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380 則相關結果

2024年第二屆《青春同行‧共享未來》新媒體創享活動 台北場盛大成功舉辦

為促進兩岸新媒體領域的文化與技術交流,台灣「大管仲策略顧問」攜手大陸「海峽興芸機構」以及於 (10/4)攜手於台灣台北市台北文創中心舉辦2024年第二屆《青春同行‧共享未來》新媒體創享活動,吸引來自兩岸互聯網自媒體平台、新媒體專業人士以及青年KOL的熱情參與,共同展開了一場關於新媒體的交流研討和互動,分享活動中透過現場也播放了2024年第二屆《青春同行‧共享未來》新媒體創享會北京場的精彩花絮短視頻,以及來自產業界和學界的新媒體意見領袖來進行獨家分享,並且在會中執行長李建勳代表正式發布成立「新自媒體商業賦能學院」,透過文創的思維、新媒體拍攝手法,攻占新媒體版面,成為大眾共同話題,讓有創新思想及文化內涵的新媒體人皆能在網路平台上發光發熱,實質商業變現、流量變現,只要對新自媒體有商業、短影音與直播帶貨有興趣的人皆可加入此學院。 台灣大管仲策略顧問執行長李建勳表示,這是台灣涵蓋新媒體、ESG和大陸短視頻高層首次分享的年度盛會,本次分享會結合兩岸自媒體工作者在文化傳播、個人IP打造、流量變現、商業轉化等維度進行交流,尤以台灣自媒體工作者在文創、傳播、品牌行銷,內容變現及地方創生等方面,過去累積了很豐富經驗,也藉分享會來分享心得,激發思想火花,並透過大管仲策略顧問通過與大陸海峽興芸機構攜手打通幾大新媒體合作管道,幫助台灣自媒體工作者通過多家知名大廠策略合作打開新自媒體龐大的商機市場。 台灣大管仲策略顧問策略長潘偉亷則進一步說明,本次《青春同行‧共享未來》新媒體創享會的互動環節也是重頭戲之一,與會者有機會與論壇嘉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共同探討新媒體行業中的挑戰和機遇。特別是在文創、品牌行銷、內容變現及地方創生實質的拓展更大市場,實現更高商業價值,也利用本次分享會集思廣益互通有無,抓住新媒體流量視窗機遇期,打開更大市場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活動獲得「快手科技有限公司」高層的大力支持。「快手」創立於2011年,是一個普惠數位社區,也是大陸最廣泛使用的APP之一,通過領先的技術、豐富的內容,滿足用戶知識分享、學習、娛樂、購物、招募、買房、發佈政策資訊等多元需求,並於近年電商營業額與阿里、京東、抖音同破千億營業額。 整場分享會邀請了多位在新媒體領域有卓越成就專家來進行專題演講,並吸引新媒體工作者到場分享,活動邀請的嘉賓有「東森集團 / 東森購物 資深購物專家」林玉雙、「聲鮮時采 Podcast 執行長⼁上市上櫃集團顧問」李學文、「知名藝人⼁導演」趙駿亞、「2023 LINE VOOM 年度播放總時長冠軍⼁Tik Tok 台灣播放 #1」黃導爆爆 ( 黃駿翔 )、「樂天女孩啦啦隊 副隊長」李若潼、「中華黃頁多媒體整合行銷 行銷總監」董宇凡、「知名美妝品牌 SOFEI 舒妃 第三代接班經營者」黃湲真、「地方創客打GO嚴選創辦人」賴思樺(賴賴)、「直播大賽第六名 ( 福建 ) / Shopee 蝦皮大學認證講師」林子筠 Anna、「上市公司行銷長」潘偉廉、快手科技副總裁周曉晗也獻上祝福分享快手上看見的直播與短影音數據現象。吸引了非常多線上線下的新媒體工作者參與聆聽。 本屆《青春同行‧共享未來》新媒體創享活動搭配全球知名新媒體企業策略聯盟支持,透過新媒體創作與分享的方式;邀集眾多不同領域的新自媒體業內人士與頂尖產業專家,加互相瞭解兩岸數位世界現今的發展脈絡以及未來無限可能性。未來、隨著大管仲策略顧問團隊與海峽興芸機構成立的新自媒體商業賦能學院成立,將不斷投入和新媒體産業的持續發展規劃,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新自媒體企業與優秀人材、在全球網際網路舞台上大放異彩。

【禪修釋疑】「超度」是怎麼一回事?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是中國人老祖先的智慧,但對祖先的超度,似乎坊間有許多莫衷一是的說法。請教您以禪的角度來看,「超度」是怎麼一回事? 色身滅度以後,有的是土葬,有的是火化;不管土葬或火化,在剩餘的骨頭裡,都還有留存這一世及累世的意識在其中。 很多人不了解超度,超度就是要將這些意識超拔到清淨的佛土,這才是「真超度」。為什麼古人往生時,都要安葬在最有靈氣的地方,或是將靈灰安奉在靈氣清淨的地方,這是先人的智慧。 因為這些留存的意識會影響後代,或是他最親的人。這種留存的意識存在於另一度時空,稱做「非意識」。人雖已往生,但還有這些「非意識」,它會影響後世子子孫孫。人們將這種「非意識」稱為「魂魄」。 這些存在骨頭裡的魂魄(身識、心識、意識),若能得到大證量者超度到淨土,那就等於滅度,靈性得度,這就是「真超度」,是天大的福報。以修行人來說,如果這些沒有被真超度,即使修行到菩薩界,還是要回來。為什麼?因為是有餘涅槃,不是無餘涅槃。我們修行要修到無餘涅槃。 所以一個人能不能修到正法,是非常重要的。印心佛法的傳承就是正法修行,你跟著證道師父修行,你的靈性就將被安頓到淨土。而一般人認為的超度,是請一位法師拿著經文誦唱、做法事,這樣就能超度到淨土嗎?不是這樣的,「真超度」並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因為魂魄不是隨便的人可以超度,若沒有修行到某種境界,得到某種證量,根本無能為力!為什麼?因為沒有證道,就沒有那個法界、沒有法身的淨土,那是要把這些魂魄超度到哪裡去呢?一定要有自己的國度-佛的國度,才能安頓這些魂魄,才有能力超度眾生。 什麼是法身淨土?像三寶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其中的釋迦牟尼佛就是應化身的代表;一位修行證道的成就者,就是成就了應化身,就和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一樣。而藥師琉璃光佛是法身的代表;當證道者色身成就時,裡面的智慧光就是法身佛,可以遍諸法界,像空氣一樣,隨處都有;像太陽光一樣,普照各地;甚至整個地球都是法身的世界。所以要做到「真超度」,必須要證道者才行,一般人的超度只是一個表象而已。

