更具活力的文化氛圍,誰就能在這場人口博弈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