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戒:做人有因果 善惡判分明 多造善功德 六度菩薩行 |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佛家所說的「戒」有哪些?經典上記載,包括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酗酒」等五戒,以及不貪、不瞋、不癡、不慢、不疑,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等;這些都是要守戒、持戒的目標,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會妨礙修行的障礙通通戒除。其實這些障礙都是出自四相,也就是「我相、人者相、眾生相、壽者相」。由此可知,修行的第一道關卡就是「戒」。如果不能持戒,禪定是很難入定的。
戒,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犯錯;如果有錯,也要能夠知錯必改。壞習慣也一樣,要能夠改正。
持戒,必須要做到三業清淨。所謂三業,就是身業、口業和意業。「身」是指行為;「口」是講話;「意」是意識。一個人的色身可以造惡業,嘴巴可以造惡業,甚至每分每秒所想的意識,也可以造惡業。相反地,這些「身、口、意」也可以造善業。一個有智慧的人,會把惡業變成善業,這就是「戒」。
一個人如果不能持戒,連當「人」的條件都不夠,更不用說要成就菩薩或是佛了;所以持戒非常重要。
一般的法師都是教人要做善事,不要造惡業,這是在弘戒,也就是從「戒」開始修,這是一般性的。因為對那些還沒有進入佛門,或是已經入佛門的修行人,必須讓他們瞭解「持戒」的重要,而且還要更進一步地讓他們懂得如何去持戒,要時時刻刻地警惕自己不要犯戒。
為什麼持戒這麼重要呢?因為犯戒的「因」,會造成犯戒的「果」。也就是說,造惡因,就會受到惡果;造善因,就會得善果,這是真理,是必然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因果論」。
但是修行正法的禪行菩薩,不能只是在戒條上的守戒為已足,應該是從心上徹底地斷滅戒條,才是真正的清淨戒。所以大家要做發心的菩薩;因為一位真正發自內心的菩薩,絕對不會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