【禪師說禪】禪行菩薩的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五大智慧中的體性智慧,是指我們對自己色身的智慧,除了要了解體內體外的生理結構外,還要能夠保有健康;換句話說,就是要排除身體的障礙,讓生命能夠延長。而法性智慧則更進一步,是我們與「天、地、日、月、星」的一切關係。 天地日月星 禪道藏其中 人,生存在宇宙中,但宇宙除了人,還有其他的生命體和無生命體。所謂無生命體,是指星球的結構,比方像地球,它除了也有體性智慧之外,我們在南極、北極所看到的極光,其實就是地球的法性智慧。 我們每天生活在天地之間,「天」是指虛空界,包括地球和地球以外的世界。但在地球上的其他眾生,比方像樹木、動物等,也和我們一樣,共同享有同樣的空間。如果你有這樣的智慧,就會懂得在愛護自己之餘,也去愛護其他眾生。 第三是圓滿性智慧。首先要有圓滿心;我們除了要善待自己,也要善待家人及朋友,乃至一切眾生。除了要圓滿自己,也要圓滿別人、圓滿一切眾生。若能如此,就可以從心裡生出愛心,當這種愛心逐漸擴大、提升以後,就會變成慈悲,菩薩的慈悲。這是人與一般動物不同的地方。 有了慈悲以後,世界才會和平,才能讓我們在宇宙中生存得非常圓滿。所以我們要有圓滿心,不管是任何「人地事物」,都要以圓滿心對待。 我舉個淺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能以圓滿心來經營餐廳,一定會很用心作菜,讓客人吃得很滿意。但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就會設法在食材上節省開支,捨不得用好食材,這樣作出來的菜當然不容易讓客人滿意。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來圓滿眾生,圓滿世界。 如果人人都有這樣的圓滿心,就知道要愛護地球,也會知道綠化環境的重要,不會讓虛空中的空氣受到污染,否則最後受苦的還是自己。因此,我們不該只想要圓滿自己,那就犯了「我執」;應該要擴大到整個法性的圓滿。 其次,還要有圓滿修行的智慧。如果沒有圓滿修行的智慧,就不知道自己的修行能不能成就正果。 這種圓滿修行的智慧是什麼樣的智慧呢?第一是開悟的智慧,開悟自己為什要修行。因為人生苦短,只有幾十年的生命,「咻」地一下就過去了,但是生命結束以後的千千萬萬年,那個無限期的生命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了解修行的重要性,要有這樣的智慧。 第二,開悟以後,接著就是要選擇什麼方法、什麼法門、以及要如何修行,才能達到修行的最終目的-見性成佛。 不過,修行要見性成佛,不是隨便修什麼法都可以做到的,這個法要能夠讓靈性得到清淨才行。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師父過去不是告訴大家,靈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嗎?為什麼還要再讓祂清淨呢?雖然靈性本自清淨,但在靈性外面還有業力的污染,也就是業障和靈障;修行就是要把這些障礙通通排除,讓靈性恢復本有的清淨。 我想請問大家:人有靈性,狗也有靈性嗎?當然是有的,否則牠要怎麼輪迴呢?我再問大家:人有自性,狗也有自性嗎?因為師父傳法是很精細的,會愈來愈入微,所以我才這麼問。狗雖然有靈性,但牠沒有自性,所以不能成佛。而人有自性,所以才能成佛。 自性雖是靈性的本性,但並不表示所有的靈性都是自性。自性就是佛性,我已經指出「自性」與「靈性」的不同,你們要再去深入思考、再去參。雖然自性就是靈性,但靈性不一定是自性,差別就在靈性之外如果還有污染,就不是自性;如果靈性之外沒有污染,已經很清淨了,那就是自性。 由此可知,受到污染的靈性就不是自性。舉例來說,虛空中的空氣原本都是很新鮮的,但如果它被污染了,就不再是原來的空氣。而人本來和動物一樣,靈性都受到業力的污染,所以才要修行;這就是我在前面說的「人要有修行的智慧」,道理就在這裡。 自性本清淨 五蘊自縛心 人,經過開悟、聞法之後,經過可以見性的禪定之後,讓靈性得到清淨,那就是自性原有的清淨。其實每個人的靈性本來都是清淨光明的,為什麼現在不清淨了?因為被業力所污染。 什麼是靈性?什麼是自性?《六祖壇經》說:「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自性是不會生滅、不會輪迴的;祂具足一切、什麼都不缺;祂是一顆圓滿、聖潔的光球,擁有無限光芒;祂是每個人原來就有的。所謂修行要「見性」,就是見到這個本有的、清淨的、聖潔的靈性。所以修行要有智慧,才能夠見性。 如何才能有開悟的智慧?首先要明白人生的價值。真正的人生並不僅限於人世間這幾十年的生命,很多人都忽略了靈性的生命,那才是無限大的生命,是無生無滅的生命。靈性就是自性,就是佛性,祂一切具足,不生不滅,不會變異,祂就是聖潔的光,所以靈性的世界就是佛性的世界,祂是光明的世界、聖潔的世界。 修行就是讓自己看到,除了生命的世界以外,還有一個靈性的世界,那是無生無滅的世界。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到那個無生無滅的佛性世界,這是修行要有的開悟。 如果有了這樣的開悟,也有了成就的佛法,以及能夠引導你到達佛國的傳法師父,只要你一路跟著師父,就可以從污染到清淨,從清淨到智慧、到圓滿。這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方面要靠師父的帶領與引導,才不會在中途退轉。 再說到圓滿的功德。一般人在過去生中,因為功德還不夠圓滿,所以今天才又投胎為人,而不是佛菩薩。