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台灣心血管及胸腔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胸腔外科教授李章銘醫師/本報資料照片圖
食道癌近年來不論是患者人數或年齡層,都出現增長以及年輕化趨勢,尤其和我國飲食習慣相似的日本相較,我國食道癌的死亡率高於日本許多;國內食道癌權威台大教授李章銘醫師指出,主因是日本在早期發現的比率高於我國,因此存活率自然提高。李章銘同時呼籲,高危險群一定要定期做胃鏡檢查,因為早期發現的食道癌手術,甚至不會留下任何傷口。
食道癌的高危險群為長期吸食香菸、檳榔和喜歡喝酒的民眾,另外一部份就是愛吃熱食者。因為上述危險因子長期下來會一直破壞黏膜,導致器官出現癌變;除了食道之外,口腔和下咽也是可能癌變的部位。
台灣心血管及胸腔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胸腔外科教授李章銘醫師表示,早期食道癌大都只會在黏膜表層發生癌變,此時尚不會侵犯肌肉層或是淋巴轉移,所以只要以內視鏡透過口腔進入食道,將癌變的部位,以黏膜下切除的方式,把病灶刮除即可。既不必做淋巴廓清也不會切除食道或化放療。接受這種手術的患者,一天內就可以進食,三天內都可以出院回家恢復正常生活。
不過李章銘醫師也說,這類患者是比較幸運但也是警覺性高的;因為食道癌平常也不會有症狀,等到感覺吞嚥卡卡的時候,腫瘤大都是已經佔據食道管腔的至少二分之一了,這時候可能已經侵襲到肌肉組織甚至蔓延到淋巴。通常這時候就要做食道切除,和重建食道的手術及完整淋巴腺擴清。雖然這些步驟可以以內視鏡微創手術甚至是單孔內視鏡手術技術完成,手術傷口不會很大,就是一個約3公分大小的洞而已,但畢竟還是要從腹腔拉出一段胃管來重建食道,以保有食道的吞嚥功能,患者在復原的時間上還是比較長。
李章銘醫師指出,我國食道癌患者被發現的期別通常都晚於日本,這也使得飲食相似的兩國民眾,在食道癌的死亡率上卻是兩樣情;適用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的患者,都是警覺性高的,通常只要健檢時加做所謂的胃鏡,就可以從下咽到食道一直到十二指腸和胃部都會進行影像檢查,這些部位只要是有癌變都不難被發現。
李章銘醫師強調,我國民眾大約有百分之六十,身體缺乏一種專門代謝酒精的酶,許多人喝酒會臉紅也是因為這原因;這一類的民眾酒精代謝能力差,體內累積的酒精多,就容易引起病變。另外就是愛吃檳榔和抽菸,以及愛吃熱食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建議四十歲以上的高危險群民眾,健檢時一定要加做胃鏡,確保一旦有問題時都能早期發現。以台大目前的臨床經驗,只要早期發現進行治療,存活率都可以在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