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師說禪】三位一體的奧秘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在「體性智慧」課程中,我們談到修行要先認識自己的身體,但身體除了肉體以外,還包括精神體和靈性體(或稱靈體);也就是說,我們共有三種身體存在於體內。

在人間,我們最常使用、也是一般人所了解的,就是肉體和精神體,至於靈性體,大都不太注意,可是所有人類的一切思想、一切行為,乃至一切功能,都是來自於靈性的智慧。

當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以後,在禪修時,首先就要設法讓身體得到健康。但光是健康還不夠,還要讓身體不生病;不生病還不夠,還要能減緩老化、保持年輕。其實這樣仍是不夠的,還要能讓生命可以延續、可以活得更久。由此可知,「身體」是多麼重要!

很多人不知道修行的好處這麼多,因為他不知道修行不但可以讓身體健康,還可以不生病、不老化,甚至還能延長壽命,這是每個人都求之不得的!如果他能明白這些好處,一定會想趕快來修行。

其次談到精神體,精神與身體是有連帶關係的,而且是直接的關係。比方身體生病了,精神就不好,或是今天得到嘉獎,覺得很快樂,就會顯出精神很好的樣子;反之,若是心情鬱悶,發生一些煩惱的事,精神馬上就會萎縮。可見精神與身體之間,存在直接的連帶關係。

心悅體自清 禪定心佛顯

所以,若想讓身體健康,能夠長命、不生病,就要讓精神保持一定程度的昂揚情緒,但不要太亢奮,而是保持心情愉快、開心。如果能展現這樣的精神,身體自然就會好,這是一定的,因為身體健康,顯現出來的精神也會很好。所以我們除了注意身體,也要注意精神體。

修行,是讓身體把我們帶進道場,讓精神體來修行,從意識界開始,最後進入靈性。其實靈性體也是屬於精神體,所以精神體與一個人的成就與否,關係密切,非常重要。

因此在修行時,要特別注意精神表現,尤其是修行人,要時常保持心裡所產生的愉快、快樂、法喜等心情,若能如此,就會覺得很幸福;否則,如果表現出來的精神是負面的,就會給人不幸福的感覺。

從體性智慧,我們知道了「身心靈」的結構,在明白這個共同的生命體以後,就要更進一步了解,如何才能增進健康。首先要讓身體充滿「氣」,所以要從「呼吸」開始。

說到呼吸,我們要從胸腔呼吸轉成深呼吸,也就是把氣吸到腹部。接著,再從腹部呼吸慢慢轉成胎息。若能做到胎息,就不太容易注意鼻子的呼吸。所謂胎息,是入定時的呼吸法,等以後我們進入禪定課程,我再教導大家怎麼做。

修行,先要了解整個意識的構造:當我們的身體在母胎形成的時候,也就是「六入」完成的時候,「腦」就形成了。腦的第一層是原始記憶,包括累世的功過,你在過去世中做了多少功德、多少善事,造了多少業、多少障礙,通通都會記錄在原始意識裡。

所以,如果某人有暴力傾向,或是有其他野蠻行為,很粗暴,就是從原始意識來的,它是一種獸性意識,不是人性的。譬如說,如果這一世是從動物轉世而來,就會比較傾向於獸性,這種原始意識會很容易爆發出來;但如果過去世是人,這一世就會好一點,不會那麼粗暴。

凡事平常心 轉念離塵間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大家做到「平常心、心常平」的原因,因為當我們心平氣和以後,才會有正見,有正確的觀念,比較不容易產生偏見。

一般修行人大都只重視身體和精神體的修行,而忽略了靈性修行的重要。

一般修行人大都只重視身體和精神體的修行,而忽略了靈性修行的重要。

再回到身體要如何增進健康。剛才說到呼吸,我們把氣吸進腹部以後,要能夠「養氣」,怎麼養?比方吸進十分的氣,只要呼出去七、八分就好,留兩、三分在腹部,就這樣養氣。

另一方面,這種內氣也和飲食有關,所以修行人或練氣的人,平時不宜進食過多,否則肚子會裝滿穢氣,讓你在禪定或休息、不做事時,容易打瞌睡。尤其要來上課之前,最好只吃少量食物,讓體內留點空間,可以裝清淨之氣,這樣就能讓身體和精神體保持不錯的狀態。

所以,健康與飲食、睡眠都有直接的關係,吃東西只要能維持體力即可,不要吃太多,否則都囤積在體內,會愈來愈胖,然後又要再花錢去減肥,實在划不來。所以一定要節食,並講求衛生,只要能維持體能就足夠了。

像師父都吃得很簡單,四分之一的饅頭就是一餐,然後再喝點水就飽了。當然你們還沒修到這種程度,不要勉強跟我一樣,那會餓得「皮皮剉」,還是慢慢減量,從一餐吃兩碗,減少到一碗;或是從一碗改吃半碗開始。

特別是那些比較胖的人,雖然過去的人都說:「胖就是福」,像唐代的菩薩都畫得比較豐腴,還有老一輩的長者在選媳婦時,都喜歡臉龐有肉、身材圓圓、臀部翹翹的,認為那樣才有福氣,可以百子千孫,那是因為以前的社會要靠人力,所以才希望小孩生愈多愈好。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生得愈多,向你伸手要錢的人也愈多,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少生,甚至有些修行人乾脆不生。一般說來,生個小孩起碼要辛苦二十年,所以很多年輕人都覺得生不生無所謂。當然,如果生小孩,可以感受親子之間的親情和愛,但沒有小孩也自由自在,不會罣礙,所以沒有關係。

結婚與否也沒有關係;但千萬不要因為師父說沒關係,就拿我當擋箭牌。我並沒有教人不要結婚,我只是說沒關係,你們想結婚就結婚,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