換句話說,這表示你過去雖然做了很多福德,但修行的功德還不夠圓滿,無相布施的功德做得還不夠,菩薩行的功課做得還不夠,所以今天才又再投胎為人,重新再來補足自己過去未完成的修行功德、無相布施的功德。 勤耕功德田 菩提總持行 從這裡,我們再想想:菩薩的修行要怎麼修?第一是布施,包括法施、財施和無畏施。法施就是法的布施,把自己的修行心得分享他人,讓對方有機會走上修行之路,這是法施功德。 什麼是財施?比方某人或某地區的人在生活上有困難,需要金錢救助,像這種布施就是財施。或是去照顧流浪狗、流浪貓,也是一種布施。 至於無畏施,比方像以前發生過的日本大地震,或是南亞海嘯,都造成當地人民的心理恐慌,其實這就需要靠政府的力量去安撫他們,不論是在物質上的安頓,還是心靈上的撫慰,像這些無法靠個人力量來完成的事,政府就應該要出面處理。 另外像憂鬱症,多半是因為在生活、工作、感情等各方面的不順或失敗所引起,或是因為親人往生,心裡很難過、很痛苦,如果自己無法調適,慢慢就會變成憂鬱症。這要靠佛法的力量,去接引他來修行;這也是一種法施。 憂鬱症患者的心都很苦,因為他滿腦子的想法都是負面的、苦悶的、痛苦的、失敗的、失落的,時間一久,很容易就鑽牛角尖,結果愈走空間愈小,最後走不出來,演變成精神崩潰,甚至走上自殺之路。 台灣幾乎有幾十萬人都患有憂鬱症,我們應該針對他們來接引,讓他們的心可以回復到原來的自信與快樂。因為修行以後,可以改變他們的想法,進而改變人生。 其實不論生死,或是成功失敗,都是人生本來會遇到的事,不必太認真,而讓自己的心被綑綁,無法解脫。修行以後,因為有了智慧,再加上同修之間的關懷,可以讓他逐漸淡忘這些負面想法,而從憂鬱之中走出來。 一般憂鬱症的患者都會把自己困在家裡,不願與外界接觸。我曾聽說某位女明星,長得很漂亮,唱歌也很好聽,後來不知是婚姻不圓滿,還是另一半往生了,導致她得了憂鬱症,長達五、六年走不出房門。有一天,有個朋友去看她,發現她居然不修邊幅,簡直變了一個人。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與陪伴,才讓她重新建立信心,再度開朗起來。像這也是一種法施。 如果你們的朋友之中,也有這種憂鬱症的人,無論如何都要設法接引他來修行,改變他的人生,否則他會很痛苦。尤其我們需要做這種有相無相的功德,要做這種布施。只要你去接引人來修行,就是你的功德;雖然你不去記這些功德,但祂確實都存在。你有一分功德,就可以消滅一分業力,這是修行很重要的布施功德。

【生活禪話】禪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預防醫學

由於醫療科技的大幅進展,複製技術可培養出替代的細胞和組織,使得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許多專家預估再過20年,人們的平均壽命將可達到120歲。 但是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洗腎等現代文明病,卻如影隨形般吞噬著人們的健康;尤其這些重大疾病的醫藥費更是昂貴,醫療保險成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很大的負擔。 人吃五穀雜糧,很難不生病;也許台灣的健保制度蜚聲國際,政府在醫療上可以照顧好民眾。但是人們可能很少去思考,現在的社會為什麼醫院蓋得愈多,病患卻更擁擠,並沒有因為醫院蓋得多、健保制度完善,而使病人減少?這是值得深思的社會現象。 一般人的觀念總認為,生老病苦本就是人生之常,但人們卻不去深思,人類的身體,是不是可以透過某些方法,讓身體不生病,遠離病痛? 人的身體是透過食物,進行能源補充,讓精神維持生命能量;然而這些食物都是透過天地的滋養而長成,所以一切能量的來源,還是回歸於天地。若我們的能源補充,可以不透過食物,直接由天地靈氣而來,就可以源源不絕、隨時隨地進行補充,身體就自然不再生病。事實上,這個方法就是禪,也可以說,禪就是最精密的預防醫學。 人的身體是個小宇宙,與大自然界的大宇宙息息相關,只要了解相互間的關係,善加利用,並順乎自然,就可以大病不生而延年益壽。例如呼吸,一般人都沒有注意,認為呼吸是自然現象,從出生就會;然而我們都忽略了,正確的呼吸,其實攸關人體健康甚鉅。 一般人都是淺層的胸腔呼吸,氣息到肺部就呼出去了,這個距離很短淺,人的呼吸長短與生命的長短有密切關係,如果能將每一口氣都深入到腹部,使用腹部呼吸,起碼可以延長10至30年的壽命,但很多人並沒有留意這一點。 因為人可以利用深層的腹部呼吸,將自然界大週天吸進來的氣,與身體小週天裡的脈輪(註)匯合,這種呼吸方式,會讓大自然的生命力,在人體內產生生命強化作用,使內臟的細胞活化而恢復器官功能。 (註)脈輪:人體的能量中心,共有10處,分布於身體各個區域,透過禪定呼吸專注訓練,可使脈輪的能量活躍,並輸送至五臟六腑,補充體能元氣,活化細胞,強健體魄,延年益壽。 又如,人們談癌色變,癌症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每個人都有癌細胞,它跟著血液循環,巡迴至全身各處,只要不讓它停下來,就不會產生細胞突變而致癌;但人體內若氣脈或微血管末梢不通暢,慢慢形成阻塞,癌細胞就會停駐下來,久而久之,癌細胞開始吞噬好的細胞,長此以往,便形成腫瘤,並且它還會分化,隨著淋巴腺再擴散。 人體若經過禪定專注訓練,深層的腹式呼吸會在體內產生生命能量,這些生命能會打通身體的氣脈,使全身的氣血暢通無阻,那麼所有嚴重的病痛,如中風、癌症、器官病變等,都沒有在體內生存的空間,這樣當然不會生病了。所以說,禪是最精密的預防醫學。 大自然界有許多動植物及昆蟲,都有很長的壽命,或有它生命再昇華的現象;例如,擁有百年壽命的烏龜,會在河岸邊的石塊上,面向陽光一動也不動地停留數個小時;阿里山神木可以依靠它特有的呼吸方式,在大地上存活數千年;蟬的幼蟲在地底下完全靜止,經過十餘年的昇華後,形成新的生命;蝴蝶、蛾等的生命演化亦是如此。這些動植物及昆蟲的昇華現象,都有一個共同而特別的生命形成過程,那就是完全靜止不動的「禪定」。 昆蟲、植物都懂得運用禪定進化生命形態,人是高等生命,當然也可以經由禪定,而提升為更高的生命層次,長壽且不生病僅是此一過程中的附帶現象而已。 基於這個道理,悟覺妙天禪師弘法30餘年來,一直都在倡導應多建設讓人們延長壽命、並提升靈性層次的禪修道場,而不主張多蓋醫院;因為醫院只能令病人的病痛得到緩解,這只是治標之途。 唯有「禪修」可以提升靈性,讓靈性得到淨化,提升生命層次,自然人體就可以徹底不生病;這才是既能強健體魄,又能讓人類生命昇華的根本大道。在人類壽命逐漸增長的環境下,是否可以同步讓人類愈來愈不會生病,這是值得人們深思的課題。

