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富陽》不問風雲但為萍的「田園閒話」!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來到政校23期影劇系劉先昌學長位於桃園市郊的庭院,總讓人仿佛走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那「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田園情境;一股「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的釋然心緒,令人油然而生,竟不由自主的想一高咏文中那「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妙韻弦歌。
         可惜,我此次亦是應邀而來,只能就事先擬定的「淺談中東」議題,與蒞此的好友分享當年兩度赴約旦受訓就學,與遊覽中東諸國的個人經驗;不過,我到底還是忍不住在開講之前,與各位好友分享幾段《歸去來兮辭》文中的意境,雖說文章背的不是很熟,但主要是引領諸友神會,讓這一系列的「田園閒話」,能延續之前專講人所散發的幾分文藝氣息。
         其實,自已敢冒學藝未精,卻率然允諾所邀,蒞此與朋友分享個人的心得,純粹係有感於劉學長的力行哲學精神,先昌兄向來秉持「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積極觀念,讓他雖居雅境卻不失推廣文藝於一隅的雄心;曾國藩所謂:「 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 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豈不正說明倡議者的正面心態,身為摯友,我們又豈能吝於這拋磚引玉之宏舉。
         在先昌兄的身上,似乎隨時溢湧著一股「但求無愧,無懼得失」的襟懷,相信這也是他的很多朋友,願意來到這簡樸的鄉野之所,分享自己浮萍人生經驗的原因,這也讓我不經浮想宋玉在《風賦》中,其回覆楚襄王那一齣類似現代劇場演出的對話影像。
         當楚襄王攸游於蘭台之宮,適逢一股風起,颯颯然而至,楚王乃一副倨傲樣,披起大皮襖,志得意滿側問在旁伺候的宋玉說:「這風好啊!我跟百姓們一起來享受這股清爽。」不想,宋玉這個陪臣,竟直率的回覆楚襄王:「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也就是說,他竟直白回覆楚王說,老百姓哪有你那麼好命,能風起披衣,盡享這颯然之風;其實,大部分的老百姓當起風時,也正是他們凍的顫抖縮身之時!
          我想,宋玉必然認定,只有在風起時,能想起老百姓是否處於衣不蔽體,才是王者之風;因此他對楚王的直諫之言,是「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也就是,當起風時,要能想到老百姓是否處於衣不蔽體,餓殍盈野,然後想法子為他們提供遮風擋雨,扛餓羹湯的務實之舉,才算得上是「王者之風」。
         當然,先昌兄向來謙虛,自然不會自詡有古人風;但在這個文化失落的時代,在這個「去中化」氾濫的年代,他能以一己之微力,敢於一己之奮起,讓文化氣息稍瀰漫於這疏林間,讓穿林葉聲,吟嘯徐行且浪漫於田園裡;讓竹杖芒鞋,蓑衣茅笠逕披掛於幽牆上。
         我個人真切深感,這不僅是一件值得令人擊掌稱許的文化傳遞,更算得上是居間導演了一齣,不問風雲但為萍的精采「田園閒話」戲碼!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