傳奇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全新紀錄片 下月登陸Disney+

一部名為《約翰·威廉斯之音》(暫譯,Music by John Williams)的全新紀錄片,將於下月登陸Disney+串流平台。這部紀錄片以宏大的視角全面追溯傳奇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驚人職涯,並涵蓋他創作的許多經典配樂作品。片中還包括了對威廉斯的深入訪談。 《約翰·威廉斯之音》首支官方預告片日前公開,預告片中不僅有威廉斯本人的訪談,還預告他與名導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對話。約翰·威廉斯與史蒂芬·史匹柏是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導演與配樂家組合,兩人合作長達50年、29部電影。 根據宣傳文宣,《約翰·威廉斯之音》「深入剖析這位多產作曲家充滿魅力的職業生涯,從他早年擔任爵士鋼琴手,到贏得奧斯卡、艾美獎和葛萊美獎等成就。片中詳述威廉斯在電影領域的諸多貢獻,包括為許多經典的系列電影配樂,還展現他在音樂會舞台上的創作,及其對流行文化的深遠影響。」 威廉斯在預告片中回憶道:「我在這架鋼琴上為史匹柏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大白鯊》主題音樂,我彈給他聽後,他問我,『這是什麼?你打算怎麼用?』」史匹柏表示:「展示音樂如何影響電影的最佳方式,就是完全不配音樂來播放,然後,再次播放同一場景,但加入所有配樂,你立刻會認識到約翰·威廉斯的絕妙才華。」 《約翰·威廉斯之音》將於11月1日登陸Disney+串流平台。

【禪修釋疑】學佛不能只研究經典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為什麼研究佛法的人很多,修行成就的人卻很少?人之所以不能成佛的原因是什麼? 答:一般的知識,可以經由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或自己的經驗而獲得,但我們應該要更進一步地「轉識成智」,把知識變成智慧,否則空有一堆知識,反而會成為修行的障礙,尤其是對經典研究很透徹的人,更是如此。 為什麼呢?照理說,經典研究得愈透徹,應該愈是理事圓融、通達真理才對;但往往在紙上研究後,自己反倒沒有機會去實證這些所知是不是真理,所以不能成佛。 另一個不能成佛的原因,是世尊開示的「眾生皆有佛性,只因我執與法執太重,所以不能成佛」;因為過於執著相法,所以不能修到最究竟。 有些人修行,是法師怎麼傳,他就怎麼學。如果法師的造詣很深,也證到了某個果位或境界,那麼領受者也能跟法師一樣,到達某個境界;但如果法師還沒到達那個境界,領受者就很難了解佛法的真正內涵,因此成佛的人很少,甚至有些人對一世成佛都抱持懷疑的態度。 修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成佛,也就是修行到最究竟,這不是偏見、斷見。如果認為這是偏見、斷見,表示我執太深。我就是我相,是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一;四相不滅,不能成佛。 因為四相是三界之物,會在我們往生時,自然地輸入潛意識,包覆在靈性之上,形成阻礙,也就是業障,因此不能超生,而入輪迴。這些業障要靠自己真心地感恩與懺悔來消弭,若懂得感恩與懺悔,就表示開悟了;如果沒有,表示還被業綁著。存在潛在意識裡的就是業,就是障礙,是三界之物。 所以要成佛,先要有信心,其次要得到成佛的方法,以及證道上師的指導,就可以成佛。

【禪師說禪】清淨身心的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具備五種智慧,分別是體性智慧、法性智慧、圓滿性智慧、真性智慧,以及最重要的作佛智慧。 修行的目的,是讓靈性解脫輪迴,回到佛國淨土。如何解脫?首先要了解身體的結構。我們的身體包括「身、心、靈」三位一體,所以修行無上菩提,成就無上菩提,就是要成就「三身」;也就是佛的應化身、佛的法身,以及佛的報身。 體性大智慧 修身菩提道 所謂體性智慧,是在了解整個身體結構以後,包括精神體和靈性體的結構,然後分別超越、解脫,最後得到自由自在。 身體的結構包括肌肉、血管、血液,以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我們都要知道它們的功用,才能在身體發生狀況時,可以自我調整、自我強化,讓自己產生免疫力,這樣就不會害怕自己得到癌症或是腫瘤。 其實,身體和內臟結構是有連貫性的,這種連貫性是以神經系統作為交通網,進而深入到每一個細胞,也就是器官臟腑的最小組織。因此,我們先要了解中樞神經。 人體內的所有細胞,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大約有好幾億萬個;這麼多的細胞,都是由中樞神經負責連接到內臟。而中樞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負責維持身體的平衡。 比方晚上睡不著,大都是因為緊張,有壓力,或是心中焦慮所造成,也就是中樞神經的交感神經過於亢奮,失去平衡,所以要設法提高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才能把交感神經拉下來,使之平衡。所以睡不著的時候,就要讓身體放鬆,以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讓它恢復平衡。 禪定的時候,我也是教大家要放鬆身心。我們有一個口訣是:「坐姿如鐘、背直如松、身心放鬆、精神集中、腦海空空」。禪定時,坐姿要像一口大鐘一樣,很穩固,如如不動;這是坐姿如鐘。 背直如松,背脊要像松樹一樣挺直。不過,背脊雖然挺直,但身心要儘量放鬆,然後精神集中,專注在禪定的位置上。由於課程進度不同,我們每次禪定所專注的位置也不同;但不管專注在哪個位置,就是從那個地方去入定。如何入定?要腦海空空,也就是把意識空掉,因為只有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才能夠入定。 剛才講到中樞神經,也就是自律神經,如果失調了,身體很容易就出狀況。萬一失調時,要儘量放鬆身心,不要讓自己處於緊張狀態。如果是憂鬱症患者,最好能喚回自己最快樂的事,用這種方式來調解,不要再憂鬱,只要平衡了,病會自然痊癒。 當我在講課時,你們要同步跟著一起做。 靈氣引腦海 妙法接天心 中樞神經是從脊椎骨一直上來,接到小腦,也就是智慧脈輪,從這裡再分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然後從小腦前面上來,就是延腦,再過來是橋腦,再往上是中腦,從中腦再上去,有一個彎下來的,叫做間腦,間腦包括上視丘和下視丘。 這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掌控身體的內臟和一切活動,包括思想。所以人的腦幹(註)很重要,一旦受傷了,生命也結束了。 (註)腦部除了大腦,小腦以外的區域,合稱腦幹。由中腦、橋腦、延髓三部分組成,上接間腦、下接脊髓。位於大腦下方,小腦前方。(摘自維基百科) 再說到副交感神經。在神經裡面的細胞,有一個突出的部分,叫做樹突,它就像樹根一樣,分別深入五臟。由此可知,如果透過神經系統來帶動,一定會比意識帶動來得快。 我以前講過,一般的修行方式,或是練氣功,都是以意領氣,用意念來帶動氣的循環,這樣太慢了,而且練到最後,還是停留在「氣」的階段。 如果要走上「電」的階段,要從「氣」的磁場昇華到「電」的磁場,一定要透過神經系統。因為神經是整個身體的交通網,是最快速的,所以一定要在禪定中,把脊椎骨的中樞神經做得很好才行;如果沒有做好,就無法全身同時到達。 如果能夠運用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也就是運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瞬間就可以把力量灌輸到全身,當下就可以感受到電的磁場。 在所有的修行法門裡,只有師父是傳這種最實際、最科學、最現代化的修行方法,一般法門只教人唸經、誦經,不可能帶動整個神經的活動。 像誦經或唸經這種方便法門,是屬於意識修行,只能讓心得到平安,教人不要造惡業,只是在修心養性,它是一種消極的修行,不是積極的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讓身心靈完全解脫,自由自在地回到地球佛國,回到佛的淨土。所以在了解身體的結構以後,禪定中專注名色脈輪時;我為什麼要傳名色脈輪?因為自證道以後,我了解了整個身體的結構,同時發現整個十法界─「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其實都在我們的身上。 清淨十法界 身心蓮花生 我們從「人」開始起修,將來是要讓自己上生,而不是下生。所以,這十個法界在身上,我們就要去清淨它,也就是要清淨十個脈輪:名色脈輪、無始脈輪、無明脈輪、吉祥脈輪、如意脈輪、明心脈輪、二空脈輪、智慧脈輪、法眼脈輪和禪心脈輪。要把這十脈輪全部清淨,才能讓身心得到清淨,讓過去累世的法界得到清淨。 我們的禪心脈輪,一般是講百會穴,其實不是,而是百會穴裡面的第三腦室。百會穴是指頭蓋骨,但禪心脈輪還要再更深入到腦的中心點,也就是第三腦室。 當胎兒在母體開始形成腦的時候,就有了原始記憶,那是我們過去累世的習性;這要靠禪定來清淨。我以前講過,原始記憶就是我們累世轉世而來的記憶;比方有人是從動物界轉世來到人間,在他的原始記憶裡,就會保留那個動物的習性,也會比較不容易修行。 再來,有了原始記憶以後,還會再產生一個新生記憶,它是一層皮質層,只有人類和猴子、猿類才有,狗應該也有。這個新生記憶的皮層,又分為「現在記憶」和「已經記憶」兩層,這些都是要去清淨的,如果不是用禪定的方式,光靠唸經或誦經等方便法,是不可能超越這些原始記憶和新生記憶的。 所以,修行不是那麼簡單,但如果真正明白以後,也沒有那麼困難。修行不能盲目修行,要智慧修行;除了要了解身體的構造,也要了解腦部的構造,因為腦非常重要,包括額葉、頂葉、顳葉和枕葉,它掌管了我們的五官。 當五官從外界接收訊息以後,就會傳遞到記憶體,不管這些訊息是好是壞,是正面還是負面,只要想記下來,它自然就會記憶在腦子裡,但如果不想記,就不會被記憶。 所以修行要從「意」開始,要把這些從「眼耳鼻舌身」所接收進來的外界訊息,把這些透過腦神經感覺所接收進來的訊息,不管好的壞的,通通都裝進來的這些記憶,全部都清淨;修行就是要把這些記憶完全淨化,否則還會留在人間,根本上不去。但如果在世時,造了很多業,那就只有下生到阿修羅界或畜生界,到這些比「人」更低的法界去,那就太可怕了。由此可知修行多麼重要,可是一般人都不懂得該如何修行。 如果一個人在世時,做了很多善德,心地很善良,也沒有犯「貪瞋癡慢疑」,可能可以上生到天界,或下一世還是投胎為人。但如果造業很重,直接就會下生到不好的法界去。因為一般人都沒有見過上生和下生這十法界的情形,等到知道時,人身也已不在了,所以都不了解修行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該怎麼修。

【禪師說禪】禪修得到平安健康、自在安詳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禪包含了很多意義,以禪的境界來說,人的身體和地球都同屬一體,雖然兩者結構大小不同,可是人體很多部分都與大自然界的一切物質有關。 比方氣候變化會影響我們,環境變化也會影響我們,這就是同屬一體的緣故。也就是說,大自然界的每個個體,都脫離不了大自然界一切物質的影響。 禪是有生命力量的;以地球為例,許多生物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大自然界給予它生命的力量。同樣地,如果我們的身體能夠與大自然界的禪的力量相應,進而取得大自然界的生命力,就可以讓體內的細胞維持生命,而能延緩老化、退化。 禪,最重要的就是祂的精神力量,那是什麼力量?是一種大智慧。所以真正懂得修禪的人,絕不會被一般世俗所污染。 有人說,一個人的命運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也有人說命運是上天註定的,不可能改變。一般人如果覺得自己的運氣不好,通常都會去看相或算命,這是人的習性。其實想改變命運,應該要來修禪,因為禪是命運的主宰,是大自然中一股看不見的力量。 萬相由心造 心淨諸法生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冥冥中,好像有股力量在左右我們;比方有人覺得自己非常努力,工作也很認真,但運氣總是不如人;也有人自認心地十分善良,卻時常遇到倒楣的事;諸如此類,讓人覺得心理很不平衡。 但「禪」的力量可以讓我們的心都非常平衡。當自己對某方面不太滿意時,禪本身會有一股力量,只要能靜下心來感應祂,然後再把困擾之因找出來,慢慢地,智慧就會從內心深處顯露出來。 其實很多世法都是由「心」造化出來的,很多心理問題或煩惱,也都和「心」有關。所以一般宗教都是從「心」來接引,幫助人們解開心裡的痛苦、煩惱。 我曾在教師研習會的演講中提到,應該讓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禪,因為學禪以後,可以讓身心更健康,一個擁有健康身心的人,將來到社會上做事、創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修禪以後,想法會和過去不一樣,會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觀,進而創造出真正的理想人生。一般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就像浮萍一樣,飄來飄去,沒有人生目標,只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生活、工作。 如果能夠來修禪,透過禪的力量,會讓你的頭腦保持冷靜,心也不容易浮動。比方大家都陷入忙亂的時候,你可以冷靜地面對一切,而且會很清楚地知道該怎麼做,不會跟著亂成一團;這是修禪的好處之一。 所以,禪修是可以改變人生的。如何改變?如果一個人平常看事情的眼光都很短淺,當他修禪以後,因為與大自然界相應的結果,會使他的心量在不知不覺中擴大,而隨著心胸擴大,智慧也會逐漸增長,會了解這世上的形形色色,其實遠比五官所感受到的,還要更加豐富。 一般人都是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聽人說話,或是憑感覺來認知事物;這些所見、所聞、所感受的一切,通通都會進入我們的意識,如果遇到了刺激(不一定是打擊或挫折,也許是看到了喜歡之物,想要擁有它),立刻就會產生直接反應;但如果是一個修禪的人,就不一定會受影響,因為他的心隨時都處於「定」中,是非會分得非常清楚。這就是修禪者在定中所產生的微妙智慧。 所以,修禪的人會比平常人的智慧要突出,因為一個人在頭腦清醒時,會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有了這種冷靜的判斷力,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對整個事業或人際關係……等,慢慢地體會出一種客觀的方法與態度,來圓滿一切。 禪定燃心燈 點亮智慧光 在禪定時,會從心裡產生一種照破黑暗的光明力量,會生出信心,讓前途從黑暗轉為光明。這就好比在沒有燈光照亮的夜晚走路,因為怕跌倒而覺得畏縮、不自在,也不敢邁開大步向前走。但如果是走在有燈光的地方,不論做任何事,都會很自在,也不會害怕跌倒。 所以運氣不好時,不要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為什麼?因為自己心裡的那盞心燈沒有點亮,靈性處於黑暗中,當然會跌跌撞撞。不過,心燈總有點亮的一天,那就是要來禪修,用禪的力量點亮心燈。而這盞光明的心燈,在禪定中就可以看到。 一個人修禪以後,心會很通透,可以感受到對方的一切。因為當心很清淨的時候,就像一個平靜的水面,可以看清水裡的一切;所以對方心裡在想什麼,或是需要什麼,都可以知道。這種平靜、平衡的心就是禪的境界。 當一個人的意識在活動的時候,外在環境所發生的事情,不管是否與自己有關,往往都抓不住事實的真相,而直接從意識去判斷。但這種意識判斷不一定是對的,有時會出差錯,這就要靠我們在平常的禪定中,讓心靈點燃光明的心燈,當心燈點亮以後,是非判斷會非常明確,心胸也會非常開朗。 比方自己過去因為心胸比較狹窄,所以容易與人發生衝突,但禪修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所改進,而且還會覺得過去的行為很無聊。 曾有人告訴我,他以前禪定的時候,只要一坐下來,就會看到定中的自己全身發光,感覺非常舒服;但如果他的心情不好,或是與人發生不愉快,就會心神不定、心很亂,禪定也坐不好。 這就是他的心已經被污染了。當心受到污染時,要趕緊設法讓它重新清淨。所謂清淨,就是讓心靜下來;心靜了以後,才會知道應該怎麼做。 禪修一定要實修實證,不能道聽塗說。也就是說,一定要自己親自去體驗。常聽人說:「禪是不可說的」,所謂「不可說」,不是「不能講」,而是「無法說盡祂的真諦與好處」,而這種真諦與好處,只有在禪定中才能了解。 當禪修一段時間後,禪定經驗會愈來愈豐富,思想也會愈見開朗,原本在心中解不開的心結,也會慢慢解脫。這是因為禪修以後,心靈層次得到提升的緣故。 所以,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開創美麗的人生,一定要讓自己的心靈不斷提升,而禪修就是最好的方法。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25】我在富國島的日子

編按:凋零不可逆,搶救不容緩,兩岸故事在時間的字句中飛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計劃,期能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珍藏可歌可泣的「我家的兩岸故事」。 「我看了很多報紙,都沒有人提到富國島的文章,我怕這個故事會遺失掉,所以自己用電腦打了一本書,叫做《我在富國島的日子》。」 93歲的陶如朗,1931年出生於安徽合肥,父親是省政府的基層文員,即使家境不錯,但生長在動盪年代,自有記憶以來,生活就是一部逃難史。七歲就跟著母親躲避日軍,一路逃到重慶,戰火中根本沒辦法好好念書。 抗戰勝利後,好不容易回到安徽,卻因為堂哥教他摩斯密碼的技能,因而被兩廣部隊吸收,16歲加入了白崇禧指揮的第一軍團,也就是桂系軍隊,擔任電報員。只是,隨著國軍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1949年,陶如朗跟著部隊退守至廣西邊界,最後,大隊人馬統統轉進了越南。 「走到快到廣西欽州,一架飛機丟了一個包包下来,部隊馬上就轉向,轉向到山區,山區就是廣西的十萬大山。」陶如朗說。 原來,當時空降的包包,藏著要國軍轉進越南的命令,於是部隊進入了綿延不斷的十萬大山,不僅路況險惡,沿途跋山涉水,連路上遇到的老百姓都十分悍強,還會索取「買路錢」,回想起這段路程,簡直跟惡夢一樣。 國軍原本打算進入越南後,再轉往台灣,不料,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卻以國際公約為由,將所有滯越國軍及眷屬囚禁起來,移往南部的富國島,展開了長達四年的集中營生活。 陶如朗被分到富國島的介多營區,生活過得十分困苦,由於物資缺乏,不但要自己蓋房子,想辦法找食物吃,還得忍受水土不服以及痢疾之苦,也因為醫療資源不足,他們更研發出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叫作「猴子醫生」。 「猴子醫生就是把猴子的尾巴剁掉,因為牠是群居動物,尾巴被剁掉後會被同伴排擠,就不能上山,那我們就餵給牠爛的食物,讓牠拉肚子,然後牽著牠去山上,看牠挖什麼樹根草藥,我們就跟著吃,拿那些東西去治療病痛。」陶如朗回憶。 富國島的生活雖然克難,但上萬軍民也想辦法苦中作樂,島上有老師教孩子念書,還有自己的京劇團、話劇團,各種籃球比賽、游泳競技樣樣不少,但畢竟是集中營,大家都很渴望能離開當地,重獲自由。 1953年,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法國終於同意讓滯留國軍離開,於是中華民國政府啟動了「富台計畫」,將富國島的三萬多軍民,分批接至台灣,陶如朗也終於如願獲得自由,在寶島展開全新生活。 來台後,他因受傷轉任軍訓教官,直到退休,安居樂業同時,他也得知老家的母親和弟弟遭到共產黨鬥爭,更被列入黑五類,日子過得十分淒慘,所幸回鄉探親時,他見到了近80歲的老母親,多少彌補了心中的遺憾。 而今,他與妻子定居在苗栗公館,擅於寫書法的他,有鑑於這段歷史逐漸被世人遺忘,於是80歲時開始學起了電腦,透過「嘸蝦米輸入法」,一字一字打下這段可歌可泣的人生經歷。 《我在富國島的日子》長達一萬五千字,不僅寫下了在富國島的生活點滴,也記錄了他顛沛流離的人生故事。 「我這一生太多遭遇,不是很快樂,如果可以,我希望當能寫作的人。」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透過無數真實經歷口述影音,還原大時代的離合悲歡。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官網】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臉書】 【遷台官網】 【遷台臉書】 【遷台YouTube】 【遷台LINE@】

【禪與科學】禪定提升專注力 開發人體潛能

專訪/張剛鳴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讓人產生最大貢獻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和團隊的時間與精力,一次只集中在處理一件事情上,而且要先做最重要的事;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上課、讀書,要專心!」這是每個人在當學生時,最常聽到老師和家長說的一句話。為什麼大人們要如此耳提面命地一再叮囑?是因為「專心」很難做到嗎? 的確,一個人的專注力是否集中、夠不夠穩定,是影響學習及工作成效的重要關鍵。那麼,什麼是專注力?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剛鳴博士舉例說,如果我們在家裡裝設人工智慧的中央管控中心,除了要管制進出人數,還要檢驗對方是否合乎進入的條件;如果客廳容納不下這麼多人,中央管控中心就會把人疏散到其他房間,或是禁止其他人進入。 專注力影響大腦分析外來訊息 「這個中央管控中心就像人的大腦,」張剛鳴博士說,「當外界訊息經由感官接收,進入大腦後,大腦就會把這些訊息分配到不同的腦部功能區,或是禁止一些訊息進入。由此可以了解,『專注力』是個多元且複雜的機制,因為它必須與腦部其他功能區進行交流。所以,如果專注力不夠集中,大腦管控中心就無法分析、接收訊息,或是無法順利排序處理,當然也不能做出相對應的反應。」 張剛鳴博士表示,所謂專注力的集中性,就是當我們只專心做某一件事時,對其他事的注意力就會相對模糊。而專注力的穩定性,是指專注在這件事的時間長短;如果專注的時間長,表示穩定性較高,反之則較低。但這種穩定性很容易受到年齡、生理、心理、環境因素及作業性質的影響;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一個負面的干擾因素,專注力就很難持續下去。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ter Drucker)曾說:「讓人產生最大貢獻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和團隊的時間與精力,一次只集中在處理一件事情上,而且要先做最重要的事。尤其是管理者,更需要專注,因為他每天都要面對許多必須完成的工作。所以,如果愈能集中時間、心力和資源,就愈能在更多工作上展現具體成效。」 透過一指禪 訓練外專注 既然專注力如此重要,那要如何訓練呢?比方像日本忍者,就特別強調專注力與精神力的高度集中,他們在每次執行任務時,常常都要埋伏幾天幾夜等待對手,然後在最佳時機出擊,最後迅速安全地撤離;在這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強大的專注力支撐。他們這種非常人所及的強大專注力,是如何訓練出來的? 本身修行禪宗多年的張剛鳴博士表示,日本忍者的訓練,其實與禪宗的修練有異曲同功之妙,禪宗對專注的訓練,是從外專注到內專注;什麼是外專注?就是張開眼睛,選定前方某一定點,然後以全部的精神力注視這一定點,而且眼睛不能眨。內專注則是閉上眼睛後,在禪定中,把全部的精神力都專注在體內的某個能量定點(禪宗稱之為脈輪)。 譬如「一指禪」,就是訓練外專注的一種方式。練習時,伸出食指置於前方,然後將精神力全部貫注在食指指尖上,盯住不動,而且不能眨眼。如果覺得眼睛痠了,可以閉上眼睛,但眼珠仍要透過眼皮盯住食指不動。 此時,如果專注力足夠,會發現食指指尖有所感應,有人會覺得熱熱的、麻麻的、涼涼的,或是有電流通過的感覺,甚至還有人會感受到心臟的跳動,這是因為在很專心的情況下,連指尖微血管的血液運輸都可以感覺得到;這就是專注的奧妙。 專注力穩定性實驗:禪定組>對照組 張剛鳴博士曾利用這種外專注的訓練原理,以眼電圖儀器來測量眨眼次數。他找了71位視力正常、以及矯正後視力達0.8以上的大學生作為受測者,其中36人是「對照組」,另外35人是可以連續盤腿禪定40分鐘的「禪定組」。實驗方式是在受測者面前放一張風景圖及專注圖;其中專注圖是在白紙正中央標示了一個黑色十字星的記號。當受測者分別看過這兩張圖各5分鐘後,量測系統會同步記錄眨眼的次數。 實驗結果顯示,當受測者在看風景圖時,禪定組平均眨眼43次,對照組70次。到了第二階段,看專注圖上的「黑色十字星」時,禪定組平均眨眼50次,對照組則為66次。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能夠穩定禪定的學生與一般學生相比,前者的眨眼率大約比後者少了3成左右。 「這是因為禪定組的學生平日在練習禪定時,都會要求自己要持續專注體內的某個能量定點,於是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便會在日常處事時,不自覺地要求自己也持續專注於正在進行的事情上。」張剛鳴博士如此分析。 以科學儀器驗證禪定對專注力的影響 這種外專注訓練有兩個重點,一是不可眨眼,二是全神貫注於某一定點。因此外專注的量測,除了以眼電圖測量眨眼次數外,同時也可使用眼動儀(Eye Tracker)追蹤眼球注視時的移動軌跡,藉以測出受測者全神貫注的程度。 眼動儀的運作原理,是經由紅外線定位與攝影鏡頭,擷取瞳孔大小及眨眼次數,同時記錄受測者的凝視點與軌跡變化,從而得到觀看圖片時的凝視時間。張剛鳴博士最近所進行的一項專注研究,便是透過這種眼動儀,測試禪定訓練對專注力會產生什麼影響。 同樣地,受測者也是分為禪定組與對照組,實驗步驟如下: 1.眼動儀會先對受測者進行個別校正,找出瞳孔的定位點。 2.受測者分別觀看風景圖及三色光圖各60秒,眼睛須專注在指定的圖片區域,也就是風景圖左上角的建築物,以及三色光圖的綠色中心點。 測試結果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禪定組的凝視範圍要比對照組密集,也更集中在指定區域。而且在60秒內,對照組凝視風景圖左上角建築的時間是6.38秒,禪定組則長達53.9秒;再看另一張三色光圖,對照組凝視綠色中心點的時間是18.7秒,而禪定組在60秒內,竟有59.8秒都專注在指定區域!由此實驗證明,禪定者的專注力明顯高於一般的未禪定者。 其實禪定並非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冥想、數息,或放鬆身心而已;真正的禪定,是把精神力專注在體內的某個能量定點上。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說,禪宗所傳的禪定法,是在禪定中,以內專注的方式,內觀身體內部各個能量中心,不但可以激發人體本有的潛能,讓身體更健康,這股專注的精神力量,還能更深入到深層的心靈境界,開發心靈智慧。當然,這種禪定法的最佳副產品,就是提升自己的專注能力。 從張剛鳴博士的實驗,證明禪定確實可以提升專注力。如果覺得自己常會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家中孩子需要提升專注力,以提高學習成效,不妨來試試這種「內專注」的禪定法,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剛鳴小檔案 ◎交通大學電機控制所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生醫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研部顧問 ◎台中市領袖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